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龙襄 > 第一百七十六章 这个炉子在作妖

第一百七十六章 这个炉子在作妖(1 / 1)


海阳这里的濡水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航道,北到令支县,南边出海,沿海岸线连接榆关,再向东到达辽东。是辽东最重要的补给线,不能截断水运。向东二十多里,龙鳞水和封水的交界处,水力充沛,位于土垠县南十里,交通便利,是个好选择。要不然就得去雍奴,那里是沽水和水的交界处,水力充沛到每年都发大水,现在还没治理好呢。可那也是条重要航道,南北纵贯渔阳郡,东西联通渔阳、广阳两郡。先考察一下吧,说不定水力足够,不需要拦河筑坝抬高水位。刘襄转头对工师说道:“找制作水硾的工匠,去土垠南边两河交界的地方查看水力是否足够,分一队人去雍奴查看,那里水量惊人,看看能否满足需要。”“唯。”看完水车,又转到水车后面的屋子里,水车转动,带动横轴,轴身上有几个拨板,拨板随横轴转动,下压锤杆后端,利用杠杆原理,带动前端的锤头扬起,拨板转过去以后,锤头下落砸打石窝。这样水力就变成了机械力,能节省大量人工。理论上来说,一个立式水轮能带动无数个锤头日夜不休的工作,现在这个试作品,只在一边并排安装了两个锤子。两个三十斤的重锤,后端力矩短,前端力矩长,锤头做功更大,杠杆的原理古人也懂,虽然他们说不出详细的理论,可实际操作中也总结出了不少的经验。刘襄没什么好说的,水力不够,说什么都没用。旁边工师解释:“夏季水量大,能带动十五斤锤头,冬季枯水,十斤也带不动,可要锻铁,最轻也得三十斤锤。”北方的水力资源跟南方没法比,不但水量少,枯水季也长,最重要的是,冬天会结冰。“现在已经结冰,再过十天半个月就要封冻了,水轮会不会冻坏?”工师回道:“正要试验,所以没拆水轮。”刘襄点点头:“先派人勘察吧,找到地方再说。”离开河边,入城去看高炉,这才是此行最重要目的。进入冶铁工坊的时候,高炉正在入料,经过粉碎的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白云岩,石英石,正顺着炉口向点燃的炉膛里倾倒,后续不断的有物料被力役用滑轮一筐一筐的拽上高炉一侧的土台。国内的矿石多为高磷铁矿,冶炼出来的铁很脆,特别容易碎裂,古代的铁匠在实际生产中发现,用白云石、石英石和石灰石一起炼铁,可以解决这种问题。碱性的白云石和石灰石能还原出矿石中的磷,铁匠不知道这种科学原理,却能用实际的经验解决问题,他们不识字,可他们有智慧。物料添加完毕,炉顶封盖,马排向高炉周边的预热炉膛里面鼓风,预热的热风吹进高炉,火焰炽烈,炉温急剧升高,融化的铁水向炉底流动,通过过桥在炉底侧面的铁包中汇聚,明黄色的铁水越聚越多。负责排釉的工匠用铁钎插入排釉口,用力卷动,将通红发黑,丝絮状的釉质抽出,这东西像炒得过火一样的糖浆,漂浮在铁水表面,非常粘稠。冶铁工师看着明黄色的炙热铁水,无奈的禀报:“将军,我等无能,炼钢又失败了。”工师判断得没错,浇筑铁锭,埋沙降温,得到的还是白口铁。虽然杂质更少,可它仍然不是钢,还需要经过炒制,匠人锻打才能成钢,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时间。问题出在哪里?焦炭燃烧的温度已经够高了,又有预热鼓风,还要怎么做啊?刘襄极力压制心中的烦躁,努力的不让自己的脑力消耗在无用的情绪发泄之中。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