爱书阁 > 都市言情 > 皇明天子 > 第二百零六章 民意

第二百零六章 民意(1 / 2)

朱由检点头,算是吃下了这份谏言,不过叮嘱道:“以后说话不要弯弯绕绕,有话直说,朕有容臣之度。”

“但是该凌迟凌迟,该通传九边通传九边,这些可省不得。”

“臣领命,这的确要得。”冯英长舒了一口气,年轻的天子,并非一个听不进意见,一意孤行之人。

冯英走后,朱由检和孙传庭聊起了南海子勇字营的军务。

“近万人了,一定要注意好卫生,不要发生瘟疫,朕最近老是心神不定,但是却不知道什么事,伯雅,一定要将这万余人带好了,若有变,锦衣卫除了诛邪队可用,就只有你这勇字营和腾骧、武骧左右卫这四卫之军了。”朱由检听完汇报,满意的点了点头。

腾骧、武骧的扩军还算顺利,而这八千人,其中就以秦良玉送来的七千川骑为主。

而这七千余的川骑,兵部要截胡,被秦良玉的弟弟秦翼明直接带到了南海子,为这事,孙承宗没少来乾清宫磨牙,蓟门火炮局要人、兵部领着的二十五卫要人,这七千川骑可是能马上提枪上马的主力军卒,极其悍勇,

都给了孙传庭,他孙承宗吃什么,喝什么?

垂涎欲滴的兵部和锦衣卫,最终都为腾骧、武骧让了路,让孙传庭独占了这七千川骑。

“上次万岁诏命秦翼明任勇字营贰官,这件事,秦翼明给拒了,万岁打算如何处置?”孙传庭有些担忧的问道。

川骑来了之后,秦拱明将川骑交给了秦翼明后就返了川。

朱由检给秦翼明贰官之职,目的自然是安抚川军军卒,长途跋涉之后的躁动情绪,同样是让川骑们内心不那么的恐惧,毕竟是自家人带领。

但是秦翼明不仅不就? 还三番五次上书推辞? 是朱由检万万没想到的。

“这件事朕已经三次下诏了,他推脱了三次? 看来是真的不想做这勇字营贰官? 朕又让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任贰官,马祥麟也推脱了三次? 还是不做。”

“这总不能说朕薄待他秦家吧?朕也知会了川中秦良玉,无论是秦拱明还是秦翼明或者马祥麟? 他们秦家总得出个人才是。”

大明的军队带有显著的地方特点? 腾骧四卫是要打硬仗的,这一点川骑出川的时候,秦良玉就应该想到了才对。

这整的朱由检都有点下不来台,这秦家人把人扔出来? 不找个自己人看着点吗?

孙传庭有些犹豫的说道:“万岁? 川骑出川,秦家人很少任将帅,关宁铁骑组建的时候,秦翼明就以年幼为由拒绝了,马宣抚使的儿子马祥麟也拒绝了。此次拒绝? 也是,情理之中。”

朱由检看着孙传庭吞吞吐吐的样子? 就是不痛快的说道:“伯雅这天天泡在勇字营里,多日不上朝? 也是与朕生分了,这说话都是吞吞吐吐? 有话直言就是。”

“马家并不想做平南王。”孙传庭小声的说道。

原来如此。

朱由检忽然懂了为何秦翼明、马祥麟两人不愿意升官了? 这也算是秦家人自保的手段。

对于大明的人来说? 秦良玉的秦家是靠着马千乘这个石柱宣抚使起家,对于他们都称之马家,但是朱由检却喜欢称他们秦家,叫法不同,都指的是同一拨人。

看看现在耿如杞什么待遇,就知道秦翼明和马祥麟为何对这贰官之职,如此忌惮了。

耿如杞现在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都得拿到廷议上,由皇帝亲自压下来,否者就是朝议沸沸,弄的耿如杞马上就要做大西王,明日就进京登基了一般。

耿老西的诨号已经是大西王了。

在大明朝,想为皇帝办点事,明公们有一万个手段,让你变得面目可恶,人憎鬼厌,搞臭他,然后罢免他。

若是能够打到权臣或者是谋逆的行列,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求荣得辱。

止投献,已经几近大明的政治正确了。

朱由检对此知之甚详,也算是明白了秦良玉的无奈,自己的娃儿当然想带,但是大明的朝局不允许他们如此。

“最近京畿地区,多有工匠与东家决裂,这件事让你的师爷张方平焦头烂额,你有空多帮帮他,看他忙里忙外,却忙不出东西来,朕都替他头疼。”朱由检说起了闲事,开始和孙传庭交流起了感情。

笼络下属对于大明集团董事长而言,不寒碜。

孙传庭想了想,仔细琢磨了下说道:“工匠与东家决裂,臣不感觉意外,就是臣在京中处理,也是焦头烂额,这件事的起因还是去年万岁遣英国公,在西山山道拦住了入京的窑民,得到了妥善处理的窑民们,就是城中工匠们的榜样。”

“万岁,这件事处理只能麻烦,户部得想辙,仅仅靠顺天府是做不了太多的事,山西煤田也出现了不少这样的事,万岁,此事臣琢磨了很久,写好了奏疏,万岁可招毕尚书议一议。”

“哦?拿过来。”朱由检也就是闲聊两句,结果孙传庭直接掏出了一本奏疏来。

朱由检看完奏疏,的确是自己当初让英国公处理窑民请愿之事,让京师此类事件的处理,出现了偏差。

“宣毕自严,王伴伴,你让景会来一趟,这是好事。”朱由检确信的点了点头。

在英国公西山山道堵窑民之前,大明对于底层诉求,都是成体系、成套路的和稀泥的做法。

第一步就是假意答应,安抚民众。

第二步就是收买领头的工贼,名曰商谈。

第三步就是将闹的最欢快的几个人借着一些由头,送进大牢或者充军,杀鸡儆猴。

最后一步,就是恢复旧有秩序,按部就班,一切如同无事发生。

这种广泛的和稀泥的手段,可不仅仅是用于底层民众诉求这种事上,也常见于大明的诸多事宜,统统适用。

比如蓟门索饷、关宁兵变,都是这么玩,安抚、收买、杀鸡儆猴、一切照旧,这四步处理鼓噪之事,端是好用。

好用是好用,但是压根就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将问题越积越多,最后暴雷的时候,整个天下为之侧目、惊骇。

朱由检借着英国公张维贤在西山山道给了窑民们承诺,这第一步显然很像是假意答应,安抚民众。

第二步挑选民意代表,比如徐四七,这个进入万岁视线的农家子,就是民意代表。

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就该杀鸡儆猴了。

可是大明皇帝并没有杀窑民里的鸡,而是杀了五个驸马都尉,儆的猴也不是窑民们,而是大明的勋戚和明公们。

最重要的一切照旧里,朱由检干的是满足了窑民们的诉求,不仅答应了窑民们的诉求,还给窑民们发年终奖,还建立了煤局学校,供这些窑民的孩子读书识字。

最新小说: 凡人,睡个觉就成神 逐梦的云 都市之极品神厨 三少爷要逆天改命 为什么高中不能有趣? 海贼草帽团最强仓库管理员 司少甜妻,宠定了 道长请留步 镇狱龙王 神医下山,开个饭馆养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