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玄幻魔法 > 傲世万界 > 第十一章 跑路

第十一章 跑路(2 / 2)

在瀚蓝大陆所有的兽类统称为妖兽,猛兽对应人类修炼的战士境界,灵兽对应战灵境界,异兽对应战将境界,凶兽对应战王境界,而圣兽则是对应战皇到战帝境界,至于传说中的神兽,那就对应战神境界里的三大境界(低级神兽对应真神境,中级神兽对应天神境,高级神兽对应神王境)。

颜清风停在一棵几十米高的大树上休息,打开洪家老祖的空间戒指,查看里面有点什么东西,打开以后就笑了,这是一个中级灵器空间戒指,其空间比自己手上这个低级灵器空间戒指的储存空间大三倍,里面东西有很多,各种炼器材料,还有几颗二阶灵兽内丹,三本功法,一本是玄阶高级的金系功法《混元功》,一本是玄阶中级的木系功法《枯木春》,《枯木春》修炼后受伤恢复能力大大提升,也可以帮助他人恢复伤势,属于辅助类的功法,还有一本是地阶高级的阴系功法《噬魂决》,不过仅仅只有前两章,后面还有八章没有下落,现在这本残篇仅仅只算得上是黄阶高级功法,只有前两章仅能修炼到战灵十阶巅峰。这《噬魂诀》是属于禁书的一类,是人道修炼者修行的魔功,修炼以后通常都会入魔,心性不坚定者会大肆杀戮无辜百姓,屠杀人道修炼者以增强自身实力,最终都会嗜杀成性,控制不住自己。这样的修炼方式与魔道何异?所以通常修炼魔族功法的魔修,往往是人人得而诛之,但修炼魔功修为增长是普通修炼者的几倍速度,就这样的诱惑让谁不动心?

看到这颜清风开始犹豫,如果为了修行速度更快而修炼魔功,最终毫无人性变成一个杀戮机器,那还是算了吧。但是有了新的属性功法不修炼,那岂不是太可惜了,左思右想,还是修炼了,反正也只有两章,颜清风把这三本功法都修炼了。大量的天地灵气往他周身汇集,一直持续了10多个时辰,最终停止。

颜清风开始内视丹田,阴系真气被金木水火土五行真气围绕在中间,与风雷两属性呈三足鼎立之势,阴系属性只有10阶战灵巅峰,而其他七系属性都有一阶战将的水平。而观看各个属性的强弱,火属性最强,金属性第二,雷木属性第三,风属性第四,水土阴三系最弱,颜清风知道了修炼的功法越高级,属性真气就越强。

而武技则有四五本,都是手抄本,原本应该在洪家府中,一本是玄阶高级---《横扫千军》,将真气注入武器,朝身前半圆范围横扫出去,被武器击中造成大量伤害,群伤武技,适合战场,战王境界以上可真气离体,方能发挥其真正威力。第二本则是身法武技,比之清风舞要高级一点,《缩地成寸》,集自身真气于腿部,大大加快自身速度,适合逃命或者追杀的武技,而其他基本则是普通的攻防武技,不值一提。

空间戒指里还放有23万灵石,加上之前的金系上品灵器长枪,颜清风也算是赚得盆满钵满。就在颜清风还沉醉于得到的东西之时,一声怒吼立刻把颜清风惊醒。

颜清风朝远处看去,在五六百米处,一只庞大的异兽将几位年轻男女拦住,并重伤了几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几位年轻男女今天必定死于异兽口中。

颜清风本想去帮忙,但细细想想,还是不要自己找麻烦了,毕竟这世界上每天那么多人死在妖兽口中,最终化为尘土,颜清风哪里管得来那么多。左思右想,最终还是敌不过他的心软,颜清风决定出手帮助他们。

展开翅膀急速朝异兽的方向飞去,待到近前颜清风看清楚几人,三男两女,男子风度翩翩,气宇不凡,一看颇有大世家风范。而两女则看上去一主一仆,女子气质高贵,冷若冰霜,即使如此处境,却未有一丝慌张窘迫,反而有一种拒人以千里之外的冷艳,不惹一丝尘埃,要不是在这种情况下遇见,颜清风都怀疑这是不是天女下凡。

颜清风一跃站到五人与异兽中间,此时的五人尽皆负伤,以为首男子伤得最重,而他也是五人里面实力最强的,达到了二阶战将,年龄大概40岁左右,这种年龄能达到如此境界,可以说是天之骄子亦不为过,为首男子拱手道:“这位小兄弟注意了,这是一只三阶中期犀甲龙,我们皆不是其对手,不知道小兄弟有没有办法拖延片刻?我们师叔马上就能到了。”

颜清风拿出上品灵器长枪,飞身上前一枪刺出直取犀甲龙头部,然而想象中一枪刺穿的场景并没有出现,反而如同刺到金石之上,巨大的反震力从枪声传到颜清风手臂之上,手臂震得生疼。颜清风本想一枪击杀犀甲龙,在美女面前耍个帅,但他明显低估了犀甲龙的防御。犀甲龙被激怒了,横身一扫,一条如同巨大石锤的尾巴呼啸而至,颜清风躲闪已来不及,匆忙之中施展风盾,硬生生承受了这一击,颜清风被这千钧之力砸得飞出十几米,虽然风盾吸收了大量伤害,但颜清风还是受了重伤,五脏六腑如同碎裂了一般疼痛。

颜清风心道这次耍帅失败了,而且还丢脸丢大了,翻身起来吐了一口血,这犀甲龙似乎不想放过颜清风,直奔颜清风而来,在旁边的五人全力施展自身功法武技,想拦住犀甲龙,但奈何犀甲龙的鳞甲太坚硬,再加上境界上的差距,并没有对犀甲龙造成什么实质的伤害。

最新小说: 厄难天书 都市衰神 诸天:从火影开始签到 辛月娘 酆都招抚使 相思有毒 执枪扫天涯 一个关于丝路的故事 威震八方叶凡 飞刀弱?可知小李飞刀,例无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