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新山海录 > 第四十六章 千里之外

第四十六章 千里之外(2 / 2)

红孩儿对李晓月这个温柔体贴,又香香软软的两脚兽很是喜欢。李晓月对它那自然是极好的。声音轻柔,目光温暖,让它很有自己还是匹小马驹时候妈妈带着自己的感觉。

李晓月从来也不会呵斥自己,或者拿刀背,鞭子之类的恐怖东西吓唬自己。回到青山之后,她还给自己打了泡着粉色桃花瓣的稠酒,真尼玛好喝呀!

能让哥飘上天!哦,那里边的花瓣的味道也不赖!

因此,当看到李晓月骑着那匹一身白毛,一无是处的小母马转身离开之后,红孩儿的心都快碎了,大眼睛里满是委屈,恩,像极了做备胎的你。

李晓月离开之后的几天,山东开始慢慢平静下来。胶州那边频繁传来好消息,青州城里原本从胶莱二州蜂拥而至来此逃难的人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少,城内城外的紧张气氛也开始松了下来。

青山书院开始恢复正常,学子们继续跟着几位教授读书上课,田无期除了偶尔和邹有海交流下修行上的事情之外,大部分时间还是继续窝在他的藤椅上发呆。

书院经过将近两个月的大刀阔斧式建设,基本完成了一期的设想。整个书院按照田无期和邹有海的设计,从山下南阳河的折弯处,直往山巅,扩宽之前早有的山间古道,形成一条风景中轴线,青山书院坐北朝南,就建在此中轴线上的中点。

书院院前有竹篱一道,前方正是那十里桃花;院后沿中轴线而上,有亭台数座。书院的前门、大门、二门、正讲堂、藏书楼依次居中轴线而建。

文庙,祠堂,山长居室,青山别墅等分建中轴线的东侧,这边也相对比较平缓,更有古道可直上山巅。

授业讲堂、师生斋舍等分建于中轴线的西侧,这边虽然略有陡峻,面积却更大,修有马厩,演武场。

整个院内,前后三进,大小院落,交叉有序,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书院内外,或是原有,或是新植的柳树,桃树,梧桐,荷花等形成了柳塘烟晓、桃坞烘霞、风荷晚香、桐荫别径的风景。书院三面环山,层峦叠翠;前临南阳河,碧波荡漾。青山秀水,前依后托,用田无期的话来说就是“这很江南”。

其实按照邹有海的设计,本来是要搞一座能容纳三千弟子的传世学堂。

可惜现实太骨感,院主田无期虽然容易暴富,但更易暴穷破产。

因此便分期设计了学堂,一期只按千人设计。不过即使是这样,也让孟成京和方从哲等人咂舌不已。按他们的想法,书院能容两三百学子就不错了。好在乡人淳朴并未多要工钱,青州又多能工巧匠,更重要的是王大轮以成本价供应了大量土石以供建设,田无期的九百两黄金,也就是九千两银子大把撒出,算是修成了这座美轮美奂的书院。

当然,除了这展示给世人的书院前院,东院和西院之外,更有一片后山。这后山颇有些田无期占山为王,私人领地的意味。目前只有青山十一郎和种地人高进宝可以进出。山长孟成京,管事方从哲,教授邹有海等人并非不能入内,而是他们都人老成精,颇通世事,知晓这是田无期的亲传弟子们捣鼓乱七八糟的地方,也懒得去管。至于其他的普通学子和书院的仆役,甚至是高进宝的媳妇都不许入内。

后山这些年被高进宝垦出了近百亩山田。之前大多数都荒着,只是高进宝抽空种了数亩麦子,菜蔬。不过今年不同,三月的时候田无期就让高进宝腾好了田地,种了新得的地瓜,四月里又种了辣椒。这次来了两百多匹军马后,又专门划出一块地方作为马厩。另外还按照田无期要求的建造了几座“实验室”,研究田无期口中“世界上最伟大的科技”。不过目前都空着,没人知道田无期到底要干嘛。

只是书院前院现在的学子加上老师不过一百多人,院子自然颇为空旷。田无期没有着急广收弟子,当然,主要是因为他现在又是穷的叮当响。

别人开书院或是为了扬名,或是为了牟利。只有他是但无所求,只随心意。这点从书院的正门对联上就能看出来,一般的书院都是用名人诗词,雅致大方,且请名家雕刻;而青山书院则是挂了两排白话大字,“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话虽然直白了些,字却是不差的,毕竟孟成京写的一手小楷在齐鲁之地还算是拿得出手。

青山书院教授既教儒学显学,可以去考功名;也教授农学,算学,文字等基础知识,算是给穷苦孩子一条从农,从工或是从商的路。因此名声日显,不但青州之内络绎不绝的有人来参观书院,打算送孩子来读书。外地州县,尤其是这次遭倭灾的胶州,莱州等地也有不少人来打听。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