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起陆 > 第五章 信徒

第五章 信徒(1 / 1)


东西造出来了,就要卖出去。

大明传统的农村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东南江浙富裕,北方和内地农村普遍贫穷。具体到而今的湘乡,虽然不至于像明末的陕西,河南一样,但是农民大都是一贫如洗,购买力低下,农民也不是不想买,而是不能。后世解放前的农村还有很多农民在用石制和木制工具种田,而陶碗,在经济硬着陆的九十年代初,朱诚一家还在用,而不是用好看滑腻的瓷碗。

虽然附近的消费者购买力低下,但是这里的市场还是很广阔,陶碗是日常生活消耗品,大家吃饭的家伙,不可或缺;起陆村附近,还没有看到有陶器厂,最近的购买地是十六里外的青龙镇才有,大概是要一斤半粮食或十文钱一个,(明制,本文采用朱诚的前世网络记忆,一石粮食九十二至九十四公斤,一斤(明)为五百九十六点八克,一斤(明)为十六两,一石粮食大概一百五十四至一百五十七斤(明),一两设定为一千文,为了便于以后笔者的计算计算,默认为一石粮食一百五十斤(明),一斤(明)为六百克,一石粮食相当于后世的九十千克,另外,一两银子相当于后世五百元的购买力,一文钱相当于零点五元,15明斤x600克=900克,青龙镇中碗单价为粮食15明斤=900克=18市斤=拾文钱=五元钱,后世米价两块到四块钱每斤,后世超市的中号瓷碗大概也是两块钱到五块钱不等,大米和粮食有别,古代农业社会农产品和工业化产品价格也是差异巨大。

市场=消费人口x购买力x购买欲望

朱诚现在的产品,虽然傻大黑粗,但是也耐用耐摔,是每个人吃饭都要用的,又是日常消耗品,总是有需要的,朱诚相信,只要它够便宜,就能勾起潜在大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就会有市场。

青龙镇的中碗卖拾文钱或者说一斤半(明制)粮食一个,朱诚觉得半斤(明制)粮食的价格就很好了,关键是要快点卖出去,解决现在的生存问题。

找好市场,定好价格,接下来就是看怎么卖了。

做事先要多谋,提供多个选择,然后要善断,找到较好的方案。

朱诚不打算自己去卖产品,因为太小太弱势了,人人可欺,需要寻找合作者。

人的贪欲不可测,需要有制衡,选择一个相对有操守的人。

在几个熟人里面,首先排除掉姓朱的三太公和老实人朱松,都是姓朱,要是起了利益争执,朱诚一定是孤家寡人一个,同宗之内没有人会帮他说话,孤儿无人权。

所以要选合作伙伴,最好在起陆村同样势单力孤的外姓人里面选,老朱家对外时应该会同仇敌忾,合伙欺负外地佬应该是他们乐意做的事。

教书先生解安,货郎郑超,萧大娘,首先排除掉假清高的解安,要靠他打开市场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岂不饿死;郑超,看上去鬼精鬼精的,一点都不安分,现在的朱诚肯定会被他欺负,不放心;萧大娘就不错,心地善良的佛教徒,追求的是积善行德,造福子孙,有田有地有铺,是初期合作的好选择。

三月二十下午,朱诚来到萧大娘家。

“萧大娘,吃饭了没”,朱诚看到人就立即打招呼,这时候的农村人一般都是一天吃两顿,一顿朝哺,一顿昏食。

“是朱诚,大娘刚吃完,你呢”,其实朱诚是踩着点过来的,估算着萧大娘家吃完饭才过来,可不想被人当成吃白食的,特地来混饭吃。

朱诚开始了自己的忽悠之旅。

“大娘啊,我最近又老梦到观音菩萨”,

“又梦到了,菩萨跟你说了什么”。是的,每次朱诚与萧大娘的共同话题就是拜菩萨谈菩萨,一个佛教徒和另一个伪佛教徒,萧大娘可能没有想到一个小孩子满口都是胡话。

“哎呀,我求菩萨保佑我能吃饱饭,能过好日子”

“菩萨说,我还要继续吃一阵苦”朱诚说,

“可怜的孩子,没爹没娘,遭了这么多罪,菩萨怎么不发发好心,帮帮你呢”萧大娘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做祈祷状,“南无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这只能怪我自己,菩萨说,我前世做的好事不够,所以今世注定要受苦啊”

萧大娘认真聆听菩萨的教诲。

朱诚郑重朗诵了一段《三世因果经》:

