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科幻灵异 > 历史背后有个鬼 > 第三十一章 僵尸

第三十一章 僵尸(2 / 2)

除了上述的分类外,可能还会在电影或电视中看到其他诸如眼睛不同颜色等的分类方法,其实那都只是个别电影或文学作品中的衍生分类而已。

有的野史中记述,赢勾与其他三名僵尸始祖(后卿、旱魃、将臣)一同诞生于人类未现的洪荒妖兽时期,直到中古才消失不见。应注意的是,在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四名僵尸始祖的中只有“旱魃”是黄帝与蚩尤大战时出现,其余的只是现代网友的意淫,而旱魃是一种会带来旱灾的害人怪物,与黄帝天女女魃实际无关联,不可混淆。

旱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孔颖达疏》:“《神异经》曰:‘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唐·杜甫《七月三日》诗:“退藏恨雨师,健步闻旱魃。”

先秦至汉代的旱魃形象以天女形象为代表,其形象特征为身着青衣的女子。这一时期的旱魃带有神怪二重的身份,人们将其视为旱神,但又以日晒、水淹、虎食等方式对其进行驱逐,以实现驱旱求雨的目的。

自汉代中后期至明初,天女形象的旱魃逐渐向另一种小鬼形象的旱魃过渡。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应是由于先秦时期盛行的自然神崇拜至汉代逐渐衰退,旱魃神性的一面逐渐被人们否定,她的女性身份因此也遭到了质疑,其形象遂逐渐转向另一种更为邪恶的面目。

明代中期以后,小鬼形象的旱魃逐渐向僵尸形象的旱魃演变,并逐渐被僵尸形象的旱魃所取代。

但是不管如何,所谓的旱魃乃至女魃是僵尸之祖,乃是由清朝袁枚的小说《子不语》的虚构为开端,由现代小说家文学创作而来,跟旱神魃无关。所以女魃=旱魃=僵尸始祖的说法在纯属扯淡。

由于明清时期以僵尸为“旱魃”的观念十分流行,由此也派生出“打旱骨桩”、“焚旱魃”等求雨习俗。《明史》中记载的民俗说,每遇干旱,人们便发掘新葬墓冢,将尸体拖出,残其肢体,称作“打旱骨桩”。虽然明王朝下令禁止此风流行,但直至清代,此风在民间仍很盛行,且由“打旱骨桩”进而发展为焚烧尸骨(即“焚旱魃”)。纪晓岚的《阅微草堂趣÷阁记》一书中记载说:“近世所云‘旱魃’,则皆僵尸。掘而焚之,则往往致雨。”袁枚在《子不语·旱魃》中,把旱魃分为“兽魃”和“鬼魃”两种,“缢死尸僵出迷人者,为鬼魃。获而焚之,足以致雨。”有意思的是这种风气也见之于外国。如俄罗斯有些地区的农民,一旦遇到旱灾,便常去挖出喝酒醉死人的尸体,将其沉入最近的沼泽或湖泊之中,甚至也有残其肢体的行为,以此来求得雨水。

......

陆安康之所以确定这些。

是因为——不说,别人,就说那袁枚据说就是业内的高手。

他所描述出来的记载,必然有着十分准确的根本所在。

......

陆安康想到这里,暗暗祈祷——

希望自己没有倒霉到会遇到四大僵尸王的坟墓。

但眼前这诡异的所在,指不定,还真的就可能是呢。

最新小说: 我在仙界富甲一方 第一婚宠:厉爷娇妻太会撩 出阳神 穿越不穿补丁裤,我在民国当首富 黑希竟是量子之海中唯一真神 【综英美】复活点竟是我自己! 封灵师笔记 乱世逃亡后,我成了开国女帝 方圆的古代生活 多次元帝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