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都市言情 > 重返1977 > 第957章 相得益彰

第957章 相得益彰(2 / 2)

可问题是作为国营小吃店来说,各方各面受限制的地方太多了。

别的不说,对这么一个新开张的夜市,领导就不可能太重视。

还有职工积极性的问题呢。

他们又能派几个人手来,占多大的摊位啊?

另外当年缺乏冰箱、冰柜这样的冷藏手段,大部分活计,在夜市都得临场现张罗。

而且小吃这东西吧,讲究精工细作,那和快餐还不大一样,不可能太快了。

这样一来,国营小吃店们的品种相对单一,人手又不足,如果面对十几二十个人还算应付得来。

要是要是动辄几十口子,乃至上百人的蜂拥而至,那就超出能力范围之外了。

反过来,“大食堂”的师傅们就不一样了。

从资源上来讲,洪衍武是厂子行政科的副科长,庞师傅是大食堂大拿。

北极熊的人造冰,各种家伙什、外加啤酒汽水,连带运送人员。

洪衍武以权谋私一下,通过调配服务公司的汽车,就全给送到夜市去了。

晚上需要准备的食材呢,甚至在大食堂的班儿上,庞师傅就带着大伙儿依次准备好了。

那真是要多方便又多方便,光这阵势、后勤就不是其他摊位能比的。

从工作态度上讲呢,大家伙儿也不是像国营小吃店的职工,一副不情不愿,叫苦连天的样儿。

别看好些人是从班上下来的,可他们这是为自己干。

经济刺激下,反倒更加精神抖索,积极性高涨。

当然,最关键还得说工作的方式上。

“大食堂”的这帮人天天都得喂饱厂子里的两千人,面对多少人都不带犯怵的。

特别是带班儿庞师傅、苟师傅,他们原本就全是“口子”上的,过去专办“红白事”的。

最擅长的就是怎么做到在陌生的环境下操持,做到人多不乱,省事好吃的。

说白了,“大食堂”的经营方式更接近于“现代快餐”。

要论服务大众,这个年代的中餐范畴,恐怕没有比他们更专业的了。

还别不信,就拿肉饼、馅饼、锅贴、糊塌子、褡裢火烧、配小米粥、棒渣粥、荷叶粥这一组来说吧。

看着有荤有素样儿挺多,可仔细瞅瞅,全都是带馅儿的,且全是用大铁铛烙出来的。

分工明确,合理安排,这么多种类,其实只需要五个人操持足以。

两个做的,一个烙的,一个盛粥帮手的,一个收钱倒垃圾的,就够了。

其他的组也一样,有专门大锅翻炒的,有专营上屉蒸食的,有专来下锅煮面的。

绝不兼营其他制作方式的饮食。

所以就能熟能生巧,跟流水线似的,每个顾客等不了多久。

而且额外还得说明一下的是,“大食堂”这伙儿人不光制作速度快,口味上也不孬。

即便论“好吃”这俩字儿,丁点儿不比老字号差。

就比如说“带馅儿的”这组做的褡裢火烧吧。

这是“口子”上的独特饮食。

尽管“门框胡同”的“瑞宾楼”做这个有名,在京城口碑向来是第一。

可那也是创始人为了生计,违背了“口子”规矩,从行里传出来的。

庞师傅和苟师傅教出来的徒弟,那才是正行啊。

再比如说“翻炒组”,也有两样显本事的吃食。

一个是“蛋炒饭”,另一个就是“炒疙瘩”。

这“蛋炒饭”呀,看似人人会做,可实则不易。

真像庾澄庆唱得似的,“最简单也最困难,饭要粒粒分开还要沾着蛋”。

千万别怀疑,这不是假的讲究。

像一般人吃过的“蛋炒饭”都是鸡蛋和饭粒分开吧?

那叫做“碎金饭”,属于家常类最容易的做法。

还有一种,必须得讲蛋浆均匀裹在饭粒上的,这叫做“金裹银”。

却是“口子”行里的独有绝活儿。

过去的京城人不是老得办喜寿堂会嘛。

所以“口子”行,就连个“蛋炒饭”也不能马虎了,照样得讲究吉利。

类似的,还有金裹银的卷子,金裹银的饼,那真没少费心思。

而这种“蛋炒饭”的制作要求,就是外观要做到“金银剔透”,而绝非“晶莹剔透”。

另外,口味上最重要的是靠猪油提香。

得在蛋液和锅铲舞动之间,把饭、蛋、葱,均匀且精妙的相容相交。

千万别小看这一点。

一碗简单的猪油拌饭,就常常能使挑剔的美食家潸然泪下。

而无论是米饭、面条、馄饨、青菜,只要加一勺猪油,就能产生神奇的魔法。

确实,猪油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不能多食。

可除了遇见“口子”上的师傅,这么精彩的蛋炒饭又哪里有机会吃到?

既然如此难得,若是只图个香香嘴,臭臭屁股的食客,这一点缺陷也就可以忽略了吧。

最新小说: 叶倾城陆云 凡人,睡个觉就成神 逐梦的云 都市之极品神厨 三少爷要逆天改命 为什么高中不能有趣? 海贼草帽团最强仓库管理员 司少甜妻,宠定了 道长请留步 镇狱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