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博览园(1 / 1)

博览园10月13日早上,李玉迁带着自己的一队人马坐上了这种新式马车,不是很舒服。光是他们的人就坐了6辆马车,加上田和林的高官坐了一辆,那10个远征的随从一辆,加上货物6辆,一共14辆离开了,剩下5辆继续留守。而李蛋也被要求留了下来,他还要去船厂签协议,准备在这岷江口也给他弄个造船基地,否则从绵州造船再跑灌县来,可是又要花十天左右的。即使说这里没有船厂,那将来也会有的。

车轮滚滚,卷起尘土飞扬,但都没有多高,所以李玉迁也没有觉得这种、马车除了样式新外还有什么特别的。或许是要比一些马车快,因为用的都是年轻力壮的好马嘛,大理的年轻马也可以达到这种速度。经过9小时的旅途,车队终于是到达了新市集。新市集到晋熙这里有一座石桥,联通晋熙与美信两县,这座桥是州里修建的,但年代久远,经常性维修,但这座桥却是唯一的通道,即使看着像是危桥了,但每天仍然有很多人走、很多车过。不出意外,今年洪水就把它冲垮了一段,但是在田和林的组织下,又马上修补好了,否则就不知道要等到何时才能通车了。修好了这座桥,又使得田和林的声望提升了一截,即使是美信县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李玉迁不知道这些,他看见的是一座木桥,而且居然上了漆,这时的漆都是很贵的,说是奢侈品也不为过,但这座木桥却是打满了红漆,所以当地人就叫它红桥了。一共400多米的大红桥,车队花了5分钟才来到对岸,并且在对岸搞了些什么,才继续前进。而后面的李玉迁看见这见这个桥的两边各有一人,穿着黑服,拿着绿牌,上面写着慢字。等过了桥,这里居然有间木楼,门前有个人坐在板凳上,前面是一张木桌,笔墨纸砚都在桌上,还有印泥。心道:这过个桥要签字画押?(这里是新市集警察站)

过了这座桥,车速也没有提高多少,而是缓缓前行。李玉迁看见这道路的左边是一个乡(大理称呼,大宋称集),而右边则是几百人在干活,好像是在搭房子,而且是大房子,仓房,不。应该比仓房更大的房子。经过这个大工地,左边是一望无际的田野,此时的田里没有了水稻,却多了很多放鸭放鹅的农人,拿着毛杆,驱赶着成千上百的鸭群、鹅群。李玉迁也没有想到这么多的鸭鹅只是一个村的几户所养,而他觉得是大地主的,这些人只是帮着养罢了,所以不吃惊。而又望向了右边,右边是一个很大的砖窑厂,比起刚开始的时候可是大了不止10倍。所以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砖头墙,一排排,一列列,就像士兵一样笔直、沉静。远处的窑洞很小,但勉强数的得出数,一个、两个、、、十个、十三个,因为后面应该还有几排,冒着烟,但看不见小洞。李玉迁只觉得这个窑厂很大,没有想到是田和林软硬兼施收购后扩大的产物。

不一会儿来到了一座小桥,也就是石桥了,左边自然是石桥滩村。但此时的石桥滩村已经成为了晋熙第一村了,家家盖瓦房用青砖,而且房屋是一栋栋一列列一排排的,虽然每户都有所不同,但看起来相当规整的感觉。没有了以往村庄的错落分布的自然与随意。走过了石桥,就不是一条路了,而是从左边叉出一条新路来,走了一小会儿。李玉迁看见几个牛车(牛车都是板车),放在外面,里面刚出来一辆,外面才进去一辆。而这些牛车进去的,是一个大屋子,应该有仓房那么大。看着那些牛车的后面分明就是一些明晃晃的铁器,而且都很大一个。正当他还在遐想间,忽然马车向下跌了一下,差点把他摔地上,他原本是这样认为的,可是当他看见这路底下怎么是空的,而且左右都是,手一滑,就要跌沟里去了,还好车夫一把将他拉住,他这才回稳,又回头望了望,原来这里居然被挖了一条10米(三丈多点)宽,10米深(远处,刚才经过那里没有这么深)的大沟。

这条沟和北边的叫做南渠和北渠,用以疏通马尾河水道。南渠分为三个施工队,分别从西线(干河子边,离河边10米)、中线、东线(马尾河边,离河边10米)。李玉迁看到的就是西线施工队的成果。挖土使用铁锹、铁镐、铁铲,首先用铁镐挖表面的硬土,软土用铁锹,渣土用铁铲。挖出一个小坑,约0.5米深,那么就可以朝着设计的渠道走向挖下去了,这样一直挖出10米远,第二小队,继续挖0.5米深,朝前推进10米,接着是第三小队。每支小队5人挖土,3人铲土,3人运土(到一个地方堆着,会有运输队负责运走),而这个西线施工队有16个挖土小队(每队11人)、3个运土小队(每队8人)组成,人数200人。所以李玉迁刚才只看见了坑,但现在却是看见了怎么百多号在那里挖泥巴。

