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红尘客栈二三事 > 第一章 五王之争

第一章 五王之争(2 / 2)

眼见得北戎军一朝哗变,京城守军士气大振,几个月来第一次主动出击,趁着梁王部和北戎军内讧的档口大举进攻,以两万余精锐击败了貌合神离的梁王手下十余万大军,天威大震,在帝国命悬一线的危难时刻挽回了皇家的尊严,守住了炎夏的根基。

此战过后,梁王东阳涵被俘,押入天牢待审。紧接着,十五岁的东阳跋接连下了两道诏令:其一,梁王谋反一案到此为止,其家眷仆从俱贬为关奴,永世不得入关。其二,余下三位藩王自旨到之日即刻交换手中兵权,如有不从,则按叛国罪论处,天下人皆可讨之、

当然,年纪轻轻的东阳跋的第二条旨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且不说彼时的祁王和卫王正打得火热,压根儿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交还手中的兵权。而早已稳据四州,雄霸一方的桓王东阳晋更不可能主动放弃手中的几十万大军,所以这条命令这三位爷谁都没当回事儿,继续各干各的,压根儿没把他们的小侄儿皇帝放在眼里。

次年春,东阳跋突然宣布,自己将御驾亲征,征讨祁卫二王,号召天下英豪为国尽忠,还帝国一份安宁。

天子的这份口谕被传遍天下,顿时一呼百应。就在朝廷千挑万选的七万多人从威山卫正式开拔后,从全国各地聚来的有识之士和因为常年战乱而颠沛流离的无数难民纷纷前来报名参军。

得到这么多人的投奔是连东阳跋本人都没有想到的,他也只是遵照首辅庄大人的意思发布了这么一则口谕而已,没想到竟然引起了如此剧烈的反响,庄世荣,真治世之能臣也!

行军近两个月,原本仅有七万多人,骑兵不足八千的朝廷平叛大军就以非人的速度迅速增长到了足足二十多万人。算上那些拖家带口赶来投奔朝廷的流民家属,一支超过五十万人的庞大队伍浩浩荡荡地朝安庆进发。

而就在此时,得知消息的祁王和卫王也终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看样子他们的这位小侄子当初说的话还真不是危言耸听,瞧这架势,这次这叔侄三人是真的要好好在战场上较量一番了。

可让这二位王爷都没想到的是,这一次他们这位小侄子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和他这二位叔叔正面硬刚。早在大军未到之时,两位王爷的军队中就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针对的也基本上都是那些离家多年,为了两个人的无谓争斗而丢下家人豁出性命在前线拼杀的威山卫将士们。

短短两日时间,两军中至少有三千余人逃离了军营,即便是留下来的人也个个人心惶惶,战斗力和士气都已经降到了最低点,即使如今东阳跋率领的只是一群乌合之众,面对这群思乡心切的军人的胜率也高达九成以上,可以说这场仗的结局已经十分明朗了。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朝廷的平叛大军就顺利占领了安庆全境和岭南大部,卫王东阳杰兵败被擒,一路重铐押送回京师;祁王东阳光身受重伤,带着仅剩的两万余人退守边界,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任谁都没有想到,继梁王东阳涵之后,狗急跳墙的祁王东阳光也打算破釜沉舟,居然向一直在西南边境虎视眈眈的犬夷族送去了求救信。

一早就对炎夏国的广袤土地和先进工业技术垂涎三尺的犬夷族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东阳光抛来的橄榄枝,发兵数万悍然入侵炎夏国边境。

然而他们终究还是低估了炎夏子民的抗争态度和守土意识,根本就用不着东阳跋的大军出面,岭南各地的百姓们就纷纷自发地组织起来抵抗蛮族的入侵。早在先帝时期就被狠狠教训过好几次的犬夷族虽然这些年多少也恢复了些,整体实力却并不比那些东阳跋临时征召的流民强多少。

短短五六日的功夫,数万犬夷战士就死伤大半,士气大衰,即使真的到了前线,恐怕也再无力和东阳跋的几十万大军对抗了。

盼星星盼月亮等着犬夷援兵来救的东阳光在收到犬夷退兵消息的时候一口老血就给吐了出来。他深知自己这一次是躲不过这一劫了,于是万念俱灰的他和自己的三哥康王东阳殇一样,选择了自尽这条路。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