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新山海录 > 第十三章 鲁王府

第十三章 鲁王府(2 / 2)

“怎么?想家了?”田无期问道。

杨二狗挠了挠脑袋,很老实地说:“想是想了,不过得先找到小花,哦,还有李姑娘,然后再回家。”

田无期哈哈一笑,道:“说得对,今天我就去探探这鲁王府。找到小花和李晓月,然后我们回家。”

大新如今只传了两代。亲王两只手都数的过来。第一代的亲王,自然是先帝的儿子们,也就是当今皇上的兄弟们,一共有三位。燕王封地大都,周王封地洛阳,吴王封地金陵,其中,燕王最贤,被皇帝留在京中任职,由燕王世子代为封藩。其余两位亲王都在封地就藩。郡王倒有十几位,散布依附在三位亲王的封地左近。

说是藩王,其实无论是亲王还是郡王,都没有实权。所谓的封地也不过是按亲王衔给与金银罢了。地方上对这些藩王也是严加看查,除非有皇命,任何藩王不得离藩。当然,该给的财物待遇和相应的护卫还是有的。大新制,亲王护卫亲军为一卫,也就是万户编制。其中,燕王是皇帝的嫡亲弟弟,又兼封地为大元故都大都,特旨上万户编制,统领十个千户所,许满员一万人。另外两位亲王的护卫都是中万户编制,定员六千人。亲王护卫军统领为指挥使,正三品,由皇帝任命。而郡王的护卫则为千户编制,定员从三百到一千不等。

大新以纵横术起家,联络蛰伏多年的中原九门豪强起事。当年赶跑了大元人之后,不是没有其他门派的头领蠢蠢欲动,妄图割据山河。大新太祖确是雄才大略,一方面说服拉拢了九门中德高望重的人物稳住了上三门的局面;一面杀鸡儆猴敲打了想要裂土分王的某家。然后把自己的儿子们分别分封在北边的大都,中州洛阳,和江南的金陵,用皇家的血脉镇守重要地区。

大都毕竟靠近北元,因此燕王手下有一万精兵强将,既能紧急时抵御北元入侵,又能震慑北地的豪强。中州算是王家的起家之地,王家毕竟是河南大族,经营多年,有一位亲王领六千直属军队足够了。

南方也是差不多情况,南方虽然富庶,在刀兵上却差了北地不是一星半点,同样的一位亲王有一个万户的编制已经可以横行无忌了。从这方面来说,大新太祖的确是把帝王之术玩到了极致,当得起明君大帝的称谓。

不过,当今皇上的几位皇子封亲王之后却没有去封地就藩,而是一个个守在长安城里。这也是群臣,乃至百姓都知道皇帝对太子不满的表现。否则这些成年皇子早就在大婚之后被赶回封地,不得昭令终生不得入京了。

既然不是去封地而是长居京中,长安城里的亲王府自然一个赛一个气派。最早是燕王府一枝独秀,后边就是朱雀街上的魏王府和曲江池的楚王府双龙会,再加上东宫虽危,却一直没倒,三王夺嫡可谓是在京城津津乐道。而今年,城东又多了座美轮美奂的鲁王府,不知会为这本来就波澜诡异的夺嫡大戏添上一出怎样的篇章。

鲁王府,在长安东城的兴庆宫旁边。

比起他的三位哥哥,鲁王殿下算得上低调。封亲王之前,这位十八岁的王爷居然很少被世人知晓,甚至比他那些小个几岁的弟弟还不如。长安城里谁人不晓得十五岁的临安王诗画双绝,名动京城;十三岁的锦城王文采斐然,师承当代书法大家柳叔同。鲁王名声不但比不上几个弟弟,甚至比起皇家几个颇有艳名的公主都还不如。

鲁王府的大门自然是气派,但是也没有过分的宏大。守门的卫士左右各站了八人,俱是彪形大汉。门口的石狮子看不出是什么材质,三米上下,威严却没有什么压迫感。田无期把郑德刚之前送的拜帖递给了王府的门子,没有想象中的狗眼看人低之类倒灶的段子,门子很快进去通传,不一会儿王府的长史就出门前来迎接。

大新的王府属官也分文武。文官以长吏司为官职最高的机构,主要职责是“掌王府之政令”。下边设有典簿,审理,教授等各色官员。长史就相当于亲王的大管家,正五品。武官则是王府护卫指挥使司,“掌侍卫仪仗,王府护卫,掌防御非常,护卫王邸。有征调,则听命于朝。”不过,由于鲁王没有就藩,他的王府护卫指挥使司还只是个千户编制。

出来的都是熟人,一文一武。长史正是那位郑德刚郑老先生。指挥使则是中年大胡子的张大人。郑德刚看到田无期到访,满心欢喜,哈哈大笑着把田无期请进了中门。那位张大人看来也是被人叮嘱过,努力的挤出了一丝笑脸,陪着田无期一同向着正殿承运殿走去。

落座之后,郑德刚吩咐为田无期奉上香茗,笑道:“真没想到院主这么快就登门,殿下和老朽早就望眼欲穿了。院主的两位少年侍卫今天没有一起来吗?听说这两位年纪虽轻,面对修行者却都面不改色,着实是一等一的马上悍将。”

田无期回答道:“田某穷苦百姓,哪里有什么侍卫?不过就是书院里的两个喜欢舞刀弄枪的学生罢了。田某今日拜会王府,只想请问一句,陆氏旁支李晓月,还有她的随身丫头高小花,如今在哪里?”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