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女生耽美 >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 第二百零二章 华夏民族的荣辱,永世不得……

第二百零二章 华夏民族的荣辱,永世不得……(1 / 1)

第202章华夏民族的荣辱,永世不得……

几个月的时间,应天府已是大大变样。

城中原来的土路,都换上了水泥路。

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甚至比那些青石条块铺就的大路更舒服。

至少,没有任何凹凸不平的地方。

下雨天都没有任何泥浆。

马车行驶得也更平稳。

技术研究和制造局在太孙的指导下,推出了一种新的四轮马车。

与原来的老式四轮马车不一样。

这种四轮马车装上了连接转向装置,因而变得十分灵活。

在此之前。

由于转向不方便,四轮马车使用极少。

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二轮马车。

加上转向装置之后,四轮马车很快就多了起来。

人民币的广泛使用,再加上经商的放开,也促进了商贸的繁荣。

金陵城的人口,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便增加了近十万人。

而且,还有更多的人口,正源源不断的涌入。

大明正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盛世。

年关已近。

许多人涌向街头,购买年货。

郑国侯府。

进进出出的人,同样很多。

相比普通百姓,公侯家过节,更是热闹。

需要的东西也更多。

人员进出自然也多。

一批不起眼的卖货人,三三两两,走出了侯府。

人群内,常茂也混杂其中。

自从黄子澄和齐泰被处死之后,他发现有锦衣卫乔装打扮,在自己府外周边监视,便闭门不出了。

自此之后,哪怕是外面再无锦衣卫人马的身影,他也始终龟缩在家。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消息来源,全靠看报纸。

朱允的手段,让他感到十分害怕,也越来越不敢出门。

足足在家呆了几个月。

直到年关时节,常茂觉得差不多已经安全了,才化装出门。

只不过。

他不知道,他有耐心,徐妙锦更有耐心。

几个月的时间,她安排的人,一直在外面轮流盯着。

每一个进出郑国侯府的人,都做了排查。

几个月的时间,从不停息。

常茂虽然乔装打扮,可刚一出去,就已经被盯上了。

……

……

……

阳山。

老朱一见到朱允,就高兴的将他抱了起来。

“来,让皇爷爷看看,都长高不少了,快要抱不起啦。”

他年龄大了,抱了一下,确实感到有些吃力,只好将其放下。

“几个月了,想皇爷爷了没有?”

“想!”朱允抬头看着老朱,道:“孙儿天天都在想皇爷爷,可是国事繁忙,又敢耽误,不能时常来看望皇爷爷。”

“皇爷爷,要不,你还是回皇宫住吧。”

“孙儿将宫殿重新修建一番,一定让您老人家住得舒舒服服的。”

老朱闻言,挥了挥手。

“不必了!”

“你现在将大明治理得挺好,比咱强。”

“咱虽然在阳山休养,可都听说了,如今国库里钱多得都用不完,粮食都堆满了粮仓。”

“咱年龄大了,看到什么事,难免喜欢指手划脚,对你施政,反而不利。”

“阳山风景秀丽,朝有金风晨露,晚有夕阳彩霞,好山好水,咱就在这里怡养天年吧。”

“若是呆腻了,咱还想出去四处转转,看看咱老朱家打下的江山,看看老百姓们,都过得怎么样了?”

朱允看着他已渐渐布满皱纹的脸,道:“皇爷爷要是想去哪里,可得先知会孙儿一声,孙儿先给皇爷爷修一条宽敞的水泥路。”

“哈哈哈哈!”老朱大笑:“咱听说发明出了一个叫水泥的东西,用来修路,有若青石,下雨天也无任何泥泞,平坦则更胜青石,如今已经修了一条通往松江府的大道。”

“嗯!”朱允点了点头,道:“接下来,还要用它修更多的路。”

大明的交通,其实很发达,道路众多。

问题是,受材料的限制,大部分都是土路。

土路最大的问题,就是下雨便会变得十分泥泞,运输困难。

而且,在下雨天踩踏之后,还会形成一个个的小土坑。

天晴路干,土坑并不会因此而消失,仍然存在,令路面变得高低不平。

水泥路无疑有很多好处。

特别是遇上天气不好的时候。





“北平是昔日北元帝都所在,如今的边关重镇。亦是北方枢纽之地,对防范北元南下,极为重要。”

“咱觉得,你的下一条水泥路,就修从金陵到北平的水泥路,如何?”

