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光荣革宋 > 第169章 供大于求

第169章 供大于求(1 / 1)


嘴炮一时爽,前方火葬场。

徐硁忤逆太后被除官为民,责令明日正午前离开东京;原本至少能晋升正九品,这下子一撸到底。

徐硁抬头看了看远处渐渐西下的红日,心中感受到的一种莫名的感觉,当年老师也是触怒刘太后被贬官,今天他才发现,自己的血液里果然被注入了范仲淹基因,要是以前,徐硁肯定不会管这么多闲事。

徐硁被扣在宫中两个多时辰,还是张茂则给了他带了点心,在出宫前,张茂则苦笑不止,他只是叮嘱徐硁,太后仁慈,直将你除官为民没有下狱,回家之后,闭门思过不得外出。

徐硁远远的看到一个人在自家的院门口徘徊,徐硁催马向前,“我说是谁,竟然有我八分帅气,苏兄,你的鼻子真是灵敏啊,我来东京够隐秘的,竟然给你发现了。”

眼前的年轻人,一身白衣,身材俊朗,正是苏舜钦,他哈哈大笑说道,“就你现在跟黑炭似的,也好意思与我相比,你这脸皮真是越来越厚了,要不是老泰山让我来接你,我都不知道你回东京。”

徐硁拉着苏舜钦就要进院子,苏舜钦连忙拉住,“赶紧的,去我家吧,我老泰山不知怎么回事,他以前可从来没有提起你的名字。”

徐硁有点疑惑,“你泰山,杜相公?”

……

徐硁躬身行礼,“徐硁经过苏伯父,杜相公。”

书房已经点起了蜡烛,外面的太阳很快落了下去,房间主坐上坐着两位老者,其中一人徐硁熟悉乃是苏耆,另外一人明显比苏耆更加有威严,他知道这位就是杜衍了。

苏耆笑着说,“安石啊,两年不见,愈发的精神,你要是我的儿子该多好,坐下说话。”

徐硁再次行礼,“安石当不得伯父如此厚爱。”

旁边的苏舜钦满脸的无奈,这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好啊。

“当得,若不是你已娶妻,老夫今天就收下你这女婿。”坐在一旁的杜衍,这时发话了,他对徐硁是越看越喜欢,当然这既有范仲淹的影响,因为他和范仲淹在河中府供职期间相谈甚欢,范仲淹对徐硁赞誉不少,最主要是今天徐硁为了赵氏江山硬怼刘太后,杜衍就在大厅之中述职,这让他对徐硁更加看重。

徐硁有些无奈,自己现在还挺吃香的,“杜相公开玩笑了。”

苏舜钦这时插了一句,“岳父,你当年到任扬州知州,刚好到任第一天,安石逃婚,可是被你定了一个不孝的罪名,要不是安石在应天书院求学,您可是差点就下令缉拿了。”

杜衍对这个没心没肺的女婿也是没有办法,他指着苏舜钦一时气结,他没来及说话,就听苏舜钦继续说道,“今天岳父不会是来翻旧账的吧,你老现在都是三司副使了,不要太小心眼啊。”

苏耆早就憋着笑了,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个什么样子,看到对面的亲家脸上有点挂不住了,他怒吼了一声,“混账东西,给我站着,把嘴闭上!”

徐硁也知道苏舜钦什么德行,没想到竟然这么能玩,这也将他一天心中的闷气给消散了。

杜衍气的牙疼,谁让当时他看中苏舜钦的直爽了呢?

他看都不看苏舜钦一眼,直接对徐硁问道,“安石,老夫就直说了,你今天触犯了太后威严,后面的日子可能会不好过啊,可曾想好后路?”

