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不了了之(1 / 1)

31日一大早,苏垚、田由、还有两个队长(刘欢、刘乐兄弟)就出发了。本来去汴京城,如果是走水路的话,那么就是从绵州上船沿涪江到嘉陵江至长江,一路顺流而下到扬州,沿着通济渠到洪泽湖,然后经汴河就可以到开封府了。但现在就得在新渡县登船,到眉州先去苏府才行。于是只能坐马车先去新渡县了。

有了田和林的小腰牌,那自然不能再去挤硬座了。上好的卧铺镶金带银,又有最软的床垫,加上富丽堂皇的坠饰,闻着香囊里的花香。苏垚有些不真实的感觉。苏垚虽然没有特意的拿出腰牌,但田和林既然拿给了他,怎么可能不给他用上呢。因此田由也是跟着沾光了,巴结道“真是拖了苏兄的福啊,否则以我的能耐哪里能躺在这种、马车里!”苏垚也是有些受宠若惊,一时竟没有回话,过了一会儿才说“这马车一次得花多少钱啊?”田由笑着说“这种是专为锦官城那些大老爷准备的,听他们说,送到锦官城是100贯。”苏垚吞了吞口水,这次他只带了10贯多,也就是程氏给他的那个钱袋(多拿了5贯放进去)。所以这10多贯连锦官城都是到不了的。

中午来到了银月楼,田由把苏垚挂在腰间的玉牌给掌田才一看,那自然是200贯的待遇起步了。苏垚也是没想到这酒楼里的佳肴如此的多,而且都是色香味俱全,看着都让人垂涎三尺。很有些不敢动。田由笑着说“要是你不吃,那这些菜不就白做了吗,快吃吧,免得浪费了。浪费可耻,而且要被记大过的,这个你以后可得注意一些。”说完,自顾自的干了起来。苏垚看着这一桌子菜,这就他们四个人也吃不完吧。没想到的是,这里居然可以打包带走,而且把人家的食盒、碗筷都带走了。因为从锦官城到新渡县码头还有七十多里地,所以半路上,田由又把大家叫到一起(几人呢?)把剩下的酒菜都吃了。吃完了,这才继续上路。

晚上六点半到达眉州船务局,七点过的样子就到了城里。不过这次没有去敲门。而是就在眉州最大的品月楼吃的,掌柜自然是认出了这伙人的来头,赶紧派人去请东家来。虽然队长的后背被书篓遮挡住了,但田由的后背可是漏了出来的,而且胸前的红色纽扣有三道,所以只要细心,那就不难看出他们了。等到他的东家来,一看,这一行四人都把菜上齐了。怎么办?无论怎么说,这就得陪着一起吃啊,毕竟还是自己酒楼里弄出来的。酒过三巡之后,这下菜也吃的差不多了,立马叫人换了一桌好菜上来,这就是流水席。所以前面的就算是前半场的开局了,这下半场才是主人的招待。吃不完?不要紧不要紧,主人家自然还有作陪的官妓陪着吃喝。这下把苏垚、田由给惊到了。苏垚是觉得这花销太大了,自己做牛做马都还不起。而田由则是明白,这件事要是让检查院知道了,自己可就惨了。所以就让主人家把小姐们唤回去了。最后也是把账结清了的,没有答应酒楼主人的好意。因为拒绝了这家的好意,所以自然没有住在这里,而是重新选了一家客栈住下(因为酒楼大都认识他们的装束)。

第二天一大早,苏垚带着田由、刘欢、刘乐就来到了苏府,敲了敲门。“来了”还是大小子苏轼的声音。苏垚一下脸就黑了,见苏轼笑着出来开门(“小侄苏轼见过小叔”),也是板着脸。毫不给面子的,一声答应都没有,就直接带人进屋了。苏洵、程氏、苏辙都是一副喜滋滋的表情,而且就在这大院子里整理书册。苏垚虽然对苏轼不满意,但对苏洵和程氏那还是非常敬重的。干嘛给苏洵介绍“大哥,这位是田府的田由,田公子。这两位是来保护他的随从。”苏洵一家好像都觉得哪里不对,但也容不得他怠慢。“田由见过苏先生,程夫人”田由抢先行礼。苏洵也是躬身行礼,程夫人也是做了一个万福。苏洵把苏垚拉到旁边小声问“这位就是田府小官人?不是说今年才刚买四岁吗?”苏垚这才给他们解释清楚。又把苏轼认识田和林的误会传递给了苏洵跟程氏,以及苏辙。苏轼本来听得好好地,没想到这话锋居然有矛头,直接就刺到了自己头上。苏轼摸不着头脑,但咬死了不承认:我不认识那个田家小官人,阿爸、阿妈你要相信我啊!在家里,程氏的地位比苏洵高,所以不怪人家早年颓废,主要还是程夫人太厉害了。程氏也不要苏轼帮忙收拾了,直接给他上了家法:头顶十册书本,跪在祖宗牌位前。