“咱也想去北方看看。”朱元璋笑道。

“皇爷爷,咱们可想到一块儿去了。”朱允嘻嘻笑道:“孙儿已经派出官员在勘察了,正准备修建一条自金陵通往北平的水泥大道。”

与老朱心中想的是国防不一样。

朱允对于北元的威胁,丝毫也没有放在心上。

如今新军已经扩充到了五千人。

并且全部装备了后装枪,定装弹。

以战斗力而论,他估计这五千人,就足以横扫整个北元。

何况技术研究和制造局,还在源源不断的生产更多的枪支。

新的枪械厂正在建设,生产效率也会进一步提高。

他想修建通往北平的道路,主要还是从经济的角度出发。

自京师到北平的路,无疑将成为大明的经济大动脉,极大的促进南北方的交流,以及商贸的繁荣。

“哈哈哈!”

老朱大笑,摸着他的头道:“好啊,好啊,咱还在想,你会不会怪咱这个糟老头子多言了,让你治理天下呢,偏要指东指西,干这干那,想到了一块就好!”

他顿了顿,又道:“咱看你治国理政这段时间,凡事都干得很好。”

“还有一桩。”

“如今国库里面,钱也有,粮也有,咱琢磨着,长城也该修修了。”

“北元的威胁,不能轻视啊!”

朱允闻言微怔。

事实上,请修长城的奏折,这几个月收到了不少。

连燕王、晋王、都先后上书,请求朝廷拔款重修长城。

但他一直将奏折留中不发,没有做任何表态。

老朱应该是知道这些事情,才会出言提醒。

不过,在朱允看来,大明即将进入工业社会,长征的存在,更多是一种象征。

华夏民族不可侵犯的象征。

长城需要很好的保存。

但在此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征召民夫,去修建长城,就很不明智了。

因为不会再有任何外族能入侵华夏。

长征也将成为国境内的历史建筑物,而不是边防城墙。

老朱显然还没有看到这一点。

“皇爷爷,孙儿不打算再修长城了。”朱允望向老朱,语气坚定的说道。

老朱愣了一下,问道:“这是为何?”

“孟子曾言: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孙儿以为,孟子这番话,虽有些过于天真,但也不无道理。”

“若无兵革之利,绝难威天下。”

“山溪之险,对于固守边疆,也有着莫大的好处。”

“但孙儿始终认为,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

“自秦、汉以来,长城一直在修缮,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计其数。”

“无数的百姓,死于长城的修建当中。”

“一尺长城一人血,万里长城万里骨。”

“付出的代价之高昂,难以尽计。”

“可仍有五胡乱华,更有北元入主中原,统治华夏几十年。”

“若非皇爷爷领兵起义,驱逐鞑虏,则华夏中原,至今仍在外族治下。”

“以史而观之,汉有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唐有李靖三千铁骑破突厥,苏定方平大漠。”

“本朝亦推翻北元,远击草原,就在数年前,蓝玉刚率兵破北元王庭。”

“这些都不是倚靠长城。”

“而一旦中原内乱,或国家疲弱之时,则草原大军必定南下,长城仍在,却抵挡不了丝毫。”

“故唐诗有云:但得将军能百胜,不须天子筑长城。”

“孙儿以为,长城不足为固。”

“若大明国力昌盛,民心拥戴,兵强马壮,区区北元,何足挂齿?”

“如若国力衰退,民心不稳,内乱自生,纵有万里长城,又有何用?”

“真正有用的长城,不是边境的城墙,而是人心!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此所谓众志成城。”

“华夏民族,团结一心,若有外敌入侵,皆齐心以抗,无人给外族带路,谄媚投降,就是最好的长城!”

朱允一番话说完,老朱顿时两眼放光。

“说得好!”

“华夏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胜过万里长城。”

“给朕下旨,记入祖训之中,大明一朝,子孙后代,永世不得筑长城。”

最新小说: 家父李隆基 半岛:我真的是咖啡店社长 戮天截道 李世民与魏征 我漩涡鸣人金手指是嘴遁很合理吧 我鬼修啊!怎么技能全是玄门道法 妻子的女帝崛起之路 逃离四合院:年代弄潮儿 从前有个妖怪村 人在半岛,不做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