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孙案(2 / 2)

军务上的调整还在进行,陇西方面便已经主动出击,在夏季结束前对盘踞凉州(武威)的清汉军正黄旗副都统李毓枚部进行攻击。

李毓枚在边境上一早就布置有大量的哨探,一见到夏军出动,兵力不足以进行野战的他就选择了闭城死守。在固守坚城的同时,李毓枚也向自己的盟友请援,但是海有芬等人并不愿意为其折损了自己的力量,因此口惠而实不至。而土默特部及厄鲁特部也不愿意在盛夏南下,不得已李毓枚只能期盼凉城的城墙能挡住夏军的兵锋。

结果李毓枚很快领略了夏军的手段。只见夏军一方面用火炮不断轰击凉州城墙,另一方面快速的截断护城河的水源,并随后进行了地下掘进。在惊天动地的炮声的掩盖下,夏军短时间内就挖到了凉州城下。随着几声巨响,李毓枚赖以依托的坚固城墙出现几处垮塌,夏军随即排山倒海般冲了进去,短短二十天,凉州便落到了夏军之手。

李毓枚兵败身死让海有芬和冯硕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迷梦中清醒过来,他们知道,自己若是再希图用别人消耗夏军的力量,那么等待自己的必然是一起灭亡的结局,因此他们很快联合起来。经过协商,在海有芬答应自带一半粮秣的前提下,冯硕接纳海部五千兵马和张豫章部一千五百人进入甘州城协防。正是靠着两部的援军,甘州城内总算有了一万多兵马,不说其战力有多强,至少冯硕因此勉强有了抵御夏军的底气。

不过夏军的火炮犀利,中垒军破坏城墙的能力也让人咋舌,所以,并未彻底放下心来的甘肃三藩只能继续请求外援。青海绰罗斯部暂时不能指望了,姑且不说他们有没有信心在青海与夏军交锋,就是距离上也是缓不应急。

所以要么从准格尔本部求得援兵,要么就让土默特部和厄鲁特部出兵。

靠着清廷的虎皮,手段百出的三藩最终还是说动了厄鲁特部,厄鲁特人答应,只要夏军出兵攻打甘州,他们就起兵抄夏军的后路。

三藩总算是安心了,然而很快他们又坐立不宁了。

夏军见好就收,并没有继续攻打甘州,反而百出一副步步为营的姿态,全力经营凉州。

这下轮到三藩坐蜡了。

张豫章担心海有芬会趁着自己远离老巢进而夺取安西,冯硕也因为粮秣的巨大消耗而叫苦不迭。至于海部也很冤枉,不是自己要来甘州的,实在是为了救援友邻,结果却得到白眼,任谁都不会觉得好受了。

总算冯硕知道今天回了海部,来年就绝对不会再有援兵,因此咬着牙坚持着。

这一坚持,坚持到一个好消息——清廷动员漠南蒙古大寇陕北。

这下夏军该顾不了甘肃了吧?可是让三藩失望的是,陇西的夏军丝毫没有东援的迹象。

怎么回事?是夏军不要陕北了吗?亦或是夏军在陕西有足够的兵力阻挡蒙古人入寇?

其实事情完全背离了清廷最初的设想,这还要归功于康熙自己。若不是他为了丢包袱而设立藩镇,陕甘北部朔方地方也不会杀成了白地,既然没有百姓,自然就没有漠南蒙古可以抢掠的东西。而蒙古的攻城能力又依旧不值一提,不要说几座府城了,就连小县城也打不开,因此只要夏军关上城门,蒙古人就只能瞠目结舌了。

抢?枪不到东西!南下?人口稠密的地区夏军堆积着数万兵马!

因此,只想吃肉不想啃骨头的漠南蒙古发现自己怎么做都是亏了后,唯一的选择就是背着清廷的督战大臣私自撤军,对蒙古各部的控制力已经大不如前的清廷也只好听之任之。

就这样,虎头蛇尾的戊子攻夏结束了。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