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 > 第一百一十三章:印刷

第一百一十三章:印刷(1 / 1)

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正文第一百一十三章:印刷要把活字制作出来。

得把一个字开分开来。

算下有多少偏旁。

一个字的左侧为偏。

又侧叫旁。

计算一里每个偏旁的次数。

是制造活字的关键一步。

计算好之后。

要印刷出相应数量的文字。

张洛虽然在课本里。

学到过活字印刷术在宋代就出现了。

但到了明代还没有成为主流印刷。

原因还是铅活字的使用。

到清朝初期才开始被发掘。

之前的活字印刷。

用的都是烧泥土制成的活字。

这种缺陷太明显了。

印出来的字很容易糊掉。

其实铅字的毛病也不少。

像是铅字印出来一段时间。

就会逐渐变形了。

可是即使会变形。

也比这福建文路。

那本册子上的字好看清些。

至于油墨的问题。

镇海卫周边有些桐树。

看看能不能把活字印刷需要的油给练出来。

五个人忙活了大半夜。

把福建文路上的文字都拆了开来。

张洛用统计学技能。

记下了各种偏旁出现的次数。

弄出了一个记录表。

为什么要拆这些文报。

而不是去印刷更值得的四书五经,圣贤之书。

原因还是,文报上的文章还是更白话一点。

比较适合一般人看。

像是四书五经那般古文一堆。

读书人自己看看就得了。

而且经书的字数过多。

他们这五个人怕是忙活三天。

都结束不了。

肯定还是文报这种日常读物更合适点。

到了第二天上课的时候。

康教见五人每个人都有些精神不振。

有点在昏昏欲睡的样子。

觉得他们怕是晚上都哪里风流了。

张洛五人一边顶着黑眼圈。

勉强将自己的一些问题问了出来。

课上康教谕没有追究什么。

给五人慢慢做了解答。

然后康教谕又出了一道。

四书里面比较常见的题目。

让五人试着解答一次。

五人考试的时候。

康教谕在主台上看着。

五人顶着疲惫写完后。

康教谕当场就进行了批改。

五个学生之中。

最被康教谕看好的张洛无需多说。

解答的很完美。

胡照年纪最大。

书读的最长久。

康教谕能看出胡照字写的不错。

但是对于题目的理解。

还是不够深沉。

这也和胡照从小看书。

没有了解要意。

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有关。

胡照这种情况。

考试的时候要是遇见常见的题目尚能答出。

加上字法优秀,还能加点分。

如果考官出的题目。

比较少众化,内容比较深奥。

胡照可能就做不出来了。

张胜文的脑瓜子比较活络。

但和胡照也有一样的毛病。

对经义的理解不够。

反倒是答题的时候。

老实参合上一点其他的思维。

要是遭遇的考官。

为人比较守旧。

也是很容易落榜的。

魏家弟弟魏安。

有着和张胜文一样的毛病。

老实写着写着。

往不相关的地方写去了。

五人中除去张洛。

魏家老大,魏康的水平算是最突出的。

解题思路比较优秀。

文章格式也很标准。

虽然也有点心学思维在里面。

但是能收得住。

把笔墨都用在解题上了。

最后康教谕又看了看张洛的卷子。


try{ggauto} catchex{}


初步文章很完美。

细看又觉的张洛的门道不少。

古话叫到字人相应。

这话其实不准确。

在康教谕看来。

一个人写的文章。

才更能反应这个人的本身。

像是康教谕的文章。

写的很工整不拖泥带水。

不喜欢用修饰词汇。

直接就把意思表达的很明确。

泉州学堂的姚院长则相反。

他的文章一堆的华丽词语。

喜欢借用典故。

其族弟在文章上则表现很有节奏。

内容时刻包含着戏乐感。

常人一看他的文章。

就知道他不是一般的文人。

但是张洛的文章就很特别。

在行事上,张洛的性格比较稳重。

百户卫所出身的他。

文章里却没有一点俗气。

甚至能说是有着气吞山河般的威慑。

康教谕能想到的。

就是张洛口中那位已经离世的家父。

他的家父定是位儒学大家。

张洛的文采都传承家父的。

康教谕反复观摩。

即觉的张洛的文章有些不对。

但对照之后。

文章格式方面没有一点问题。

理解方面也很到位。

算是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

这康教谕就搞不懂了。

明明张洛的文章很正确。

看不出跳跃感。

怎么和张洛交流起来的时候。

他总能讲出些新东西。

言语方面有点口无遮拦。

康教谕以前一直很担心。

张洛在考试的时候。

会写一些新奇思想到文章里。

但看了张洛的八股文之后。

康教谕总算安心了下来。

张洛写的很稳当。

他的八股文像是把答案印下来一样。

文章的核心思想。

和题目完全想对称。

只是阅卷官不是脑子抽了。

肯定能通过科举。

真要找出毛病来的话。

还是字稍微差了点。

看了这章卷子。

康教谕断定。

张洛现在去参加童试。

必能通过无疑。

五人都写完后。

康教谕给出了对应的意见。

然后把张洛的卷子单独拿了出来。

当做题目的标准答案。

给五人讲解起来。

待康教谕讲完。

被一个县学生员。

叫去处理县学事务后。

张洛朝着张胜文问道:

“胜文兄,我想找个会雕刻印刷的工匠。”

“城里哪里有这种人?”

张胜文一脸不解的看着张洛。

难不成张洛要造书吗?

福建一代出书的地方不少。

城里的印书工匠自然不少。

张胜文轻声说道:

“张洛兄,泉州府的书价在福建算不得贵。”

“卖书的铺子很多。”

“镇海卫想做这个生意怕是很难啊。”

张洛摇头道:

“不不不,胜文兄,我没打算现在印书。”

“就是想找个会雕刻印刷的工匠。”

不管是拆字工作。

还是排版的活。

仅凭张洛一级的印刷术技能。

都无法完全做好。

得请专业的工匠来更好些。

张洛也不怕其他人猜出来。

反正活字印刷这门技术。

宋代的时候已经有了。

技术本身工匠都会。

书里没有足够的文章。

文报自然办不起来。

张洛不会去顾虑。

工匠们和他抢生意。

张胜文知道张洛注意不少。

说道:

“这不是难事。”

“等会我和你一起去城外的小市看下。”

“找个会印书的工匠就行。”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