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武破三国 > 第85章 新城

第85章 新城(2 / 2)

至于鞠义,苏辰则是让他在俘虏的鲜卑士兵和投降的各族士兵中挑选勇猛之士一万,逐渐淘汰,最后只需要留下千人即可,这千人便是他心目中的先登死士,先登死士乃是重步兵,每遇战事,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无往不利。

前军千人重骑兵,中军三万精锐步兵,后军则是一万轻骑兵,至于六健将,依旧负责训练狼骑,目前狼骑只有五百人,远远不够,他让六健将在汉人和鲜卑人乃至羌人乌桓人,匈奴人中挑选勇猛之士,用剩下的三年时间,必须训练出一千狼骑,个个都要有练皮境界的修为,这是他之前的设想,也只有六健将能够让他彻底放心。

魏续暂时统帅五队狼骑,其余五人各自领兵一百,并且负责训练出一百合格的将士,他特别下令让张辽进入狼骑的训练之中。

即使三军齐备,加上他的护卫在内也不到五万人,可想而知,他施行的事精兵之策,并贵在精不在多,尤其是当初攻破弹汉山一站让他彻底意识到,军队的多寡并不一定能决定战争的胜利,最后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最主要的力量,与其花大量的资金去组建数量巨大的军队,不如把这些资金用来训练真正的精锐。

至于剩下的士兵,除了充实五原商会的实力和维持正常的郡兵数量之外,全部用来屯田,为三年之后的打乱积蓄力量。

在闫忠操持移民的同时,军队的训练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展开,苏辰亲自护送着第一批移民来到了宁城,宁城作为护乌桓校尉的治所,城池不小,而且这里的边贸比起九原来说还要繁华,可等他进入城中之后,入眼所见,却又令他忧心忡忡。

来到府衙,却有早就得到消息的一班属僚在此等候,他新官上任,只带了两只眼睛和一对耳朵,其余不发一言。整个治所给他的印象就是纪律涣散,军备松弛,别说管理乌桓人,恐怕就靠治所内的士兵,不被乌桓人欺负上门就不错了,由此可见,乌桓人在这里的实力很强,反倒是汉人被压了一头,这从街道上汉人的数量就能看出来,若他只是一个到此游览的士子,没准都以为自己到了什么异族的城市呢,诺大的一个宁城,竟然没有多少汉人,城中往来商贩大多都是乌桓人,匈奴人等等,这里真的是大汉的城市?

作为后世的他,可是深深知道群众基础对于官府统治的重要性,他要想真正在此地立足,势必会和乌桓人发生摩擦,此前他想将鲜卑老弱移民至此不过是为了充实治下人口,现在却不这么想了,让鲜卑人在这里生活,对于乌桓人来说是一个牵制,这里的民族情况越复杂,越有利于他的统治,若真的只有乌桓人,那才是一个大麻烦呢。

随他到此地的闫忠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两人讨论之后,闫忠进而说道:“主公,属下建议在宁城之北重新建立一座新城,这一座新城主要用来安置移民至此的鲜卑人和汉人,新城的建立除了可以牵制乌桓人意外,更可以带来足够的税赋,一举两得,还请主公决断。”

“建立新城?”这个提议让他眼前一亮,还别说这一步棋着实了得,建立一座新城,抛开沉重的枷锁,另起炉灶,未尝不是一条活路。

只不过想到一座新城建立需要的资金,他又有些迟疑,毕竟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动辄就是数十亿上百亿的资金,饶是苏家家财万贯,也是杯水车薪。

似乎是察觉到他的担忧,闫忠继续说道:“主公可是在担忧资金和人力?”

见苏辰点了点头,闫忠心中有数,回答道:“主公大可不必如此,资金的问题先不谈,只说人力,主公莫非忘了,几十万鲜卑老弱和俘虏可是现成的人力,主公是否想过,若是任由这些鲜卑人继续过着游牧的生活,那对于我们而言,没有任何好处,反而是养虎遗患,反之则不然,我们要想真正统治这些鲜卑人,就得移风易俗,改变他们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其中定居便是第一步。”

“嗯,有些道理,你继续说。”

得到他的肯定,闫忠继续补充道:“此外,要想真正让这些鲜卑人称为’汉人’,除了移风易俗之外,还必须要让他们用汉字,穿汉服,说汉话,让他们的后代接受汉人大儒的教育,如此一来,不出三代,鲜卑不亡而亡,汉人不战而胜,边地民族矛盾彻底瓦解,那些游牧的鲜卑人看到他们的同伴日子过好了,岂有不思慕的道理,所以这也是一个示范工程。”

苏辰听了闫忠的话,十分激动,赞道:“先生此言甚得我心,所谓圣人之教化莫过于此,只要我们改变了这些异族的生活方式,就是从根子上灭了他们的生存土壤,不知是鲜卑人,今后乌桓人,匈奴人,羌人等等,我们都可以以此办理,如此一来,大汉哪里还会有边乱一说呢,此举若是成功,先生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主公谬赞了。”得到他的认可,闫忠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继而神秘地说道:“至于主公担忧的资金,某有一策,可叫主公不费一丝一毫,便能凭空建起一座新城。”

“哦?竟有此等方法,先生快快请讲!”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