徐硁这时才知道杜衍为什么找自己,他当然不知道今天杜衍在他后面站着,他摇头说道,“徐硁年少,见到太后官服不合规制,就直接说了,要是恩师知道徐硁谄谀奉承,可比惹恼了太后严重,因此没有想什么后路。”

苏舜钦这时才明白,杜衍为什么要找徐硁,他想说佩服徐硁,但是见到对面两位长辈的眼神赶紧闭嘴。

杜衍满意的点了点头,苏耆看徐硁更是喜欢,这就是大宋文人的臭毛病,谁怼皇家越是厉害好像就越是人民的救星。

杜衍说道,“范希文果然后继有人,再看看三郎你,到门口守着,不要任何人靠近。”

苏舜钦还想辩驳几句,苏耆也发话了,“出去。”

苏舜钦恨恨的看了一眼徐硁,徐硁无奈的白了一眼,他很了解苏舜钦的性格,说不得到了门开能开心的跳起来,毕竟房内他被重点照顾。

“安石,老夫问你,三年之后,晒盐产出能有多少?”杜衍没有多余废话,直接问徐硁。

徐硁知道正事来了,杜衍作为三司副使,苏耆是工部侍郎,将作监监丞,他们肯定知道晒盐之事,徐硁想了一下说道,“现在大宋每年盐产量大约是二十亿斤,海盐产量大约占到总产量的六成半。”

杜衍作为地方长官经历了不少地区,他对于盐的产量心中有数,他示意徐硁继续,徐硁伸出一根手指头,“三年之后,只用京东东路、淮南路和两浙路三路海岸晒盐,安石保证每年至少可以出八十亿斤海盐。”

苏耆被吓得一哆嗦,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八十亿斤,一下子翻了四倍,还仅仅是三路而已,这数字有点难以置信,他不得不再次问道,“安石,是刚刚估算的,还是早就对此有计划。”

徐硁郑重的说道,“不是安石一时的瞎说,这是我在海州的时候让贾宪算出来的,只少不多。”

苏耆看了一点杜衍,杜衍现在正在深思之中,大宋人口一千八百万户,每户六人,每人一年食用五斤盐,一年最多吃掉七亿斤盐,牲口和工坊也能消耗掉七亿斤盐,加上浪费和运输损耗三亿斤,所以现在大宋的盐产量和消费量偏差不是很大,但是产量达到八十亿斤,那么剩下的那些该怎么办?不能光看到盐的产量多啊。

“安石,你可曾想过这么多盐吃不掉怎么办?”杜衍发现徐硁好像没有意识到这个该问题。

徐硁脱口而出,“我本就打算向契丹,高丽和倭国出售。”

杜衍说道,“这三国加在一起的人口应该不过一千五百万户,他们也吃不了这些啊,不要想着他们的腌菜和咸鱼,这些顶多用掉六亿斤就顶天了。”

徐硁一时也无法回答,好像真的出现一个死结了,他只想到晒盐,只想到降低盐价打压西夏,却没有想到盐多出这么多也是灾难,要想办法消化掉他们,不然盐场无法盈利,最后说不定适得其反。

难道把盐再倒进海里?

徐硁想到后世长江以北随便哪个沿海省份的海盐产量都超过一千万吨,对了,他想到化工,化工才是海盐的最大消费机器。可是,徐硁只会调制颜料和晒盐,化工是一窍不通的,他想着这件事还是要找贾宪了,希望盐业学校中能出几个化学天才吧。

看到徐硁愁眉不展,杜衍知道这孩子也被难住了,谁都没有想到盐的产量有如此之大,“安石,不用着急,桥到船头自然直,总会有办法的。”

徐硁打定主意,他向苏耆拱手说道,“其实海盐除了吃之外还有其他的用处,苏伯父,请问将作监中可有什么使用盐其他方法。”

苏耆摆了摆手说道,“将作监哪有什么秘密啊,我们用盐除了吃没有其他的用法。”

徐硁接着说道,“请苏伯父在将作监悬赏,只要谁有将盐能转化为其他的东西,徐硁愿意出一万贯赏金。还有请两位伯父上书,扩大盐业学校,不仅仅是晒盐,还要研究如何使用盐。”

杜衍点了点头,徐硁做事不拖沓,发现问题立马着手去解决,这颗好苗子要好好保护好。他朝苏耆说道,“安石说的不错,将作监那边的悬赏不能以安石的名义,贤弟自己把握。”

苏耆心中已经有了想法,将作监现在和筛子差不多,什么技术一出来外面肯定知道,外面已经盛传将作监有一种晒盐的技术,只是被皇城司整治了一番,他点了点头,“杜兄放心,时候不早了,咱们先去用饭吧。”

杜衍笑着说道,“的确是该用饭了,安石,中午可没有吃上热饭啊。”他走到门口有回头对徐硁说道,“老夫明日要去京西南路任职,咱们明天一起走吧。”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