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科幻灵异 > 买宋 > 第二百八十九章 行行业业达巅峰

第二百八十九章 行行业业达巅峰(2 / 2)

的确,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潮时期。

正如历史学家黄仁宇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系博士、《万历十五年》的作者)在《中国大历史》中所说的那样:“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仓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四大发明有三大发明肇兴于宋。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四大杰出成就: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被称为中国的“四大发明”。

而这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肇兴于宋世。

指南针在北宋已普遍使用于航海。

北宋建都东京,依靠东南漕运,造船业发达。

宋太祖时,各州岁造运船3000多艘。

官营作坊制造战船、漕船、使船、龙船,民营作坊制造民用商船、游船等。

内河航运的船舶,最大的叫“万石船”,远涉重洋的民用海船,称为“客舟”,船上设备包括抛泊、驾驶、起碇、转帆和测深等,相当先进。

朝廷用的海船,称为“神舟”,其长阔高大、什物器用人数,都相当于“客舟”的3倍以上。

造船业的发达和远洋航行的需要,促使远洋航行技术不断进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指南针的应用。

像是沈括《梦溪趣÷阁谈》中就记载了罗盘仪构造的基本原理(人工造磁法以及磁针的装置法:水浮、指爪、碗唇、缕悬),经不断改进,直至制成非常精确的指南针。

在试验中,宋人还首次发现了“磁偏角”现象(“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一重大发现比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发现磁偏角要早400年左右,可见宋人之聪明。

还有北宋人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记载,舟师在航行中,晴好天气则夜观星,昼观日;阴晦天则看指南针。

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对发展海上交通,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来往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到南宋时,大的海船可载重数万石,深阔各几十丈,比北宋的船要大好几倍(,要知道就是后面明朝的郑和宝船也不过如此吧)。

周去非《岭外代答》说,渡南海航行的海船,舵长数丈,一船载几百人,积一年粮食,

还能在船上养猪和酿酒,如此巨大的船舶在当时也只有中国能够制造。

远洋船舶,行经南海、波斯湾甚至更远的地区,继续使用指南针导航。

吴自牧《梦梁录》记载,船只进入大洋,“风雨晦暝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领航员)掌之,毫厘不敢差误。”

南宋时的海船已普遍装上精确的罗盘针来导航,赵汝适在《诸蕃志》中描述说:“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使宋朝的航海业遥遥领先于整个世界!

宋朝所拥有的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于阿拉伯、印度、东南亚、日本、朝鲜以至东非等广大地区,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也随之远播于世界各地。

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在世界文化史上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需要说明,唐、五代开始应用的雕版印刷术,到北宋才有了普遍的发展,被广泛的用来刻印书籍。

国子监印的书,后世称为”监本”。

各地官府也刻印书籍,书院、私塾也印书。

民营的书坊、书肆、书籍铺遍布各地,刻书、卖书成为世业。

而民营书坊刻的书,后世称为坊本。

北宋初,成都刻《大藏经》13万板,国子监刻经史十多万板,当时印刷业规模之大可见一斑。

东京、杭州、蜀中、福建是北宋印刷业的中心。

时人评木版书“杭州第一,蜀本次之,福建最下。”

这也是相对而言的,由于宋刻本制作精良、校对严谨,印工精美,今日已成“善本”中的珍品,许多宋刻本都堪称无价之宝。

雕版印刷虽然发展迅速,但却费时费工。

太祖开宝年间,开始在益州雕版印刷《大藏经》,至太宗时始成,耗时达12年之久。

文化的空前繁荣和文化传播的需要迫切需、要印刷业进行改革创新,活字印刷术应运而生。

《梦溪趣÷阁谈》记载,仁宗庆历中,布衣(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板,即以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用火烧硬。

先设一块铁板,板上敷药(松脂、蜡、纸灰等合成)。

印刷时,把铁框放在铁板上,在框内排列胶泥活字,制成一版,再以火烤,使药熔化,用另一平板压平,使字面平整,冷却后即可印书。

这一从中国古代印章中汲取智慧的重大发明极大的提高了印刷业的效率,正如(梦溪趣÷阁谈)中所说:“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随之,木活字、铜活字等不断涌现,并直启现代的铅印之术。

的确,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宋代印刷出版业空前繁荣,极大地加速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推动了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飞速扩张,其影响之深远难以估量。

而火药火器的制造技术在宋代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起源于道士炼丹的火药,虽然在中唐已见诸记载,但其广泛使用却在宋代。

为了抵抗辽、西夏、金的军事威胁,北宋时已开始利用火药制造燃烧性的火器,随后又逐步研制出爆炸性的火器。

宋初,兵部令史冯继升等进火箭法。

灭南唐时,宋军已开始使用火炮、火箭。

与后世统治者将火器等视为“奇技淫巧”不同,宋代统治者对火药和火器颇感兴趣。

宋真宗时,神卫水军队长唐福和冀州团练使石普先后在宫中演示火箭、火球、火蒺藜等新式火器,受到真宗嘉奖。

从此火器成为宋军的必备装备。

北宋政府在东京建立了火药作坊(属广备攻城作),专门制造火药和火器,“日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万支。”

1044年,曾公亮著《武经总要》,记载了制造火药的三个详细配方和多种火药武器的制法,并配有插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热兵器制作工艺书。

《武经总要》记载,火箭是“施火药于箭首”,火球(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火鹞(铁嘴火鹞、竹火鹞)、烟球(烟球、毒烟球)是点燃后炮放。

火炮用于攻城,蒺藜火球用于攻杀骑兵,毒烟球堪称最早的“生化武器”。

元丰七年(1084年)二月,从汴京一次调拨煦州、河州驻军的火器,就有神臂弓火箭10万支,火药弓箭2万支;火药火球箭2000支,火弹2000枚之多。

南宋时,在与金人的作战中,火器制造工艺进一步发展。

南宋中晚期出现的突火枪,成为近现代管形火器的先驱。

突火枪以巨竹为枪筒,子窠用铁块等制成,利用火药的爆破力,将子窠推射出去。

这是经过一个多世纪探索后,人类第一次用化学能发射弹丸的伟大创造,为进一步发明金属管形射击火器铺平了道路。

……

……

……

最新小说: 我在仙界富甲一方 第一婚宠:厉爷娇妻太会撩 出阳神 穿越不穿补丁裤,我在民国当首富 黑希竟是量子之海中唯一真神 【综英美】复活点竟是我自己! 封灵师笔记 乱世逃亡后,我成了开国女帝 方圆的古代生活 多次元帝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