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逍遥侯 > 第1344章 秋闱省试

第1344章 秋闱省试(2 / 2)

李中易点头笑道:“他们都只重视进士科,这就给了我选真人才的机会。”

王大虎咧嘴一笑,说:“如果不是杂科,而是进士科,我这种大老粗,怎么可能作主考官呢?那文臣们岂不是要闹翻天么?”

兄弟俩相视一笑,并一齐举杯,重重的碰在了一起。

说白了,李中易让出了进士科的主考权,换得了王大虎主持杂科的机会。

反正,从内阁的相公们,一直到各级文臣,都非常不重视杂科的选官考试。

这主要是,杂科选出来的官员,不可能进入翰林学士院里学习,而前朝一直执行的是,不入翰林学士院者,不得为相的潜规则。

李中易重视杂科,这是因为,杂科的科目对于治理整个国家而言,颇有些专业性的成分在里边。

比如说,明法和明算,明法之人,正好选入各地的大理寺系统当法官。明算之人,正好适任各级衙门的同知、主簿等需要计算的岗位。

更重要的是,三司使黄景胜一直抱怨,他手底下会做官的人太多了,会算数的人才,却是屈指可数。

基本上,除了进士科只钻研四书五经之外,杂科的每一项都对应的是,各级衙门里边异常稀缺的人才。

以前,李中易还不敢确定,如今他却敢断言,只考四书五经里的内容,恰好成了阻断攀登科技树的最大障碍之一。

奇巧淫技,代表了中了进士做官的人,对技术的彻底蔑视态度。

归根到底,李中易要想提前开启工业革命的科技之花,势必要选拔更多的杂科人才入朝为官。

“为了显示考试的公平性,这顿酒过后,二兄你也要被锁进院内了。”李中易高举酒杯,表达出极大的歉意。

王大虎摆了摆手,说:“三弟你太过于客气了,为朝廷选拔人才,本是应尽责。”

李中易和王大虎的酒量都很棒,两人推杯换盏,一来二去,不知不觉间,便喝干了一坛状元红。

王大虎已经喝多了,却大着舌头,还想要酒,李中易只得命人将他抬了出去。

随着正式考试的一天天临近,整个开封城里的客栈房间,变得日益紧俏。

每天都有大批的举子进京,这些进京的举子,有些人的家境不错,随行还带有书僮或是侍婢。

当然了,更多的举子,家境比较差,根本住不起客栈,那就只能八仙过海,各想办法住宿了。

开封城的近郊,颇多道观和寺庙。很多家境一般或很差的举子,将这些道观或寺庙,挤得满满当当的。

一般的情况下,道观和寺庙都不想得罪了这些穷举子。毕竟,别看他们今天穷,也许明天就中了进士做了官。

这年头,宁可得罪一个草民,也没谁乐意得罪一名官员。尤其是,有可能进入翰林学士院的官员,更是得罪不起的。

李中易虽然不重视进士科,但是,不可能只照顾杂科的穷学生。所以,他干脆大趣÷阁一挥,在军营里单独划出一片地方来,作为进京赶考的穷举子们的临时住所,还提供免费的吃食。

富裕的举子,可能对此没啥感觉,可是,穷举子却是感恩戴德,齐声颂圣。

俗话说的好,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

古有云,居京师,大不易!

开封城里的人口众多,商业繁荣,这也就意味着,物价很高,房租很不便宜!

很多穷举子,本是欠了一屁股债,指望着进京赶考,中进士,做了官,才好还清欠债。

划出军营的一部分,专门负责接待进京赶考的举子,李中易的这个措施,可谓是有史以来破天荒的第一次。

当然了,推动李中易作出这个决定,其实是刘金山。

刘金山自幼家贫,读书的时候又请不起名师,连续参加了三次省试之后,直到第四次省试,才中了进士,做了个小官。

然而,由于官卑职小,又没有多少油水可捞,刘金山直到十年前,才勉强还清了家乡的旧债。

由己及人,刘金山便去找了李中易,详细的剖析了赶考的巨大开销,这才促成了李中易的重大改革。

PS:票数很少,司空还是先加更了!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