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新山海录 > 第四十五章 军心

第四十五章 军心(2 / 2)

田无期右手握拳,顿时四下皆静。他接着道:

“我们也有八百兄弟付出了生命。他们为了守护这片热土,倒在了敌人的刀下。但是,他们的精神将永存!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不知道哪个家伙带头,四千多步军开始嚎叫:

“前进,前进,前前进!!”

田无期再次挥手,《玉清心经》让他悠长的声音传到了每一个兵卒的耳朵里:

“我们胶莱海军,不仅仅是海上的蛟龙,还是陆地的猛虎,胶莱的安宁,由我们守护,胶莱的平静,由我们主宰。没有我们的同意,谁都不能踏入齐地一步!”

“万岁,万岁,万万岁!”

战后,田无期宣布了两件事情。

第一,所有的兵卒五月份发双饷,战死的烧埋银子翻倍。家中有兄弟的,愿意从军者可直接入伍,代替战死的勇士加入胶莱海军。

第二,在藏马镇成立胶莱海军陵园。所有战死的勇士都会长眠于此。战船上的勇士如果在海洋中不幸捐躯,找不回尸首,则立衣冠冢。

全军将士听到第一条的时候自然是欢声雷动。对活着的士卒来说,这种真金白银的赏赐,当然是来的最为直接,最为痛快。而对死去的士卒来说,家人也能有个交代,甚至能兄走弟从,父亡子继,让所有人都觉得心安。

而第二条一宣布,全军先是沉默,接着却是哭成了泪人。从来都只有文臣武将凭着功劳争夺谥号,却从来没有达官贵人会考虑普通士卒死去的荣誉。田无期这朴实无华的一招,却是真正的必杀!

于牧山和孙成毅听到田无期的宣布之后,看着台下刚才一片龙马精神,现在却哭成娘们的四千健儿,两人对视一眼,都藏不住眼里的震撼!

孙成毅喃喃道:“军心可用,军心可用啊。”

于牧山心里的狂热几乎要把他燃烧起来,仿佛比昨夜的那把火烧得还要旺,他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轻轻道:“兵士归心,大事定矣!大事定矣!”

最后,在田无期的带领下,全军上下一起唱起了汉人最古老的一首战歌《秦风·无衣》。

《秦风·无衣》是汉人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最早流传于春秋时候的秦国,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重章叠唱不但雄浑饱满,更是断人心肠。田无期喜欢这首《无衣》的慷慨,因此选之为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歌声飘出了藏马镇,飘出了琅琊海,回荡在齐地上方!

胶莱海军的这出道第一战,本来应该是足够震惊朝廷,名闻民间的。但是最后却只成为了山东行省,乃至是齐地自己欢乐的本地菜。

因为,同样是五月三十,中原和北疆也各发生了一件大事,论规模和影响,远远超过琅琊一战。

先是中原,二十五万红巾军在红巾统帅,香教胶州刘福通的带领下,将中州洛阳围了个水泄不通,昼夜攻打。

但是红巾军毕竟是新军,大多数农夫入伙之前只摸过锄头和镰刀,连长枪和弓箭都没摸过,更别说更加复杂的武器了。更重要的是,这支红军虽然人数众多,却没有攻城武器。别说冲车,角车,重弩,霹雳炮这些高端货,就连云梯和投石车这些常规货色都没有多少。因此虽然声势浩大,面对着高约八米,坚固异常的中州城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而中州城里的中州万户府虽然已经在亳州完蛋了。但是周王的侍卫亲军万户府还在,其中不乏百战老兵,有的甚至是十几年前打北元的悍卒,经验无比丰富。中州知州也不是普通的州县的窝囊货色,而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良吏,他当机立断,从城中招募民壮,重建了中州万户府。另外,又强令城中众多的世家大族和豪商把护院家丁,甚至是私军集中在一起,组建了个义军万户府。统共三万人上下的军队,依靠着中州的高墙铁门,和充足的守城兵械,把中州城牢牢地控制在了手中,也把红巾的二十五万大军死死的拖在了中州城下。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