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妖僧 > 第564章 治治朝臣们的拖延症

第564章 治治朝臣们的拖延症(2 / 2)

刘慧明笑道,“他们真要买也不犯法,朱老大人可不好治他们的罪啊。”

朱之冯怒道,“难道任由他们胡作非为吗?”

崇祯也道,“万一他们不跟呢?”

刘慧明道,“那就再降价,降到七成、六成,甚至五成!”

朱之冯道,“若是此刻他们又跟进了呢?”

刘慧明想了想,“或许可以想点儿其他办法,比如限购,每日只能买五斤粮食,或者只能用大有钱庄、汇丰钱庄和崇信钱庄的银票来买等策略。”

没有统一货币就是麻烦啊,连打字都要多打几个!

崇祯不解地问,“每日只能买五斤粮食倒是很好理解,但是只能用银票来买是何意?”

刘慧明一脸坏笑地说,“这样一来,要买粮必须得先去兑换银票,咱们可以让钱庄故意拖延,时间一长他们自然吃不消了。”

崇祯哈哈大笑,“爱卿此策阴损至极,不过损得好,损得好啊。”

朱之冯听得面红耳赤,心道陛下已经被刘慧明这奸佞之人彻底带坏了,竟然连这种厚颜无耻的话都能说得出口了!

这厮竟然还当着皇上的面吞云吐雾,简直成何体统?

他正要进谏,却听崇祯吩咐道,“朱卿听到没,若你不能劝解当地富户放粮就用此策,卿可是立了军令状的。”

“臣……遵旨!”朱之冯极不情愿地领了旨。

崇祯又吩咐刘慧明,“先生速去传旨,让两家粮社和三家钱庄提前去金华开设分号。”

刘慧明忙点头答应了。

朱之冯一脸狐疑地看着崇祯和刘慧明,问道,“莫非这些商社也是陛下所开?”

“非也!”刘慧明笑着说,“这是朝廷开的,不是陛下开的,算是官办钱庄和官办粮社,朱大人到了浙江可要好好保护好他们哦,有他们在,保你能顺利完成赈灾任务,若是他们进不了金华,或者被赶出来了,你想救灾就只有靠祖宗显灵了。”

“朝廷怎么能办商社?”朱之冯三观尽毁,“朝廷经商,体统何在?”

“所以才要朱大人保守秘密啊”,刘慧明收起笑容,严肃地叮嘱道,“没有钱庄吸纳存银,朝廷哪儿来的银子招募新军、发放军饷,没有粮社哪儿来的粮食去赈灾?倘若朱大人出去乱说,让人知道大有钱庄和汇丰钱庄是朝廷办的,百姓不再往里面存银子了,那你的罪过可就大了……”

刘慧明突然转向崇祯,“陛下,这该怎么处理?”

崇祯从牙齿缝里挤出三个字,“诛九族!”

朱之冯终于知道朝廷突然多出来的银子是怎么来的了,他这人虽然迂腐,但还是分得清轻重的,闻言忙道,“老臣定当紧守机密!”

刘慧明道,“老大人,在赈灾过程中你慢慢就会发现这些商社的作用,我敢保证,你一定会改变看法的。”

崇祯道,“朕有意让崇信钱庄的银票与你那两家钱庄通用,爱卿以为如何?”

刘慧明一怔,随即笑道,“没那个必要吧?”

崇祯不解地问道,“为何?”

这个主意他可是想了很久才想出来的,自认为是一个妙招呢?

刘慧明道,“大明银行已经在筹备了,等待银行正式开业,第一件事就是发行统一的银票,当然也可以叫宝钞,咱们现在做这些不就白干了吗?”

崇祯想了想,笑道,“说得也是,朕还以为想了个妙招呢!”

“哈哈!”刘慧明哈哈大笑,“陛下能想到此妙招,说明您已经对商业有很深的造诣了。”

“朕天天听你讲商业模式、平台经济,难道就不能有一点儿长进吗?”

君臣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像说相声一样,早把一边的朱之冯看呆了。

崇祯看了朱之冯一眼,道,“灾情过后,你要协助这几家商社在江南打开局面。”

朱之冯已经放弃抵抗了,心道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撵,反正已经没有立场了,这清高就不用装了吧。

再说了,刘慧明这些商贾之道确实于国于民有利,他也不是食古不化之人,何 何必自寻苦恼呢?

崇祯又吩咐刘慧明,“先生从新军里拨出三千人随朱卿南下,一来保护朱卿的安全,二来协助朱卿赈灾。”

“是!臣遵旨!” 嘿嘿,这可是一个把势力渗透到江南的绝佳机会啊,刘慧明当然不可能放过了,有了兵,文逢吉的工作就要好开展得多了。

刘慧明短时间内就已经决定派王雷带部分人马随朱之冯下江南,自己再从夷陵守备秦永成那里抽调部分人马,组成一个团的兵力,再加上横行长江的水师,足可以让文逢吉如虎添翼了。

刘慧明看了看朱之冯,又看了看崇祯,迟疑道,“只是现在新军还未训练成熟,恐凑不齐恁多精兵,可能要从湖广调兵才成。”

崇祯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朱之冯心里也放心了不少,他也是带过兵的人,自然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有了兵马,他才觉得此行真的有了几分把握。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