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都市言情 > 那年1981 > 96 草莽英雄

96 草莽英雄(1 / 1)




爷爷奶奶生起了炉子,老俩屋里整天满了来串门的老头老太太。
说白了就是蹭暖来了。
今年冬天很冷,老头老太太不禁冻,冻坏了就跑这里来暖和一阵儿。
而且老两口从关东回来,大女婿还给弄了二斤茉莉带回来。
爷爷比较慷慨。
来人就沏茶。
美其名曰尝尝大女婿给买的茶叶。
第一次是尝尝,第二次是再尝尝,第三次还要尝尝……
这年头虽然物资紧缺,但好处是但凡物资,都货真价实。
哪怕最便宜的茶叶,都没有农药化肥的残留和添加剂,以及偷工减料和过期产品一类。
什么东西都是精品。
泡上一壶茶叶,满屋里都是茉莉的清香。
喝着也十分绵柔顺口。
除了茶叶好,关键还是水好。
这年头家家户户都有暖壶了,但是暖壶里装的开水实在不咋地。
很少有炉子,开水基本来自大锅。
大锅里的开水也不是单独烧一锅开水灌暖壶。
那样功能太单一,浪费柴禾。
都是半锅水,水面以上架一副箅梁子,就是用方木做成的木架子。
箅梁上铺软箅子,软箅子是用高粱杆串起来的。
软箅子上就可以任意放干粮,地瓜,炖咸菜一类。
也有奢侈一回,碗里放咸鲅鱼和葱花,炖来下饭的。
这样一锅水的味道就更丰富了。
饭做好了把咸鱼和干粮先拿出来,锅里的水用舀子或者搪瓷茶缸灌到暖壶里。
这就是农村人俗称的“馏锅水”。
农村人往往胃酸过多,胃不舒服一类,跟常年喝馏锅水绝对有关。
甚至当天没喝完的也不舍得倒掉,第二天继续喝。
馏锅水,又是隔夜的,当然“风味更佳”了。
泡茶的话……反正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的操作。
爷爷奶奶屋里生着煤炉,上面坐着烧水壶,这可是专业烧水的工具。
烧出来的水纯净没杂味。
泡出来的茶叶味道,让太多老头老太太爱不释口。
看大伙爱不释口,赞不绝口,爷爷当然很有成就感啦。
和几个老头坐在炕上,靠着铺盖卷喝茶抽旱烟。
给大家讲关东的所见所闻。
十几天过去,关东的话题已经不再新鲜,老头老太太们的注意力明显不大集中。
这就需要一点提神的东西了。
爷爷又开始讲他当年杀土匪的往事。
当然,每次讲的时候,跟从前的太多版本总有少许不同,也有前后冲突的时候。
但毕竟这是战斗故事,而且是亲历者的讲述,总能扣人心弦。
于是老头老太太们抱着茶碗,听得大气不敢出。
奶奶却是听他开讲就想躺炕上枕着枕头。
大概躺炕上枕着枕头总有这种噪音伴睡,多年如一日,条件反射所致。
想归想,奶奶可是只要早上一下炕,白天几乎是不上炕的。
她个子不高,有点微胖,但也不是胖,就是长得结实。
不管穿得新旧,总是干干净净很利落,走路脚步又快,手脚麻利,整个人看起来就像一只虼蚤。
死老头在炕上吹牛逼,她里里外外忙个不停。
要过年了嘛,总有太多干不完的活儿。
还要时不时进来里屋看炉子,灌暖壶,给茶壶续水,顺带骂老头几句:
“少吹两句吧啊!耳朵都长茧子了!”
