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启蒙大宋 > 第一章 春闱几人愁

第一章 春闱几人愁(2 / 2)

门口的老汉这时迎了出来,“是二郎回来啦,这位...是泰州王家六郎吧?”褐衣老汉高兴地说道。

“俞老伯好眼力,我这次来是给叔父拜年的,当然你有什么家书想捎回泰州的就早点备好,等我回去给你带上。”王惟熙爽快的答道,“家主在内书房会客,现在不便打扰,等客人走后我会及时告知。”俞老伯笑着说道。

“好了,让仆人把客房收拾一下,我和六郎先去我的书房等待,没事不要过来打扰。”徐研平淡的说道。

那老汉点头称是,徐研不等王惟熙还要说话,拉着他就往里走。

二人来到徐研书房分主客坐下,“二郎,对这次恩科,一路上闹得沸沸扬扬,你说怎么就突然取消了?”王惟熙还未坐稳急匆匆的问道。

“依我看,还是在于太后,先帝当朝时百官就对太后颇有微词,官家年幼,现今太后垂帘听政,百官虽迫于无奈支持,但又不想事事按太后懿旨处理,王希廉的伯父贵为宰执,但是他曾说过伯父似乎与太后走的更近,与百官有点……”徐研说着欲言又止,王惟熙急道,“我们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吗?”

“哎,我说的你权当听听罢了,我觉得这是太后对于百官的警告,从先帝生病开始,已经取消了二届科举,这次只怕是百官与太后博弈,不管谁输谁赢,倒霉的还是我们这些人,而且就是下次开科了,也是积压了几届的贡士共赴考场,高手云集呐,想登科那是难上加难了。”徐研摇头叹道,想想也是世道不公,自己经历了连续取消两次科举,真是不知为何如此霉运。

“二郎言之有理啊,我去年才堪堪拿到发解试最后一个名额,二郎也才是扬州的第七,更何况省试我淮南路士子与两浙路和江南二路差距甚大,就是福建路相比也难有胜算,罢了罢了。”王惟熙懊恼的不停着拍着额头。

“六郎不必如此灰心,我只是说出心中所想,并不一定就是现实,况且王家是泰州大族学风斐然,你不要妄自菲薄了,你还未及冠,有的是时间磨炼,不要想这些烦恼之事了。”徐研看着王惟熙如此动作也是心中不忍。

“我们还好,王希廉给我们传递最新的消息,扬州离开封也算不远,所以咱们还能年前回来,想想那些广南和川蜀的学子,恐怕会有些惨不忍睹啊,京城还有不少寒门士子这几天怕要闹出什么乱子了,真是愁煞人心了。”王惟熙不快的说道。

“二郎觉得王相公会不会再上一步呢?此次开封之行我们两家送了一千贯给希廉祖母祝寿,我们以后还是和希廉多多来往么?”王惟熙随即又说。

“我和他虽是州学同窗,王相公当年也是扬州父母,父亲也和他走的挺近,但是你该知道王希廉现在在国子监,与你我已经不是一条路上的,王希廉也是看在你我以前的交情份上才说上几句。”徐研顿了一下,揉着脑袋,“王相公与丁相公把寇相公挤出中枢,贬黜到天南,加上这次科举的莫名突然取消,开封的那些士子们还不知道会怎么闹呢,宫中势必要求政事堂有人要出来承担这个责任,那日餐桌上王希廉也是闷闷不乐,政事堂之中王青州是百官代表,丁相和王相与太后牵连甚深被士子抨击最多,有人借机可以将王相和丁相中一人也被贬黜边疆。飞鸟尽,良弓藏啊。”徐研看着房梁,眼睛一眨不眨的说道。

“太后?太后真有这般手段?这...这怕有武周之祸啊!”王惟熙惊讶说出。

“六郎慎言!”徐研蹭的站起,他看着王惟熙眼神坚定,想想王六郎虽文武双全家世显赫,但还是年轻不知祸从口出。

太阳渐渐西斜,树枝斑驳的投影在窗纸上跳动,那些无法描述的投影总是那么的渗人,即使屋内有火炉却和窗外的世界一样冰冷。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