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都市言情 > 法学生猛 > 第1161章 一万年前

第1161章 一万年前(2 / 2)

林昭没觉得林双不会设计,但这家伙到现在也没真正拿出个好程序出来,这种事,不能靠个不差钱的大明星。

“关于他们说的良渚遗址的事,您觉得可能吗?”

“我觉得可能啊,但你没有发现对吧?”

“确实没有。”

“其实你没发现是正常的。”林昭笑道。

“为什么?”

“良渚古城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南北与山的距离大致相等,东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向东流过,凤山和雉山两个自然的小山,分别被利用到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们懂得利用地利?”

“对,显然在那个时期的古人在建城时对地理位置是经过精心勘察和规划。当然这可能是无数经验的积累。”

林昭在电脑上点开地图。

“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包括余杭良渚,还有嘉兴南、临海东、苏州、常州、绍兴、宁波一带;再往外,还有扩张区,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曾经良渚人为了占领这里,还打了一仗;再往外,还有影响区,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带。这里显然也是他们的势力范围。”

林双盯着地图:“正常来说,应该是整片的,没有说到就是暂时没发现对吧?”

“对!”

林昭接着讲:“良渚人已经开始了稻作,会烧陶器,会制作玉器,也有大量使用竹器,当然,竹器保留下来不多的最大原因是竹子会腐烂。”

“作为钱塘江流域的文明,最要防范的是什么?”

歪头看林双。

“洪水?”

“对,良渚古城外围的北面和西面,存在着一个共计11条坝体共同构成的古代水利系统。由秋坞、石坞、蜜蜂弄等10条堤坝以及长约5km的塘山长堤构成,占地很广,控制范围达100多公里,兼具防洪、防潮、航运、灌溉和滩涂围垦等综合功能。”

“所以?”

“天目山系作为浙江省的暴雨中心之一,雨水充沛,夏季极易形成山洪,对地处下游平原的良渚形成直接威胁。古人通过设计施工高低两级水坝,将大量的来水蓄留在山谷和低地内,用以防洪。

此外,当时轮式交通及配套道路系统尚未形成,水运是最便捷合理的运输方式。高坝所在的山谷陡峻,降水季节性明显,夏季山洪暴发,冬季则可能枯水断流,不具备行船条件,而通过筑坝蓄水形成的库容,则可以形成连接多个山谷的水上交通运输网,方便运输。”

林昭这边解释,林双那边点头,仿佛能看到五千年前这片大地上,先民劳作的模样。

“他们在流域的上中下游兴建不同类型的水利设施,有效利用附近一带断断续续的山包和山岗,节省了极大的工程量,这些都充分表明他们已经具备全流域的水资源规划和改造能力。”

林昭看向林双:“竹山正是一个上游地,他们不会忽视。”

“所以您推断,在竹山肯定他们也实施了大量的工程。”

“是的,不但是有工程,肯定有遗址,只是几千年过去,这里都被竹子盖住了。”

“难道真的会在洞里?如果当年他们利用这些洞,这早就会被水泡没了吧?”

“所以不太可能是这些洞,当然,还得让人进洞去好好地看一下,也许你没看清楚。”林昭看眼林双,“你这个图不能给出去。”

林双点点头:“我那个竹楼的建议呢?”

“那看他们要不要做,我是觉得无所谓。但从县里来说,他们肯定是希望用这个工程来带动产业发展,毕竟这也是个生意。”

生意啊...林双点点头,看看林昭。

林昭这通分析给他打开了一个很大的思路,从文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有话就说吧。”

“我想到了一个东西。”

林双看看窗外,“对人来说,盐是很重要的吧?我不知道古人什么时候知道盐是很重要的......”

“那应该是非常早了,动物都知道盐重要,人怎么会不知道,只不过,他们早期应该是从岩土里头,或是从动物体内得到补充。”

林昭露出微笑。

“你说得没错啊,盐是很重要,中国古代人们食用的盐种有海盐、池盐、井盐、石盐。这些盐种分别产自不同的地方,自然条件各不相同。这也就是为什么良渚是在近海口发展,因为那里靠海,不缺食物也不缺盐。”

“那这里呢?如果这里有大型的聚居点,这里一定需要盐的吧?”

“只是靠运盐进来吗?毕竟这里是上游,还是不太方便吧?”

林双摸着下巴,“别的东西都可以在这里生产,盐呢?难道不是作为战略武器来用?总不会是江浙沪包邮吧?”

最新小说: 叶倾城陆云 凡人,睡个觉就成神 逐梦的云 都市之极品神厨 三少爷要逆天改命 为什么高中不能有趣? 海贼草帽团最强仓库管理员 司少甜妻,宠定了 道长请留步 镇狱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