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医匡九合 > 第234章 要不皇上自个儿去?

第234章 要不皇上自个儿去?(2 / 2)

这话也不算太晦涩,很快崇祯就明白张力的意思了。

张力这是说守辽东的那帮人,只知困守,不知道进取,迟早是瓮中之鳖。

崇祯不由得连连点头,人也精神了起来。

张力微微一笑,暗自忖道:本少爷这是受了后世国足的提示呀,果然未战先怯的传统在某些人心里是由来已久的。

‘今辽东以二十万之众,岁费八百万,竟言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百事不办,战固未能,守亦称羞,虚靡自弊而不虞其后。臣所谓中夜彷徨,当食废箸也!‘

这话崇祯听明白了,是说辽东坐拥二十万大军,连一万人的建奴都不敢言敌。打也打不过,守也守不住。混吃等死而已,张爱卿为这事儿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呐!

崇祯眼睛有些湿润了,颤声道:‘此乃辽东顽疾也,张爱卿何以教朕?‘

大臣们也都伸长了脖子,等着张力说话。

皇上的意思也都是大伙的意思,你张力光抱怨有个卵用,你有何干货呀?

张力整了整嗓子,朗声奏道:‘启禀陛下。战则有战法,秣马厉兵,简卒克乘,克期举事,即有大费,可期永省;守则有守法,远斥候,固营垒,高城深池,屯田积谷,以待时机……‘

张力滔滔不绝,崇祯听得是如痴如醉!

然而大臣们却是一个字儿也没听进去,只是用怜悯的眼光看着张力:上一次在朝堂上滔滔不绝说辽东战守之策的袁崇焕,现在坟头草都一丈高了,张力这小子也是年轻呀--

周延儒心中冷冷一笑,这张力,无非是个纸上谈兵的赵括罢了。

现在他要去当赵括,正好让他去,到时候东林党的戴健如果战败失地,正好将所有责任推给他,呵呵……

温体仁则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悠闲神态,他看了眼张力,又瞥了一眼戴健,心中拿定了主意。

这张力不是盏省油的灯呀,就让他去辽东折腾,到时候捅出篓子来了,正好将东林党的戴健也拉下水,最好是连戴健的老爹也拉下水。嘿嘿……

张力说完之后,却发现大殿上没有出现想象中的那种热血的场面,而是气氛愈发地诡异起来。

所有人都低着脑袋,不说话,只有两个人例外--

一个自然是崇祯皇帝,此刻他脸色微微有些潮红,似乎在琢磨着张力说的每一句话;

而另外一人,乃是站在朝臣中靠后的位置。

张力不由得多看了他一眼,只见这人三十岁左右模样,穿的乃是四品文官官服。

他那两道剑锋一样高高扬起的黑眉,和黑眉下那一双深沉果决的眼睛,只有那种在长期的行武生活中磨练得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之人才能具有。

也只是匆匆一瞥,张力便收回了眼光,转头看向崇祯皇帝。

张力心里琢磨着那人的身份,看他官服是文官无疑,不过整个人精气神无一处不显示出武将的特征,难道也是辽东管军事的巡抚?

沉吟良久之后,崇祯终于开口了:‘诸位爱卿别都不说话呀,都议一议,张爱卿辽东之策到底如何呀?‘

张力失望地看了崇祯一眼,你上吊的时候来说‘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果然是找借口--为君上者,优柔寡断,不敢承担责任,岂有不败亡的道理!

辽东之事,谁敢议?

群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想多活两年,再多捞点银子,最重要的是多娶几房美妾……

场面一时间有些沉默,崇祯脸色愈发难看起来,转头看向了首辅周延儒。

是啊,周大人是内阁首辅,乃是群臣之首,别人能躲,周大人又怎么躲得了呢?

周延儒硬着头皮上前两步,朗声道:‘启禀陛下,臣观张大人年轻有为,熟知辽东战事--咳咳,臣建议便由张大人去平定宁远兵变,定然可以收到全效!‘

哗--大殿内一阵喧哗,众人纷纷谀辞如潮!

‘首辅大人所见甚是,张大人一去宁远,定然可以平定兵变呀!‘

‘啧啧,张大人仪表堂堂,聪慧过人,定然可以对付哗变兵将……‘

‘陛下,众臣对辽东都不熟悉,不好贸然前去,这平定兵变的差事,张大人乃是最佳人选!‘

……

张力的心很冷,这帮龟孙子德性还真是没得救了。

由这帮人把持朝政,大明朝又岂有不亡的道理?

想叫本少爷去送死?行啊,本少爷便做给你们瞧瞧,看祖大寿先死,还是本少爷先死!

不过--

‘臣张力愿前往宁远平乱,为陛下解忧。不过这兵饷,臣惶恐……‘

张力这话就说得很直白了,去是可以,钱皇上得安排呀!

没钱光带着一张嘴去的话,谁去??

崇祯点点头,张力肯去平定兵变就不错了,一毛不拔的话,岂不是让人家去送死?(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