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逆水行周 > 第五百六十三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第五百六十三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 / 2)

一旦出问题的列车在铁路线上长时间滞留,整条铁路线就会瘫痪。

厍狄钧已经去世的父亲厍狄士文,当年管过光黄铁路,日日念叨“准时”、“调度”,所以厍狄钧对于铁路运输“准时”的重要性牢记在心。

厍狄钧同僚明白利害关系,朝廷也明白,但缺人就是缺人,还不能随便拉人来凑数。

这和以前的水、陆运输不同,官府只要征发当地百姓服劳役输送粮草、物资,百姓们自己就能划船或者推车、拉车,但铁路运输就不行。

铁路运输涉及的方方面面,大部分都是技术活,不是随便找个人来做事就能胜任的。

一个农民,连左右都不分,又不识字,连时钟[书库APP .booksav.]都看不懂,一年时间的培训,根本就无法将其培训为合格的“铁路职工”。

缺员的问题影响很大,黄亳线想要正常运营,货运、客运能力达到理论最大能力的八成,现有的铁路工人数量要翻两倍。

要培养一个合格的铁路工人,理论学习加上实习至少要三年。

厍狄钧和同僚们这段时间在黄亳线上来回奔波,听得最多的问题,就是问何时能够增加人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人手,铁路运输的威力就发挥不出来,目前只能想办法“借人”。

厍狄钧已经拟定了几条办法,准备向朝廷汇报,若得批准,那么他就要和同僚向一些“大户”借人。

大户是哪些呢?各轮船招商局、各织造司工场,还有黄州各大工场、大冶制铁所等。

为什么要想这些“大户”借人?道理很简单,只有这些地方,才有较高素质的工人、技术员,可以马上适应铁路运输这一新工作。

常年在工场做工以及和机器打交道的人,有时间观念,对于机械很熟悉,具备基本的理解、沟通能力,“借”过来马上就能用。

厍狄钧认为,只有适应了机械生产的工人们,才具备组织性、纪律性、服从性,能够快速适应铁路运输的各项工作要求,经过必要培训就能上岗。

至于农民、手工业者,需要学的东西太多,耗时长,远水解不了近渴。

不知不觉间,他写了几页纸的内容,看看怀表,已是凌晨零点。

白天还要办公,需要保持头脑清醒,所以不能熬夜太久,厍狄钧收拾好文件,正要吹灭蜡烛,却感觉火车在减速。

窗外有亮光闪烁,亮光来自于挂在铁路旁架子上的电石灯,这意味着前方是一处火车站,而列车正在进站。

这个车站,不是厍狄钧及同僚要停靠、办公的站点,仅仅是火车需要加煤、加水才停靠,完事后继续前进,所以他们不需要下车,就在车上过夜。

火车缓缓停下,厍狄钧正要再次吹灭蜡烛,却借着窗外昏暗的灯光,看到车站另一侧的铁道上,停着一列轮廓颇为怪异的列车。

那列列车大概有四五节车厢长,其轮廓真的很怪,不像任何一列厍狄钧看到过的列车,他思索片刻,忽然想起了一个传闻。

赶紧吹灭蜡烛,拉上窗帘。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