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筒车(1 / 2)

正月二十六日,气温骤降。

至黄昏时分,雪花纷纷扬扬地降落人间。

到第二天中午,大雪才停歇了下来。

据报,这场大雪居然从华北,一直下到江南,覆盖了半个华夏大地。

陇右道全境在一夜之间,变成茫茫一片白色,某些县积雪竟深达一尺有余。

渭州,自然也在其中。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颇多不便。

有些地方,甚至因积雪而堵塞了车马往来。

但有弊必有利,有祸必有福。

初降雪时,杨错正在召集众人议事。

当雪花飘落之时,一向沉稳自若的李泌居然放声长笑了起来。

其时,包括杨错在内的不少人都感到有些莫名。

但李泌的解释,让众人恍然大悟。

李泌肯定地说道,这场大雪,对渭州的战事将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吐蕃军来自高原能够抵御严寒,但不这意味着雪是他们的“朋友”。

相反,又见很重要的事会影响到吐蕃军。

积雪,以及积雪融化后造成的泥泞地面,给粮草辎重运输带来的困难,才是吐蕃军会遇到的最严峻的考验。

只要安太清能抓住这样的良机,胜利将指日可待。

而随后的战事发展,充分证明了李泌分析地正确性。

同时,因为道路受阻,粮草辎重运输极为困难。

又急于进攻而突入渭州境内过深的吐蕃军不到三日,就开始粮食吃紧。

就在吐蕃军为粮食之事闹的鸡飞狗跳之时,安太清出手了。

这次反击吐蕃军之战,安太清的表现可以说是出奇的沉着稳健。

安太清行军用兵大胆中透着十分的慎重。

加上援军,安太清手中可用的军力基本与吐蕃军相当。

但他并没有采用最为简单直接的办法——硬拼,来谋求击退来犯之敌,而是冷静地与吐蕃军周旋,一面利用地形的熟悉,以游击的办法不断消耗对方军力,一面寻觅着决战的良机。

更聪明的是,他选择了坚壁清野的策略。

在崔佑甫、鲜于叔明等人的配合下,整个渭州的百姓都选择了坚壁清野。

不给劫掠为生的吐蕃半粒粮食,一片接着一片的村庄的没人,都躲在山里。

而他则率领大军时不时逼近吐蕃军,使他们根本没时间寻找村庄的百姓。一旦选择分兵,就会被安太清以多围少,聚而歼之。

大雪降临给吐蕃军带来的不便,安太清第一时间就把握住了。

甚至,在天色刚刚起了变化,还未下雪之前,他便未雨绸缪,向当地的宿老请教下面可能的天气转变。

耐心地等待到吐蕃军为筹集粮草而四处折腾的机会,安太清果断将手中兵马一分为三,以中路主力直捣扈屈律悉蒙的中军,以左、右两路偏师阻击四处筹集粮草的吐蕃军回援。

另有一路偏师早按安太清的安排,走小路潜行到扈屈律悉蒙军的侧后,也同时配合安太清中路军夹击起来。

扈屈律悉蒙显然没有料到安太清会这样果决。

在先前的战斗中,“保守”的安太清一直避免无谓的决战,倒给扈屈律悉蒙造成了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的对手是个无胆之人。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不动则已,动则如泰山压顶,令敌无可抵御。

当日李泌讲授兵法时所讲的这些话,被安太清深深地铭记在心。

安太清亲自冲锋在前,率领挑选出来的最精锐的军卒,毫不费力地突入敌中军腹部。

四散在外的其他吐蕃军拼死想压迫回援,皆被阻截。

抵抗了不到一个时辰,扈屈律悉蒙率先崩溃,亡命后撤。

安太清毫不犹豫地领军紧追不放,将吐蕃军一路南驱,由渭源赶到鄣县,由鄣县赶到盐井。

溃逃的扈屈律悉蒙军,又冲击到了仍在驻扎盐井的吐蕃军。

驻地将领虽然奋力想要约束住败军,但他的努力仍然被无情地击了个粉碎。

从武州赶来的田神玉领军,自侧翼发起攻击。

腹背受敌的吐蕃军顽抗半日后,完全失去抵抗意志,一溃不可收拾。

安太清、田神玉领军一路南驱,于二月十四日将吐蕃军逐出渭州。

然后与刘玄佐的岷州、李晟的兵马四面围攻,把这股吐蕃军彻底消灭。

扈屈律悉蒙于乱军中被俘。

在这段时间里,一件对农耕极为有益的器械——筒车,在金城郡问世。

水利,向来都是农业中最不可缺的一环。

缺乏便利的灌溉,农耕便要受到极大的制约。

陇右道所处的地区虽然水网发达,而且历代的治政者也相继修建了一些渠道,以方便灌溉。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