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新山海录 > 第十九章 武定乾坤 (下)

第十九章 武定乾坤 (下)(2 / 2)

看懂了这一层意思的各路人马果然都消停下来,桃记粮食铺也渡过了两天平淡而安静的日子。

八月十五这天,老天爷倒是挺赏脸,白天的时候晴空万里,却不再是那种闷热,好像秋老虎已经过去了,丝丝的微风已经开始带上了几丝凉意。

今晚必定是个天晴月圆的美好夜晚。

下午的时候,给桃记粮食铺免费站了两天岗的禁军便请田无期动身进宫。不过,包括邹有海在内的几个人却未被邀请,都被留了下来。只有杨家兄弟以马夫和亲随的身份,一个拉着红孩儿,一个捧着兵刃陪着田无期一同进宫。禁军带着田无期三人从长乐门进了皇宫。皇宫的正门是承天门,田无期三人目前还没有资格从那里走。

中秋节,也叫祭月节或者团圆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同时祈盼丰收、幸福,在大新乃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重要的节日。民间多数是一大家团圆在一起,赏月饮酒,庆祝丰收。而皇家则是借此佳节大宴群臣,笼络天下。

往常的中秋宴一般放在太极殿外的宫廷广场举行,今年却移到了武德殿。宴会的准备工作由尚宝寺负责。龙椅放在大殿中央,铺有黄麾,并设有二十四舍人在旁服侍。在殿内设有九个小型乐队和舞女,殿外还准备有歌舞杂技等艺人,供皇帝等大臣们赏乐。负责膳食的光禄寺在龙椅的西面设酒亭,在龙椅的东面设膳亭,并在酒亭和膳亭的东西两侧各设珍馐美味亭,御宴则放到龙椅前的东西两方。

至正皇帝高高在上,坐在主位,后边环肥燕瘦地做了几个受宠的后妃。皇太子的座位在龙椅的东侧,面向西方;诸王大臣们则依次由南而北,东西相向而坐。

除了头一次参加的新晋四品以上官员颇觉激动和新鲜之外,其他的王公重臣都已经是多次参与,不过就是在走流程罢了。甚至跟往年比起来,今年还要心不在焉些。不少消息灵通的人的目光不时地瞄向了王爷位子里的大皇子魏王及四皇子鲁王。

亲王们和皇太子一眼,都穿着四团龙的赤红龙袍。

魏王一贯如常,一脸肃容,坐的笔挺,即使身上穿着的是亲王常服,却也有军装的意味。

鲁王往年因未获封亲王,都坐在后边不显山不露水的位置里。今年他含笑坐在亲王的第四位里,第一次展现在群臣的眼中。如果说楚王的风流倜傥是如沐春风,流于表面,鲁王的英俊潇洒则是如同从骨子里刻出来的一般,让人一旦注意到就难以忘怀。

宫里的赐宴档次自然是很高,吃的山珍海味自然是极好的。只是前排的几位重臣明显心不在焉,味同嚼蜡地等待着大戏登场。

至正皇帝一身明黄色的龙袍,高高在上地他把所有人的小动作都收入了眼里。他心里冷笑一声,淡淡地开口道:“诸位臣工,春种秋收,天下至理。今天,是中秋佳节,是阖家团圆,共庆丰收的大好日子。诸位请饮,共庆佳节!”

“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起身离席,各行大礼,然后各自满饮了杯中的美酒。

至正皇帝抚摸着手里的夜光杯,面无表情地说道:“诸位臣工,今日各位能坐在这里开怀畅饮,正是内有我大新的农夫耕田种地,外有我大新的将士抵御外寇。然而,今年上半年却是诸多不顺,风雨失调,朕的子民很多流离失所,家都回去不去,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吃上顿安生的饱饭?”

下边的群臣顿时惊愕。往常的中秋宴从来都是一片歌功颂德,彼此君臣相和。今年皇帝不知道吃了什么药,上来就一点也不忌讳地说些丧气的事。虽说是事实,但是这个时间,这个地点,皇帝却在说这些倒灶事,似乎有些不太寻常。

丞相谢伯温第一个反应过来。他起身离席,向至正皇帝行了个大礼,然后跪直了身体道:“陛下赎罪。这几年的确天灾连连,风雨失调。大河两岸,大江南北,皆有损失。不过此乃天威难测,天灾无常,非人力之能为也。然则朝廷内外一心,上下努力,常平仓均已经打开,已经把灾情最大程度地控制住了。如今灾民大多已经还乡,中书省已经会同六部,继续解决灾民事宜,绝不会让春灾延续到秋冬,还请陛下宽心。”

至正皇帝语气一缓道:“丞相辛苦了。朕相信丞相和中书省定能让朕的子民安心。朕知道户部钱粮已无多少剩余,朕已经吩咐内库拿出五十万两,让户部酌情去安排吧。”

这下,群臣一同离席,哗啦啦跪倒一片,答谢皇帝。同时各自暗暗松了一口气,节奏终于回到正常套路上来了。五十万两,也算是皇帝大出血了。

谢伯温心里却是咯噔一下。五十万两数目当然不算小,只是往年的中秋宴都是赏赐诸王,群臣。今年皇帝似乎不打算提这茬,而是上来就以一个高姿态从内库拨银五十万两用于赈灾,这算不算是拿着本来赏赐给大臣的钱给了百姓,换个名声?还是说皇帝另有目的,这只是个引子?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