回过头来,忽然看见了一大片水,他下意识的以为要掉水里去了。结果并没有马车只是在旁边经过,这右边是大约80多亩的鱼塘,所以看着很大一片,走在这鱼塘边上也是有些心虚的。有惊无险的经过这个大鱼塘,就闻到了一股臭味扑面而来,赶紧捂住口鼻。心里非常不爽,不知道是谁这么不开眼。这条路本身就是为了复合肥厂进货新修的,所以又叫金汤道,一般人都不愿意走这条路。右侧是一个大大的土墙围着的院子,经过这个大门时,李玉迁看见了无数个小坑,还有很多人在忙活着填坑,而门口则是多了很多不美好的事物,散发着阵阵恶臭,让他没有多看一眼。还好没有多久就走过了这个大院的后门(很像动物的后门),所以这个门被戏称为牛门。到了干净的大路上后,前面的马车就开始加速前进了,没一会儿又减速了,拐进了左边这个大院子里,在一个大草棚子下面停下,这才看见一个小不点下了马车。

李玉迁刚下来,就看见几个人每人拉着一根挂在顶上的绳子过来,绳子的另一端吊着一个大的竹箩筐,高高兴兴的跑过来,将橡胶块、树种子、薄荷种子都放进了竹筐里,满了之后,又见他们不知什么时候在竹筐上放着一个木板,有4个铁轮子和铁质的推杆,咵咵咵的推着、拉着走了,去了一个小房子里。他走到李虎旁边问“兄弟,这是什么?”李虎自然不知道,看向王武,他的老大哥。王武笑着说“这叫起重机,不仅提起东西非常轻便,而且也可以拉动。现在整个组装厂都实现了起重机搬运了,再也不用像以前那般费时费力了”。李玉迁点点头说“这真是好东西啊,有这东西上下货,那就很节约时间了。你们这个东西卖不卖啊?”王武说“这个起重机,现在很紧俏。目前不对外出售”

等货卸完,田和林又交代把树种子和薄荷种子送去育苗中心,并且告诉他这么处理。这才带着众人离开了,田和林骑着他的小自行车(这是组装厂放在仓库的儿童玩具车)跑在前面,众人跟在后面。这种自行车分为成人版与儿童版,成人版一辆的售价是200贯铁钱(相当于良驹的价格),儿童版是20贯铁钱。不过产量很少,都只有一个班在弄,每天一辆儿童车,两天一辆成人车。现在组装厂的主要方向是起重机,其次是船动力部件,车动力部件,水磨房部件,再次是缝纫机部件、打谷机部件、便桥拼接件。

李玉迁看见这小不点的玩具,也有了小心思,是不是可以买这个回去卖呢?因为他不知道这个东西有多重,只以为是木质品,但随即否定了这个想法。木头大理国多得是,没必要大老远弄这个回去。他看见左边的一个小很多的大院子问“这上面写着肥皂厂重地不得攀爬围墙,否则后果自负。这难道就是硫磺皂的作坊?”王武笑着说“嗯,就是这里了”李玉迁傻眼,这么大的作坊一天得做多少硫磺皂啊?所以他没有傻到去问这个问题。他自己心里盘算:按10000块算,一个算2贯,就是两万贯的毛利润,就是成本1万贯,还有1万贯净利润。就算一天做1000个,那10天也有1万贯。这一个月就是3万贯至少吧。如果我们从大理才开始弄,那现在至少也有两个月,这就6万贯了。李玉迁吞了吞口水,说“王兄,这硫磺皂可否卖我一些带回大理啊1?”王武想了想“似乎有一个人在做大理这条线了,你还要做吗?”李玉迁想想,点点头说“没问题,我不信他一个人就能吞了整个大理国。”王武点点头“那就没问题了,明天会有人来跟你详谈的”。李玉迁说道“好”。

这时李玉迁听到前面齐声高喊“首长好”,转头一看,只见十来个士兵样式的一排人跑着向他过来,因为他在靠近路的中间,所以像是冲他而来的一样,但实际只是擦着身边过去了。而经过他们时,都是右手搞了个动作,十分规整,而王武也是回了这么个动作。李玉迁问“王兄这时何意啊?”王武说“这是营里的规定,算是一种军中礼仪吧”。李玉迁点点头,感觉这只军队似乎有模有样的。田和林没有走军营那边,而是走的剑南大道来到醉乡客栈的。李玉迁没有想到,拐角那个大酒楼不进,反而进了这么个小客栈,是看不起他吗?好歹现在他也算是有钱人的。

李玉迁带着些许的埋怨,坐上了桌(他的随从则是被留在了组装厂)。上了菜几道菜,李玉迁就傻眼了。第一道居然是烤全羊、第二道也是八糙鹅鸭、第三道则是煎羊白肠,接着是盐酒腰子、鲈鱼脍、酒蒸鲥鱼、炒鳝、五味酒酱蟹、酒腌虾。最后上了一个鲫鱼汤,来自凯江的大鲫鱼。这年头兴的猪肉不上席,但吃到一半却是上了一个猪肉炒儿菜。李玉迁看见这道菜那个小不点时不时就叫人夹给他,自己也尝了尝,这猪肉却没有往日那种猪的尿骚、味道,口感很好。所以大鱼大肉的一桌菜里,反而是这种蔬菜多的菜最受欢迎。

