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逆水行周 > 第七百一十四章 他山之石(续)

第七百一十四章 他山之石(续)(2 / 2)

穹顶结构施工前必须要作精密的数学计算,整个结构体内大小部件的受力要能达到“平衡”,不然沉重的穹顶会造成底下支撑它的圆形墙体开裂,然后整个“碗”就会砸下来。

所以穹顶结构施工时,是先用较轻的木材做成半球形的支撑结构,然后从底部砌砖。

等砖结构稳定之后,木架子就可以移走,然后在穹顶内部进行结构加强,并且抹上灰浆、腻子,再在内、外部进行装饰。

穹顶从设计到施工,都要容不得差错,所以无论是设计方还是施工方,都不敢有一丝马虎。

双方都有监工在工地值守,官府也派出吏员现场监督[新顶点 .booksav.]施工,三方见证这座建筑从无到有,倒不是因为无聊而打发时间,而是防止出现意外、穹顶垮塌后,能够分清楚责任:

穹顶垮了,是设计上的问题,还是施工不当导致的问题。

施工确实有难度,但为了采光和拥有广阔(相对)的室内大厅空间,建筑者们不得不“铤而走险”。

不过一旦顺利建成,穹顶式结构建筑,远远看去十分漂亮。

当然,在钱诜看来这种结构很丑陋,与其说是穹庐,不如说是坟包,不过也有许多人却觉得非常好看,觉得穹顶结构有异国风情的感觉

有这种感觉并不奇怪,因为穹顶结构建筑本来就罕见于中原建筑,这种在极西之地罗马国十分流行的建筑样式,是砖石建筑的代表结构。

中原的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罗马国的建筑多以石结构为主,所以各自发展出不同的建筑技术体系,罗马国大量运用穹顶、拱券结构以及水泥,其建筑技术被有司引入中原后,让中原的建筑家们颇有感悟。

尤其是水泥在建筑施工中的用法。

水泥,是一种新的建筑粘合剂,大概是在三十多年前出现于山南安州、黄州,然后慢慢普及开来。

但是,罗马国早就有类似的建筑粘合剂,因为其国内有大量火山,而火山灰就是很好的水泥主料(主要成分)。

罗马国的石结构建筑技术炉火纯青,据说早在中原还是前汉时,就已经开始用“混凝土”修建大型建筑,这可比只有不到四十年“水泥使用史”的中原要强,所以值得学习、借鉴。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钱诜知道这个道理,但他认为罗马国的石砌建筑技术再精妙,也只是“石头”,还是中原的建筑技术最好。

木结构建筑确实容易失火,如今随着砖瓦、水泥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砖结构或者砖石结构建筑拔地而起,建筑结构越来越迫切的防火需求,使得工部不得不考虑设计、修建更多的砖石建筑。

那么,两者结合,让建筑有木结构那飞檐走壁的漂亮外观,又有砖石结构的坚固内在,不就两全其美了?

所以钱诜认为,罗马国的建筑技术适当借鉴即可,绝不能喧宾夺主。

而且穹顶建筑太丑陋,一旦建起来其风格和周边建筑格格不入,甚至在堪舆上也可能有负面作用,所以这种结构学学就好,偶尔修一两座建筑,点缀些异域风情即可。

想着想着,钱诜的思绪越飞越远,他想起工部前不久收到的命令,要设计新式结构的殿堂建筑,这样的建筑要考虑防火、耐用,不能用木料做承重梁,限定在砖石结构。

不用木料做承重梁,意味着要大量用到拱券结构,这样的建筑,统称为“无梁殿”,若设计成功,各地官署都要陆续改建。

朝廷有如此考虑,是省得各地官署隔三差五就闹出雷劈失火、年久失修摇摇欲坠的事情来。

若此事为真,对于钱诜等工部官员来说,倒是不错的扬名机会,不过万一搞砸了....

钱诜看向眼前的工地,再次腹诽:这么丑的坟包,就让商贾们去用吧!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