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新山海录 > 第六章 河工

第六章 河工(2 / 2)

田无期眉头一皱:“白莲教?”

孙成毅道:“也有说是弥勒教的,因为信奉的是弥勒佛。还有人说是明教,有两句口号是‘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不过都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咱青州这边也有信教的,好在不多,只是少数城里的闲人。”

田无期慢慢道:“明教?信教的人有没有说要头扎红巾,或者臂绑红巾?”

孙成毅道:“确有此事。我听几个人都曾嘟囔过,说什么白莲是白色,却要扎什么红巾。东主,您也有所耳闻?”

田无期摇摇头,脸上难得出现阴晴不定的神色。过了半晌,他才说道:“这些人都是祸害,不过既然他们还没到齐地,就不用我们操心。不过,你倒是提醒了我,来日募兵之时,一定要多加注意,但凡信白莲教的,一概剔除。”

孙成毅见田无期没有多说,很聪明地没有追问,默默点头应下。

田无期道:“在长安的时候,听有人说过,明年开春肯定会安排治河。今年夏秋本来收成就不好,北疆灾民的赎回,安置;中原水旱灾绝收也得赈灾;湖广又发了大水;特么的没几个安生的好地方。明年开春青黄不接,要是不搞以工代赈,怕是要饿死不少人。”

孙成毅叹了一口气道:“东主,别说这些地方了。就说咱青州也好不到哪里去。刚才光顾着高兴说新粮的收成,可正常的麦子和粟米的收成就惨了。先是春天该浇水的时候大旱,庄稼缺了水长势一般,好不容易熬到夏收,又碰到倭寇入侵,人心惶惶的。今年的收成连也就是去年的七八成。别说明年春天了,老百姓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还是个大问题呢。”

田无期两手一摊,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个人管个人呗。”

孙成毅想了想,苦笑道:“东主,您现在要是竖起大旗说要募兵,别说一万人,怕是十万人都能招起来。”

田无期吓了一跳:“十万人?”

孙成毅点点头:“我说的这十万人还只是青州周边,要是算上胶州和莱州,怕是三十万都打不住。眼瞅着就是冬至月了,多少人都没米下锅。当兵吃粮,就算不给军饷,能混个肚皮,都算是上好的一条出路了。”

田无期道:“哈,被你这么一说,我大概也能明白为啥皇帝这么大方了。允我提督水师还兼管三州,怕是除了二十万两军费,估计也掏不出什么东西来了。”

孙成毅嘿嘿一笑,道:“东主乃应天之人,这新粮岂不就是明证?若不是有新粮在手,这封侯败将弄不好就成了紧箍咒。”

田无期道:“人算不如天算,就这样吧。”

接下来的两天,青州地界的两大巨头,青州知府万鹏程和青州卫指挥使蒋大伟联袂拜访了青山书院。

至正皇帝登基后,一改太祖在位时候的军户制度,转而以文御武。军中平时由武将管理训练等日常事宜,一旦有大型军事调动或是战事,朝廷会派文官为帅,总督军务,武将必须服从指挥。这样的安排,基本上让包括九边在内的部队调动,后勤补给,甚至行军指挥都由朝廷文官监督和统帅,最大程度上限制了武将的军权;可也造成了武将对文官的不满,甚至是阳奉阴违;削弱了大新的战力。

一句话,文官看不起武官;武官对文官则是又怕又恨。

往常,青州知府和青州卫指挥使无论因公因私,绝对不会共同出现在同一个场合。除了文武嫌隙,相见不如不见之外,两人也担心怕被传文武勾结甚秘,往来交通。这可是毁前程,甚至是灭家族的罪孽。没人会给自己找不痛快。

今日两人上门,却是名正言顺。万知府是来拜访冠军侯,顺便交割皇帝赐下的三千亩良田;而蒋指挥使则是拜见顶头上司,提督三州军务的指挥使大人,询问本卫的安排。

万知府乃是二榜进士出身,又是南方人,是非常典型的看不起武官的文臣。他当然很不情愿来见这个“负心总是读书人”田无期的。无奈,形势比人强,于情于理,他这个不大不小的正四品的官儿都得来拜见那位超品的冠军侯。

至于三千亩良田,是皇帝陛下的谕旨,自然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唯一让万知府觉得意外的是,田无期并没有像长安那边传来的消息那样嚣张跋扈,有辱斯文;甚至他也没有蹬鼻子上脸,专挑上等良田,只是顺手划走了靠近青山书院南麓的三千亩田,里边甚至有不少下田。

万知府摸不清这位凶名在位的残暴侯爷是真的高风亮节,还是压根儿看不上这点田地收成。不过,既然他本人不在乎,万知府更无所谓。他一刻也不想多停留,随行的师爷和青州衙门的典吏当天就把文书手续做好,只待田无期派人去圈回属于他的三千亩田。然后,万知府就如躲避瘟疫般匆匆告辞,离开了青山。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