吃了饭,田和林就带着人走了。李玉迁则是想了想,于是就在这里住下了,谁知现在这醉乡客栈的住宿费要1贯铁钱了,所以他带着两个随从住在了这里,而其他人则是去了那城南边的叫飞鸟客栈的地方。而吃了饭的三个人,看着这华灯初上,但天还没有黑完,于是就到处溜溜了。

他没有选择来时的路,而是去了城墙边的这条拐角路。没走几步就到了梦想孵化场的铺子前,原来就是卖鸡鸭苗的铺子。而侧边的这个巷子居然也有店铺,就是靠着这个梦想孵化场这边是店铺,另一边是围墙,只有一丈宽的路,但里面却夹着十来个人。带着两人朝里面走去,“咦,这里居然是成衣铺。走,进去瞧瞧去”。进到里面也不是很大的样子(这是原本的房屋改建成的肥皂作坊,后来才又改成了成衣铺),但东西可是都没有见过的。李玉迁指着一件白色羽绒服说“掌柜,你这个衣服怎么卖?”掌柜不是李四,而是田府的,叫田雨。笑着回道“这是鹅绒服,一件要10贯,如果你要的多的话可以打九折,更多折扣越大。”李玉迁看了看上面的这件羽绒服,感觉应该合身,说“那可以试一试吗?”一个小厮拿着长杆叉下了这件有衣架的羽绒服,李玉迁赶紧取下来,却是不知道怎么穿,还是小厮帮忙。李玉迁说“这个衣服原来就是袍子嘛,害得我找了半天扣子”等他穿好后,田雨帮他把铜制的拉链拉上,说道“这回不像了吧。”李玉迁说“喝,好热啊,快把那个拉下去”田雨说“别乱动,这个叫做拉链,捏着这个往下拉,哎3,就打开了”。李玉迁自己拿过来试了试,扣不上,又是田雨帮忙。又试了试,拉着拉链一上一下说道“这玩意儿真不错哎1,这样看来10贯还算可以接受”他心里盘算着:这东西拿回去卖个10两白银,肯定好卖的很。又问道“那我要1000件,是什么价啊?”田雨拿出算盘一阵拨弄,说道“900贯”李玉迁说道“你刚刚不是说更多打折更多吗?”田雨说道“这1000件,不算多嘛。”他又补充说“只不过,你的货需要1个月才能备齐。”李玉迁说“那100件要多久?”田雨拿出三根手指“三天”。李玉迁说道“那先给我来100件”田雨问“尺寸都按这个吗,我们这里可以定做尺寸,这上面的尺寸一共有7种,大概对应4尺8、4尺9的女士绒服,以及5尺、5尺1、5尺2、5尺4、5尺6(1.6到1.8米)的男士绒服。”李玉迁说“那就各来20件,一共140件。”田雨说“那,这羽绒裤你要吗?”李玉迁想了想“那裤子各来10件。”田雨又说“那牛皮腰带要吗?”手里不知怎么多了一根带子,很快就捆在了自己腰上,就像变魔术一样。看着他腰前的带子,李玉迁想到下午那队士兵,似乎也有这个,王武身上也是这种。他说道“给我试试看”田雨熟练的结掉了自己身上的腰带又给李玉迁扣上,又让他着实吃了一惊。赶紧自己也要试试,可是怎么也解不下来。田雨笑了笑,又从摊子上拿过一个腰带做示范。李玉迁有样学样,这才学会了用。确实要比现在自己的腰带好用许多,于是问“这个怎么卖?”田雨说如果你要的话“800文一条”李玉迁这次没有要个200条,而是说“三天能做好多少给我?”田雨笑了笑说道“300条”李玉迁说道“那就来300条”田雨接着是“客官大气,要不再买点这种新式衣物”指了指另一间店面的中山装搭配的旗袍装。李玉迁摇了摇头。

第二天,李玉迁与汪海谈妥交易:1继续向顺河县贩运橡胶,1块30斤橡胶的价格是40两白银。2每次可以得到500件羽绒服,500件羽绒裤,3000块肥皂,500根牛皮腰带(后面加的)的优先订货权。3就是以后的交易地点就在顺河县。

第三天,李玉迁带着打包好的货,坐着新式马车走了。其中羽绒服14件一个粗布袋子,羽绒裤20一个,腰带150根一个。一个车装4个,一共4车,加上一车4箱肥皂(2000个硫磺皂,1000个香皂)。合计消费4460两白银。

就在李玉迁要出发的时候,田和林请他带走了培育中心的两个老人和30个学徒,让他帮忙照顾一二。而这些人的目的地是湄公河中下游地区的水稻产区。他们的目的是收集各个地方的水稻种子。当然有其他的好东西自然也是可以的嘛。

最新小说: 威震八方叶凡 飞刀弱?可知小李飞刀,例无虚发 无耻宗主系统 我有一间魔兽店 皓劲破天 撼天魔尊 我的师父是小龙女 风之驱魔师 古武皇后你别惹 九星镇天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