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科幻灵异 > 水浒新秩序 > 第六十一章 不朽的诱惑

第六十一章 不朽的诱惑(2 / 2)

后来,生产进步,人类开始种植、养殖,谁种的地好,养的猪肥,就是比别人有学问。

再后来,有了文字,有人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探索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记录下来,这人也比别人有学问……

人类在不断演进,社会在不断发展,分科越来越精细,对“学问”的定义也变得越来越玄。

但本质始终没变,只有有益于文明发展方向的知识,才是真学问。

学问也有保质期,必须与时俱进。

春秋战国之时,百家争鸣,为何多年以后,仅剩下儒、法、道等寥寥数家?

不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焚了很多学派的书,坑的也不光是儒生),也不是独尊儒术。

虽然这些事确实与百家衰落有一定的关系,但最关键的还是这些“家”不能与时俱进,解决不了时代问题。

孔子教化弟子三千,周游列国十四年,其学问却始终不得诸侯采用。

反倒是其人离世多年后,儒家才登堂入室,并逐渐一家独大。

原因很简单,并不是什么“仁”,而是由其徒子徒孙改造后的“儒”符合了时代需求。

春秋战国之时,乃是大争之世,能够让本国变强,力压他国的理论,才是各国所需要。

所以主张“仁”的儒家,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就算门人再多,表现再优秀,顶多被人利用,却无法被人真正采用。

而秦汉之后,天下一统,庞大的国土,持续的叛乱,维护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

维持上下尊卑秩序,化解社会矛盾的儒家才有了市场。

而确保王朝大一统,避免思想混乱,就必然要求罢黜百家。

仅此而已。

赵宋是自古以来儒家的巅峰(当时确实是),却解决不了国家积弱积贫的问题。

并非是儒家不努力,儒家已经非常努力,甚至努力过度了。

而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儒家也有“不知”,解决不了一切问题。

儒的最大问题是专注于精神世界和社会规律的探索,逐渐脱离了物质世界,注定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就像世上没有万能药一样,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学问也不可能存在。

以维护大一统社会秩序为根本的儒家,本就解决不了割据状态下赵宋面临的问题。

伸手不打笑脸人,徐泽自然不会当着深受儒家教育的士子面,把儒家批得体无完肤。

但这些话也足够骇人听闻了,就在众士子或若有所思,或怒目以视,或泣而长叹之时,

徐泽话锋一转,又回到了“学问”的本质: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探索的总结和归纳。

这就是同舟社书院既授人文之道,又讲格物之学的原因。

授课的最后,徐泽以充满诱惑的语气总结道:

问道天地、格物致知方是学问之根本,谁能在这个问题,甚至于单独的人文之道、格物之学上更近一步,谁就有资格开宗立派,凭借“立言”而不朽。

最新小说: 我在仙界富甲一方 第一婚宠:厉爷娇妻太会撩 出阳神 穿越不穿补丁裤,我在民国当首富 黑希竟是量子之海中唯一真神 【综英美】复活点竟是我自己! 封灵师笔记 乱世逃亡后,我成了开国女帝 方圆的古代生活 多次元帝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