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女生耽美 >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 第一百八十七章 批倒大儒,殴打锦衣卫指挥使?

第一百八十七章 批倒大儒,殴打锦衣卫指挥使?(1 / 1)

第187章批倒大儒,殴打锦衣卫指挥使?

“有可能。”姚广孝并不肯定,也不否定。

朱允猛然惊醒。

自己之前的思路,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误区。

他很想当然的,将欧阳伦,常茂,齐泰等人,看作是一伙的。

这样想也不能说错。

但有一点。

人不是共用一个脑子的,夫妻的想法,都可能完全不同。

何况,他们之前的利益,并不一致。

欧阳伦为何对付自己呢?

朱允一直都没有想明白。

欧阳伦身为驸马,无论是朱允当皇帝,还是朱允继位,似乎都与他关系不大。

参与这种事情里面,对他又有何益?

但若是没有利益,欧阳伦又为何要参与进来呢?

想不通!

常茂仇恨他是不假。

可常茂就一定会扶持朱允吗?

恐怕不见得。

也许心中有别的算计。

常茂是勋贵武将出身,而朱允素来更亲近文臣。

这一点,常茂很清楚。

而且,他们两个人在此之前的关系,也不是甚好。

他们这伙人,除了齐泰应该是真心实意支持朱允的之外,其他人实际上是各怀鬼胎的。

“如果欧阳伦和常茂的背后,另有他人,那又会是谁呢?”

朱允皱眉深思。

“这个人,一定位高权重,身份地位非同一般,而且多半还是皇室宗亲。”

但这个范围还是很大。

老朱的儿子很多,皇室宗亲更多。

“欧阳伦毕竟只是一个外人。”姚广孝道:“若说他支持哪位皇室宗亲,那此人与安庆公主的关系,必定非同一般。”

朱允顿觉眼前一亮。

是了。

欧阳伦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极可能是安庆公主的指使。

两人本来夫妻,同气连枝。

安庆公主和谁的交情最好呢?

朱允脑海中浮现出这位姑姑的模样。

印象不深,很浅。

虽为姑侄,但打交道也不是很多。

“罢了,此事只要稍加调查即可知晓,何必劳神费思去想呢?”

他摇了摇头,不再多思。

“黄子澄此人,你认为是不是该杀?”

听了杨士奇的话之后,朱允心中想法已然变化。

但他还想问一下姚广孝的意见。

这些能在青史留名,以多智近妖而著称的人物,思维之缜密,还真不是他能比的。

“黄子澄可杀,但另一人要用。”

姚广孝道:“杀黄子澄,用方孝孺。”

“此人真乃天下读书种子。”

朱允皱眉道:“难道天下的读书人,就只有他方孝孺吗?”

“孤倒以为,方孝孺书虽读得多,却极为顽固,不知变通,难堪重用。”

姚广孝笑道:“太孙殿下明察秋毫,看得丝毫也不差。”

“但用此人,可以收天下读书人之心。”

“至于他有多大的才能,反而不重要了。”

朱允略一思索,道:“孤可以效仿宋制,设经筵讲官,请大儒来讲论经史,令朝廷大臣旁听,你看如何?”

经之制在宋时开始,但并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

历史上,一直到三杨当政时期,为了教育幼年的皇帝,才形成正式的规制。

经筵是特殊的帝王教育,通过讲授儒家经典,实现所谓的革君心,正君心的目标。

另一方面,也是文官们钳制皇帝的重要手段。

道统高于政统。

天道高于一切。

但他想开的经筵,当然与文官们设想的不一样。

一方面,将大儒召集起来,也便于控制。

要不然,似方孝孺这种人,在外面仍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甚至能通过自身在士林中的巨大威望,来裹胁舆论。

还不如将他召到朝廷中,养起来,反而更便于控制。

另一方面,朱允打算借着经筵大讲的名义,宣扬科学。

可以想象,这必然会遭到几乎所有文官的集体反对。

老顽固们的思想,绝不是可以轻易扭转过来的。

然而。

没有关系。

反正报刊这个强大的舆论宣传工具,掌握在自己手中。

只要抓住他们的话,在报刊上进行批判,采取选择性报道的方式,就能形成对自己极为有利的舆论氛围,压倒所谓的大儒。

本来大儒们的儒家经典,在逻辑上,思想上,就很难与他相抗衡。

辩证法是他们所不具备的能力。

要辩经的话,大儒不是他的对手。

再加上报刊这种强大的舆论宣传工具,也不为他们所掌握。

如此一来,批倒大儒的言论,也不算多难之事。

舆论氛围一旦发酵,科学思想便可趁机席卷全国。

姚广孝摸了摸胡须,道:“此方不错。这些人尚清淡,轻实务,将其供起来谈论,正好是用其所长。”





“那就这么办。”

