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科幻灵异 > 大宋皇家发行商 > 第109章:劳心者治人

第109章:劳心者治人(2 / 2)

《孟子·滕文公上》一共有五篇文章,这一篇属于第三篇,就篇幅而言,差不多占了一半,可见孟子对此二人的怨念。

当然,另外一方面,也可见农家势力之大,自家弟子投靠不说,孟子自己还要花大篇幅辩论。

不得不说,春秋战国时期,真是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时期,各个阶层的人都有自己的流派。如墨家是小手工业者的思想代表,杨朱学派代表小土地私有者的利益,而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则是下层农民的代言人。

为了适应汉武帝的集权统治,儒家被抬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虽然地位大大提升。但是另一方面,失去了对手,也使得其思想僵化,最后不得不向佛道二家学习,玩三教合一的把戏。

历史,有些时候,便是如此地神奇,你永远不知道它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于赵昕自身而言,孙复与吕公著力谏的事情,不做也就是了,何必与整个历史潮流作对,没有必要,等到自己掌权之后,再一点点变革不迟。

关于农业,五月其余值得一提的,便是在月末的时候,冬小麦进入了收获季,宫中同样种植有小麦,所以赵昕便去观看收割的过程。

小麦主产地是北方,一直到北宋时期,小麦才成为主食。汉唐之际,许多人都认为小麦有毒性,不宜过多食用,这种错误的想法一直延续到唐末。汉唐时期北方人的主食是黍和粟。

黍的产量远远不如小麦,为什么唐末主要粮食作物发生了改变呢?说起来可悲,当人快要饿昏过去的时候,即便是明知道有毒的东西,也会选择去吃。观音土便是一例。

五代十国的时候由于连年战乱,百姓食不果腹,而小麦以其较高的产量和较稳定的收成吸引了民众的注意。而通过食用之后,明显验证小麦有毒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

是以,北宋时期人们对小麦的看法有了很大改变,开始慢慢接受小麦,并且研究出一系列的食物,比如各种面食。

在中国历史上,也不仅仅是小麦一种作物,包括番茄,番薯等许多来自域外的植物,都是百姓在食不果腹的时候,选择尝试后才得以推广的。

后世调侃广东人吃遍山珍海味,在历史上,真的是他们自愿的吗?此外,很多少数民族保留着吃虫子,吃动物内脏的习俗,其来源也大抵如此。

不仅仅是食物,包括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很多时候,也是用人命累积出来的。为什么中医以有效著称,那是因为人们遭逢瘟疫,求医无路,求仙无门,只能够自己胡乱去吃。最后一小部分幸运儿侥幸活了下来,他们的事迹被传开,成为了所谓的“古法”。

扯远了,曾经被视为有毒的东西,最后在宋人的趣÷阁下,已经成为了“麦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

这是对小麦很高的评价,能够填饱肚子,那它就是好东西,至于历史上别人的说法怎么样,那都无关紧要。

这次小麦收获,皇宫内是丰收的,整个京城附近的情况应该也差不多,百姓虽然未必能够攒下来多少粮食,却至少不会饿肚子。

最新小说: 我在仙界富甲一方 第一婚宠:厉爷娇妻太会撩 出阳神 穿越不穿补丁裤,我在民国当首富 黑希竟是量子之海中唯一真神 【综英美】复活点竟是我自己! 封灵师笔记 乱世逃亡后,我成了开国女帝 方圆的古代生活 多次元帝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