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256章 朕有一个志向

第256章 朕有一个志向(1 / 1)


朕乃一代圣君正文卷第256章朕有一个志向海禁这个事儿,是大明太祖朱元章定下来的,其实最开始,朱元章并没有禁海,《明史》就记载:洪武二年九月,定朝贡附至番货。预与中国贸易者官抽六分,给价偿之。仍免其税。

也就是说,最开始海上的生意还是可以做的。

但是后来因为张士诚这些残余势力陆上守不住就聚集在海岛上,而且慢慢形成了海上武装力量,以及一些倭患的因素,导致朱元章在洪武四年下令禁海。以免海上的人和百姓勾结,毕竟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茫茫大海上哪儿找敌人去?

所以不能就说这个政策很坏,海禁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东南沿海,而且东南沿海本就是财税重地,乱不得。

另外一方面,大明主要的战事都在北方。

你让坐在南京的皇帝怎么抉择?

总不能北边和北元打,南边还大搜岛屿,封建时代的王朝并没有这么强大的力量。

再加上小农经济并不需要贸易往来,算下来禁海对自身伤害不大,却可以防范敌人。

有问题么?

没有。

不过,这个世上任何一种道理在一个词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这个词叫成王败寇。

差不多也就是朱厚照这个时期,西方开始了大航海时代,并且统治了世界几百年,中华民族因为海禁错过了这个精彩的时代,这就是最大的过错。

如果不是大航海,而是海外打得天昏地暗,死了不知道多少人,这个时候海禁就是正确的了。

另外,朱元章不喜欢商人,海上的国门大开之后,几十年的时间就会出现富可敌国的大海商,作为帝王,他来个釜底抽薪,一样无可厚非。

而这也是当下,弘治十八年的治国大臣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即便祖制这样的意识形态不谈,从皇帝一向务实的角度出发,开海之后养虎为患怎么办?

大海是还没有被征服的地方,一旦有海警,则东南必乱,东南一乱,漕运、财政全都不稳。

这么想着,乾清宫的大臣们跪了一地。

这是一向支持他的韩文跪在了地上。老人家六十多了,地上还凉,讲出来的语气是撕心裂肺一般。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huann换源,同时查看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朱厚照走过去把他给扶了起来。

其实,他也不知该怎么说服他们,所有一切看似正确的选择,如果不能顺应历史洪流,那就没有意义。



「说句自负的话,以朕的手腕,若想革掉你们其中的哪一位怕都不是难事,但今天如此重要的场合,你在,便说明朕是信任你的,朕不一定喜欢你,但朕觉得你胜任你的职务,所以过去的恩怨全都不提,朕想和各位

心腹大臣们说几句心里话,也望各位爱卿心绪平缓下来,仔细的听一听。」

皇帝讲到这里,语气软,身段也不硬。

内阁李东阳、谢迁、杨一清,军机处王鏊、韩文、王敞、杨廷和,刑部闵珪、工部曾鉴、礼部林瀚、大理寺卿常俊。六部九卿中只有左都御史张傅华不在京师。

这些人都是第一次看到皇帝这一番姿态。皇帝执政日久,掌控朝廷愈发娴熟,不再像最初一样总是‘龇牙咧嘴此番用情、讲理,还是令他们不胜唏嘘。



国大民骄,四夷宾服!

皇帝有这样的志向,这样的气度,就是王鏊、韩文也很难想象。他不是要做一代明君,他是要做自始皇帝以来都从未有人当过的天骄!

杨廷和听得极为认真,他问道:

「如

何收?」

朱厚照说话斩钉截铁,

皇家雇佣猫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