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科幻灵异 > 大明墨客 > 第640章 凯旋大典(上)

第640章 凯旋大典(上)(1 / 2)

驻地离京师几十里的距离,一大早的所有锦衣卫都换上了新装。

这是连夜从京师送来的。

洗去征尘,换着锦衣,整个三千营的兄弟们捯饬好后,拔营起寨。

郑长生鲜衣怒马,手握着老朱送的那把镶金嵌玉的马鞭子,朱允炆最怕的就是这玩意儿。

皇爷爷赐给老师管教他的,要是不听话,郑长生可以直接执鞭就抽。

你说吓人不吓人?

一路走来,白雪皑皑,道旁村庄炊烟袅袅,好一派诗情画意。

郑长生不禁感慨,华夏族群对于战乱后医治创伤真是治愈力惊人啊。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在俨然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犹记得去杭州查办李善长的时候,沿途所见到的村落破旧不堪,家有炊烟者都少。

当时他还感慨万千来着,可是这才多少光景?

随着皇上大力推行土豆的种植,百姓们裹腹的口粮算是有了着落了,不用再为了一口吃食而死人了。

家家有炊烟,就是最好的明证。

但愿华夏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郑长生的思绪不知不觉间,就飘飞了好远好远......

每隔十里都有快马传递消息,一程接一程的传递,直到京师帝都的南门。

南门外彩棚高搭,旌旗彩带飘扬,俨然一片欢乐的海洋。

围观的民众们都翘首以待,都等着亲眼观瞻一下永和伯。

关于永和伯郑长生的传闻,民间流传甚广,尤其是京师地段。

都知道正是永和伯郑长生发现并种植土豆,然后再请求皇上全国推行。

这是他们的救命恩人啊。

小农经济时代,受生产力限制,土地的产出有限,出去地租和税粮后,一家人剩下的也真心不多。

固有青黄不接一说。

就是新粮未下,旧粮已尽的意思。

那怎么办呢?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活命。

人活着,就是跟饥饿在做斗争。

在没有土豆之前,人们活的苦啊。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

只能是苦苦的捱着。

现在则不同了,有了土豆这绝好的口粮,人们再也不担心挨饿了。

是以,人们对郑长生感激之恩,你就想吧?

就如同后世人,感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似的。

民间关于郑长生的传说很多,有人说他是星宿下凡,受上天派遣专门来拯救黎民苍生的。

当然这是迷信了,反正郑长生是不相信这虚无缥缈的传说。

不过有人信啊,百姓大多大字都认识不几个,而且很愚昧,很容易受影响。

有的人家里甚至供着郑长生的牌位。

也可见人们对他的感恩之心。

......

......

人们在焦急的等待着,快马来回穿梭已经七次了。

还有最后的十里,就要见到传说中的永和伯爷了。

人群中议论纷纷,有好事者曰:其家三叔的儿子的岳父的堂兄的儿子,在永和伯麾下效力。

据他说,永和伯爷慈眉善目,面如冠玉,是气宇轩昂。

而且为人和善,待人以诚,曾经查夜期间亲手给他盖过被子。

最新小说: 我在仙界富甲一方 第一婚宠:厉爷娇妻太会撩 出阳神 穿越不穿补丁裤,我在民国当首富 黑希竟是量子之海中唯一真神 【综英美】复活点竟是我自己! 封灵师笔记 乱世逃亡后,我成了开国女帝 方圆的古代生活 多次元帝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