田由见苏轼被罚跪,就想去劝劝,可惜程氏以家务事为由给拒绝了。因为他也认为苏轼认识田和林,所以也是想巴结一下的嘛。苏辙给田由三人以及苏垚、苏洵倒了茶。苏洵打量了田由一番,说“我看田公子也是英年才俊,不知今年贵庚啊?”田由拱手说“苏伯父,我今年二十有六了。”苏洵点点头,又问“听说你也是要去参加省试的,不知文采如何啊?(意思是今年考得怎么样)”田由笑了笑说道“小侄不才,仅得了第二。第一好像是美信县的叶涛,不过他只是考举人,因为正值守孝,所以不能去参加赶考了,实在是有些可惜。”苏洵没想到田府随便出来一个人就是解试第二名。心道:还好自己大儿子苏轼争气,考了个头名(解试的前三名从左往右依次排列,姓名和他们所写的文章,都会公示出来)。因为苏洵的文章没有上榜,所以他只有名字在榜上。而苏辙则是没有上榜,但在发榜的时候,受到了表扬。于是苏洵又拱了拱手,说“田公子真是少年才俊啊,看来一定对这次省试势在必得了。”田由也是拱手,“哪里哪里,都是运气罢了。昨日听闻,苏轼小哥拔得头筹,今日一早我就去拜读了他们的文章。比起汉洲来,那是好上太多了。所以田某也是去碰碰运气。”苏洵不知道这是田由的谦虚还是真的:汉洲虽然没有什么大文人,但好歹也是在锦官城旁边嘛,怎么也不会差太多才是。所以认为田由那就是纯粹的谦虚了。但确实眉州那三篇文章都是极好的,自己也是甘拜下风的。

文采最好的苏轼此时冤枉的要死,心里把田和林钉在了耻辱柱上审问:你何时见过我的?到了傍晚,程氏见苏轼还是不肯承认,想了想,就让他起来了,问“你真不认识那个人?”苏轼说着就有些冤,没说话,而是流出了委屈的泪水,程氏这才觉得冤枉自己的乖儿子了,用丝巾给他擦了擦脸颊。又把他带到东厢房的堂屋。此时苏洵和苏垚正在聊天,而田由和他约定好一起赶考出发的时间就走了。程氏就有些要给苏轼撑腰了,问苏垚“小叔,你说苏轼认识那田府小官人,可有凭据?(不是说要他拿出什么东西,只是要他说是谁看见过他们来往的证据。因为她此时更相信她大儿子,而且还冤枉苏轼跪了一下午,有些愤懑)”苏垚没想到平日对自己非常好的大嫂这种口气,也是有些懵,挠着头。苏洵也是发觉不对,就想来劝几句,但见苏垚拿出田和林给他的玉佩,递给程氏,说“这是他给我的玉佩,说是只要拿出这个,就不用付钱。”程氏狐疑的接过玉佩,仔细端详:前面刻着,晋熙县田府、田和林、九少爷,背面刻着,皇佑二年六月十八生人,下面是刻着一匹火红的骏马(只有这个马是红色,其余是玉白色,带青纹)。见程氏不相信,苏垚还把一路上的事情给她讲了一遍。苏轼看着这玉佩也知道哪里不对,但自己真的不认识田和林啊。程氏也是看了看自己可怜巴巴的儿子,又看了看这玉佩。最后把玉佩还给了苏垚,说“我相信我儿子,他应该不认识这个叫田和林的人。”苏垚也有些狐疑,但无所谓了,大嫂都已经这样了,那他还能说什么。不过这件事显然让苏轼对田和林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最新小说: 多子多福:这个世界美女太多 黄昏议长 娇气,但软饭硬吃[快穿] 诸天星主 弃子修仙录 林枫林香儿 弃婿逆袭 第一仙皇 林北辰木心月 四海烽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