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重启大明 > 第五章 君临(十四)

第五章 君临(十四)(2 / 2)

“缺了展之,两广和云远就得6沉了?”丁一很干脆地拒绝了杨守随的请求。

“先生,弟子着实分身乏术啊!”杨守随也是无法,他可以去管理军队,但政务方面怎么办?扔下随它去么?

因为原来徐珵是当着两广总督,政务方面有他在抓,去年这时候,徐珵身体就不行了,不得已就退二线了,虽然丁一还是给他在四海大都督府留了个顾问的职位,朝廷那边两广总督的职位也仍然没变动,但实际上已不能视事了,都是杨守随在把握。

丁一听着就摇头道:“实在没人手,就官员年轻化吧。”

“弟子请调第一师师长胡师兄,回广州府主持两广及云远军务。”

丁一想了想,终于还是同意了:“调邢大合率一旅留驻成都,其余第一师人员撤回两广。”总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丁一不可能让杜子腾去管两广和云远这边的军务了。

他很明确地要带杜子腾随行出海。

甚至如果一切顺利,三年到五年之后,他还要把陈三也带出去。

对奥斯曼的战事,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大量的地面战,会让舰炮的火力优势难以挥出来;而同样有火炮的奥斯曼人,也肯定不是马木留克那么好对付的。

不过丁一在广州府余下的时间里,倒是大量的时间,被工业部的那些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占据。丁一从十九岁,到了现在三十出头,十数年过去,足以完整地培养出一代人了,一代从基础知识和思维上,完全不同于李匠头那些大匠的技术骨干。

当然,对于李匠头那一代的大匠来讲,他们会整天都抱怨,现在的年轻人,远不如他们当年云云。对于现在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手上的技艺,更是有着许多的不屑。甚至有时候因为技术问题吵起来,李匠头那一代的大匠了火,往往会挑衅地说道:“有本事上钳台鼓捣个东西出来瞧瞧!”

这倒是一个事实,论手上的活计,现时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十个里面,恐怕很难找到一个,手上技术能跟李匠头那代人相比的。那些大匠是什么人?是丁一从王恭厂哄出来的、骗出来的、挖出来的,是一个时代里,大明最好的工匠。

那一双手的灵活真不是吹的。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长为李匠头那样的角色。

而这十年培养出来的新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他们中间,有许多人,将会达到李匠头的高度,甚至越。他们学过元素表,知道物理定律,懂得化学反应,了解电流传递的规则。丁一给了他们致少初中水平的数理化基础,其中天资好的,甚至达到高中程度了。

知识就是力量,不是说说而已。

枪管钢的研成功,按着杜木和李匠头的报告,这些新一代的技术骨干,就起了许大的作用。甚至当他们找上丁一时,提出的问题,都让丁一感觉到欣喜:“陛下,如果在电报线上包裹胶皮和其他绝缘的东西,可以让传输的距离延长,这笔经费如果能批下来的话,一年之内,我们应该能有所进展。”

“在冶炼的过程里,如果从底部吹氧,理论上……”

“……如何把电频信号转化成为了音频信号,我们暂时还没有进展,不过对于干电池的研,是有了新的思路……”

“试验结果显示,无法造出陛下所绘制的高级蒸汽机,主要还是材料强度所以承受工作压强……”

丁一很开心,不在于明了什么新的东西,而在于,他看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正在茁壮的成长。

“只要坚持下去,华夏就不会败落!”他甚至在去探望徐珵时,兴奋地对后者这么说道。

大约在广州府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士兵的动员、物资的准备,终于齐全,而海风也恰随人意,于是,丁一的舰队启航了。

相比之于从京师南下,丁一少了许多的压抑。

当离开广州港时,丁一扶着舷杆,对着随舰队一起回西方的各国使节,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奥斯曼人必须被教训。”(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