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金山(2 / 2)

支持裕王的人大臣众多,裕王也是“暧男”,上门的官员接二连三,最后足足摆了十桌,过年了,喜庆的气氛不能打散,裕王的脸面也不能不给,不管怎么样,大伙都能维护着脸上的笑容。

直至结束。

散席后,虞进是被下人抬上马车的,没办法,最近风头太盛,想低调都不行,这种时间、这种场合,有时想不喝都不行。

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

回去后,自然少不了青儿的一阵唠叨。

慢慢地,青儿都懒得唠叨了,因为风头大盛,虞进天天有邀请,日日有宴席,有时一天要吃三四个席,于是经常醉酒回家的情节,唠叨得多,青儿也不得不放弃。

.....

嘉靖虽经常不上朝,但他比贫苦出身的老祖宗朱重八要开明很多,不会像看仇人一样看官员,在节假日方面,也明显增多。

洪武年间,官员一年只有三天假日,分别是春节,冬至,和皇帝的生辰,别的时间,那得按老朱同志的要求,老老实实地卯轮值,替老朱家服务,放在后世,朱重八同志那是一个彻底的资本家,不仅要声讨,更要刑罚。

可惜在大明朝,没人敢对这位极为强势的皇帝一个“不”字。

到了嘉靖年间,虽俸禄没有增加,但是假期还是增加了不少,一月固定休假天,加上节假日放假共18天,每年休假50天左右,从过年到元宵,更是有十天的假期,让官老爷们能好好放松、陪陪家人什么的。

踏入嘉靖四十四年,边防还算稳定,田地的收成还得过,所以大明上下都呈现一片喜庆的气氛,皇亲贵族、官员士绅百姓等,都利用这段时间,联谊的联谊、探亲的探亲,家里有适龄的女子或伙子,也趁这个机会多些走动,祈求天赐一段好姻缘。

这是一年中,最让人开心、释怀的日子。

大明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整个国家每天都有那么多事发生,所以有些人注定不能离开岗位,如守卫边疆的士兵、维持秩序的捕快、轮值的官员等等。

守卫皇陵的的士兵,也是其中之一。

人死为大,但是皇亲国戚丰厚的陪葬品,还是让一些人垂涎三尺,为了防止死去的皇族成员被人盗墓,皇室特别设立孝陵卫,保护皇陵的安全。

别看是守陵墓的,可在官兵的眼中可是一项肥差:不用出生入死、不用劳师远征,待遇好、饷银高,还可以世袭给后人。

孝陵卫和各地的卫所设置相当,5600人一卫,一卫中有5个所,每一个所中有110人,都是挑选出来的精兵担任。

据史书记载,“不能胜任者,可令其男儿承替,无男儿承替者,应侍禄回乡养老。”和末位淘汰制一样,不能胜任的人,就可以令他们的儿子来继续帮着守陵。如果没儿子职的士兵,就可以领着俸禄回乡养老。

这些福利,别的士兵并没有。

明朝的孝陵卫分为南陵卫和北孝陵卫,因为明朝曾经迁都,由南京迁到北京,朱元璋和马皇后就葬在孝陵,所以分为南北两支孝陵卫。

北京的皇陵较多,所以北孝陵卫又分为孝陵前卫、孝陵后卫、孝陵左卫、孝陵右卫和孝陵中卫,每个卫就是一个卫所,分四个方位拱卫着皇陵的安全。

这五个卫中,又以孝陵后卫较为倒霉。

无它,因为它守的并不皇陵,而是金山。

每一任皇帝,身边都很多人,有皇后、嫔妃、夭折的皇子、公主等,皇陵是大,但不可能把所有与皇帝有关的人都葬在皇陵,一些不大重要的皇室人员,不能葬入皇陵,但也不能像那些可怜又卑微的宫女焚灰填井。

他们最后归宿就是葬在金山,像裕王的生母杜康妃,死时就是葬在金山,等到裕王登基,最后才谥封为皇后,迁入永陵。

这里的金山,并不是坐座在威海的金山,而是京城以西大约三十里的西山。

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西山在京西三十里,为太行之首,峰峦起伏,不计万千,而一峰一名,闻者不易志,知者不胜道也。其在京畿一带者,以位置当太行之西,故名西山。”

在这里下葬的皇室成员,就笼统地称为“俱葬金山”。

皇族嘛,就是死也比普通百姓高贵,西山不好听,金山就显得高大上多了。

为了不让有心人打拢他们死后的安宁,就是在金山,也安排孝陵卫保护。

谁也没想到,就在这个不显眼、并没有安葬什么大人物的金山,在嘉靖四十四年的正月,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大事。(未完待续。)

ps:假日几天,书友们都过得愉快吧?请不要忘了支持炮兵哦~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