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开挂大明 > 第18章 天工开物

第18章 天工开物(2 / 2)

崇祯绕过龙案,亲自经将宋应星扶起来:“山东之事,错不在爱卿!”

然后,崇祯道:“朕招你进京,爱卿恐怕是做不成官了!这样,朕任命你主管兵仗局一切事宜。但没有官衔,你可愿意?”

“臣愿意!臣誓死效忠陛下!”

宋应星的脾气,原本就不是当官的料,生平也就酷爱搞研究。而兵仗局,非常适合自己。

“爱卿和你弟子那燧发枪,朕看过了。希望早日完成成品,而最终装备我兴国军!”

“臣遵旨!”

宋应星此时的心情,百味杂陈。他原本以为自己一生便这样戴罪而终,谁曾想,这位年轻的新任皇帝,如此重视火器发展和百科知识的发展。

作为见识过西方闻名的人,宋应星深深明白,将来的战争,热兵器终归会取代冷兵器。

而大明迂腐愚昧的文化氛围,也只能将大明引导道更加黑暗愚昧。

如今,百病丛生、千疮百孔的大明终于迎来了一位开明的皇帝!只要这位皇帝够强势,够狠辣,才最终能破开愚昧迂腐的儒家文化,为大明开启出一片全新的天地。

而对于迁都一事,宋应星自然也是赞成的。南京特定的环境,和未来海权时代,都非常适合大明新都城的位置。

这个,崇祯能看到,以是宋应星的眼界自然也能看穿本质。

从来自西方传教士的描述,西方世界早已开启了海权时代,他们的国都,无不在、或者紧挨大海。最不济,也是建立在大江大河之上。

而大明如今的首都,虽然离大海也是不远,然而水资源缺乏,本身没有大江大河依仗。

而是宋应星深深明白,工业的发展,超大人员聚集最基本的条件便是水源,然而北京并不具备。

如果单纯以天子守国门的气节和风骨而论,作为扼守中原门户的北京的确适合做大明国都。

但是以大明发展的长远来说,符合海权国家定义的南京,才最适合国都。

北京能成为一国首都,那是成祖皇帝天子守国门的英雄情怀而建,并不是以国家发展优先……

随着迁都的事项逐步提上日程,宋应星这个兵仗局主管自然也在北京呆不长。

他终究会随着迁都的议程,迁往南京。至于天子守国门……

那是面对草原强势,弱国无奈的英雄情怀,而不是崇祯的情怀。

只要国家足够富庶强大,何须皇帝亲自守国门?

毕竟,如今北方由于连年天灾,已经有了不稳定因素。但毕竟和那个时空难以收拾的崩坏局面来说,如今的北方还可以控制。

再者,朝廷如暴风骤雨般的手段,将各地的贪官污吏梳理了一边又一遍。除了给国库增加了数以亿计的财富,同时也让百姓不至于饿殍千里。

北方旱灾,庄稼的确是欠收甚至绝收。但粮食还是有的,而且不少。只不过这些救命的粮食,被奸商士绅囤积。即便是眼看着百姓饿死,他们绝不可能拿出粮食,让魉价下跌。

在锦衣卫东厂大刀起处,人头滚滚。无数被奸商世家囤积的粮食,被锦衣卫东厂直接开仓放粮。

虽然依旧避免不了有人被饿死,但终归没有形成那原有时空难以挽回的局面。

同时,一大批精通农务水力的官员被派到各地。兴修水利,建设农田,同时传授先进的农耕技术。

如此在两年后,当崇祯踏上龙辇时,整个北方已经大体平稳下来。

之所以朝廷经过努力能最终平稳西边局面,是因为朝廷大规模从江南、华南和西南向西北征调粮食。

甚至,通过海贸,大明还从东南亚进口粮食,顺着大江河流源源不绝地运往西北和中原一代。

在经历无数个日夜,殚心竭虑的崇祯,总算是没有重蹈另一个时空的覆辙……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