……

……

……

驸马欧阳伦被处死的消息传开,刹时间,朝野上下,皆是一片震动。

与欧阳伦一起经商的官员,皆被下狱,更是让无数人心中惶惶。

与此同时,锦衣卫四处出动,严查经商逃税者,言其皆可能与倭寇勾连。

一夜间,经商的皇亲国戚,勋贵武将,文武官员,皆纷纷重办税证,再补交税。

镇抚司衙门。

天方亮,杨士奇便已来到衙门外。

他此际心中仍是惶恐不已。

昨日的遭遇,宛如当头一棒。

纵谈天下事的快意荡然无存,只有悔恨重重。

谁能想到,随便谈论一下国事,对方竟是锦衣卫呢。

传闻京师之中,锦衣卫无孔不入,万事皆知。

他一直以为是民间夸大之词,经此一事,才晓并非虚妄之言。

杨士奇昨天回到下塌客栈的时候,身体都是软的。

也没有闲情再去与好友探讨城内发生了什么事。

对太孙微服私访一事,仍是一无所知。

昨夜一夜未眠,思前想后,觉得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逃是逃不掉的。

对方既然没有当场拘他,那便未必没有回旋的余地。

今日一早,急忙匆匆赶来。

“什么人?”

刚一靠近,便有两名腰间佩刀的锦衣卫走过来。

“此处是镇抚司衙门,闲杂人等,不得随意靠近。”

杨士奇拱手道:“劳烦两位军爷通报一声,就说吉安杨士奇前来镇抚司衙门领罪。”

两名锦衣卫打量着他,问道:“你犯了什么罪?又向谁通报?”

杨士奇一下子怔住。

昨天那人只给自己看了一眼锦衣卫的腰牌,交待他今日要来镇抚司衙门,便当即离开了,并没有说自己叫甚名啥,在锦衣卫官居何职。

镇抚司衙门这么大,他该找谁呢?

“昨日在茶棚清谈,不想遇到锦衣卫的大人,他令我今日来镇抚司衙门领罪,并未说他名字,亦未言及职务。”

杨士奇只好实话实说。

那两名锦衣卫哈哈大笑:“这傻书生,想是碰到了招摇撞骗的吧。锦衣卫拘人,岂有让你第二日再来的道理。”

“连名字和职务都不曾告知,你怕是早读书读傻了,才会相信。”

“可那象牙腰牌,分明不假!”杨士奇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他也是第一次看见锦衣卫的腰牌,只是凭质地判断,非是一般假冒者能造出来。

现在想来,只要有象牙,且有能工巧匠,刻出一幅锦衣卫腰牌,似乎也不难。

难道昨日碰到的,真是假冒之人?

可他开这样的玩笑,又有什么好处呢?

按理来说,行骗者应该是冲着钱财来的。

钱财……

对了。

杨士奇忽然脑海中灵光一闪。

此事一定是一个圈套。

他使我来锦衣卫镇抚司衙门前,只是为了增加“可信度”。

令自己深信不疑。

试想如果在这衙门前,碰到的不是两位锦衣卫的军爷,而是当时那个“骗子”。

恐怕无论对方说什么,自己都不会再有任何怀疑了。

那时候,就是对方将自己身上的钱财骗光,人给卖了,他只怕也会被牵着鼻子走。

而昨日不直接勒索拐骗,就是为了打消他的疑虑。

幸亏昨晚太过于惊慌,今早一早便来了。

对方没有料到这一点,才被这两位军爷提点识破。

杨士奇惊出一身冷汗。

又恨又恼又愧。

听闻城市繁华之地,非比村野之乡,江湖骗子甚多。

他还一直不以为然。

认为能被骗者,必定是愚笨之人。

未曾想,自己都险些入套。

若传到同乡好友耳中,恐怕要成为一辈子的笑料。

正想着,就在这时,蒋骑马从远方赶来。

他昨夜连夜审抓来的犯人,询问私藏倭寇之事,一直到四更时分,方才想起家中还有事情未处理,连夜赶回家去,也不曾睡觉,又急冲冲的回来。

大牢中还有未审完的人犯呢。

太孙殿下遇刺,可不是小事,不查出幕后真凶,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如何睡得了!

待到了镇抚司衙门口附近,看见杨士奇的身影,蒋才想起让他今日来镇抚司之事。

昨日骤临大变,忙得都快忘了。

此刻他身上,穿的还是便服,连官服都没有时间换上。

蒋在杨士奇面前翻身下马,笑道:“你还算守信,知道前来,可晓得自己犯了什么罪?”

话音刚落,杨士奇怒喝一声:“猪狗龟儿,也敢骗你杨爷爷?”

说着,他一拳直向蒋面门打去。

最新小说: 家父李隆基 半岛:我真的是咖啡店社长 戮天截道 李世民与魏征 我漩涡鸣人金手指是嘴遁很合理吧 我鬼修啊!怎么技能全是玄门道法 妻子的女帝崛起之路 逃离四合院:年代弄潮儿 从前有个妖怪村 人在半岛,不做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