富贵皆由命,前世各修因。有人受持世世福禄深。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善男信女至诚听,听念三世因果经。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语实非轻。

今生做官为何因,前世黄金装佛身。前世修来今世受,紫袍玉带佛前求。

黄金装佛装自己,衣盖如来盖自身。莫说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处来。

萧大娘越发虔诚,对朱诚所说的话深信不疑。文化程度不高的萧大娘,对朱诚这个不识字的小孩,能说出这么多艰涩难懂的佛经,那是相当充满敬意,这发自内心的敬意,不是给朱诚这个苦孩子,而是给托梦于朱诚的观音菩萨。

朱诚说的道理,都只是转述菩萨的话。

“菩萨说我前世虽然不是大恶人,但是做的善事也太少了,那些做了很多好事的大善人都可以转世轮回到富贵之家,像我这种好事做的不够多的人,就要继续受苦难”。

“谁说不是呢,菩萨说的话真是有大道理”萧大娘回应道,“后来呢,菩萨还跟你说了什么”

“我不心甘啊,我就苦苦哀求菩萨,给我指点迷津,让我不要在挨饿受冻了”

“菩萨怎么说?”

“菩萨看我求得可怜,所以就心软了”

“菩萨真是慈悲”萧大娘。

“是啊,菩萨真是大慈大悲,菩萨说我与佛门有缘,愿意点化我。然后还教了我一些有用的东西,要我帮助世人,多做好事,早日脱离苦海”,朱诚郑重其事,做感激状。

“菩萨真的有点拨你,还教你东西?”

“是啊,以前我哪里懂什么东西,你看我现在不变样了吗”

是啊,以前的朱诚真是笨头笨脑,与寻常小孩没什么不一样,现在多有灵性,说话头头是道,比大人还有根据,这都是菩萨点化的功劳,萧大娘可以确定。

幸好没有联想到鬼上身,朱诚庆幸。

“菩萨不仅教我东西要我多做好事,她还说,人多力量大,要我找身边的善人一起做善事,这样才能帮助更多的人,让天下苍生早日脱离苦海”

还有这种说法,萧大娘有点发愣。

“可是我苦苦寻找也没找到菩萨说的大善人,哎”……

朱诚一声长叹,做颓废状。

按照菩萨说的,今生多做善事,来世就可以享福。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萧大娘你,”肉戏来了,“我之前真是瞎了眼,我要找的大善人不就是你吗”

对面之人有点惊愕和不好意思。

“萧大娘,你先别摇头,听我说,我发现你的样子和梦中跟我说话的菩萨好像”

“真的吗?”声音很小,

“怎么说呢,我其实说的是你的眼睛和菩萨的眼睛很像,都是目光慈和,很温暖”,

“真是太像了……”

朱诚想表达的意思是萧大娘是活生生的观世音,萧大娘懂了,也信了。

“萧大娘,你愿意和我一起做善事帮助世人吗”

经过一顿忽悠,萧大娘对朱诚的话言听计从,毫不怀疑。

朱诚把自己打算卖陶碗的情况告诉了她,把陶碗的价格定在了半斤粮食一个,一斤粮食七文钱,青龙镇卖一斤半粮食一个,萧大娘从那里拿货自己家里卖两斤粮食一个,价格的巨大差异,也把她吓了一跳。

想到这边的可怜的购买力和购买欲望,朱诚觉得要来一剂猛药,刺激一下。否则,价格还是一样高的话,不知道一天能不能卖出一个,那朱诚还不是要继续挨饿,只要有赚就行。

对萧大娘的说法,则是,菩萨说的,要多做善事,不要计较太多。是的,菩萨的指示最重要。

朱诚与萧大娘定好章程,陶碗,半斤粮食,也就是八两,一个;每卖出一个碗,朱诚分五两粮食,剩下三两归她,买卖时朱诚不出面,萧大娘在货源方面要做好保密工作,不能泄露朱诚的秘密,做好事不留名,这对双方都好。

不仅对外要守好秘密,萧大娘对家人也要守口如瓶,就算她的家人知道了也不能乱说,幸好她老公和女婿都是赘婿,对她言听计从。

当晚朱诚就拿了二十个中号陶瓦给萧大娘。

“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如果掉下去,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老马《资本论》

货币不仅是金银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粮食布帛就是硬通货,古时候,交换不发达,人们贪谷帛本身都有使用价值,乐得以谷帛为交易媒介,总比没有一个客观的物价标准以物易物为方便。

谷帛为币,是经济形势使然。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