但这并不影响死老头勃勃的兴致。
有时候奶奶在外屋实在听的烦,就一掀门帘伸进脑袋:“别吹了,快出来看看谁来了,你那兄弟来看你了。”
爷爷才不信呢。
无非想忽悠他去院里溜达溜达,省得长时间坐炕上血脉不流通,下来以后会变得一瘸一拐。
爷爷这脚多少有点毛病。
一般看不出来,仔细观察他走路,会发现多少有点不大平衡。
尤其现在快六十了,腿脚没以前那么灵活,在炕上盘坐半天,下来的时候,他走路的不平衡就比较明显。
当然这都是小瑕疵。
英雄人物嘛,这是当年打土匪的时候受伤所致。
奶奶嘴里所谓的“你那兄弟”,是当年打土匪时候的难兄难弟。
跟爷爷是结拜的过命之交,这个村里人都知道。
这么多年了,两家走得一直相当密切。
就说反了刘黑七那年,爷爷还没成年,被一个土匪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土匪为什么追他?
只因为这小子身上背着个花包袱,一开始土匪以为追急了,这小子会扔下包袱先逃命。
没想到舍命不舍财,死也不扔。
后来慌不择路,爷爷跑着跑着跳进一个石坑。
所谓石坑,就是农民为了建房子打石头,打出来的一个大坑。
土匪高兴了,这回瓮中捉鳖,看你上哪跑,小崽子跑得挺快。
爷爷在石坑里发现,这回真是掉坑里了。
想往外爬也不容易,听着土匪得意的狂笑越来越近。
好在身处碎石当中,大小都有。
于是碎石像雨点一样从石坑里飞出来,也没有方向感,反正就是约摸着狂笑的方位,疯了一样往外扔石头。
后来“唉哟”一声惨叫,狂笑停止了。
这小子侧耳听了听,感觉这应该是骗自己的,于是飞石又雨点一样往外飞。
前后飞了多长时间无可考证,反正到了晚上,爷爷两条胳膊肿得比腿还粗。
到后来两条胳膊再也扔不动了,这才大着胆子爬上来查看,见那个土匪仰面躺在地上,脑袋那里好多血。
又扔了几块石头砸过去,砸在土匪身上也不动。
最后终于靠过去,发现有块石头砸巧了,也不知道是砸太阳穴上还是哪里,反正头破血流死了。
他得了不少财物,还缴获一把转轮火枪,以及大砍刀一把。
还得继续逃啊,因为漫山遍野还有好多土匪呢。
跑出几十里路以为脱险了,刚要松一口气,没想到又遭遇一个土匪。
居然复制了刚才的一幕,也是追一个舍命不舍财背着包袱的半大小子。
爷爷这回手里有武器了,感觉有了正面一拼的底气,让过那个半大小子,朝着土匪轰的一枪。
土匪一下子就扑倒在地。
爷爷也惨叫一声,抱着脚蹲在地上。
因为他用火枪的枪把对准了土匪,枪管冲地,轰的一枪打在自己脚上。
土匪听到枪响赶紧卧倒。
那半大小子还以为这位神枪英雄的枪法准,一枪命中了呢!
刚才土匪追得急,他都要被追死了,极恨。
现在一看土匪被打倒在地,抢过爷爷的大砍刀就冲上去,“补”了一刀。
又数刀毙之。
等他回过头来,才发现神枪英雄挂花了,被土匪一枪打伤了脚。
爷爷那时候也是半大小子,爱面子啊,怎么可能说出实情。
将错就错吧。
半大小子背着救命恩人一口气跑出十多里路,总算跑出了包围圈。
还积极的找地方给他疗伤。
也不知道谁救谁了!
反正这俩小子是患难兄弟总没错。
以后好得跟一个头似的。
还磕头拜了干兄弟。
逢年过节,喜事丧亡,跟亲兄弟一样来往。
双方不管谁的长辈去世,跟亲儿子一样的身份,披麻戴孝,陪灵送葬。
马上过年了,年前不会来。
正月里那是必须要互相走动的。
死老婆子老是提他那兄弟引诱他,让爷爷感觉想自己的老兄弟了。
老兄弟对茶兴趣一般,就是跟干兄弟一样,有酒瘾。
但是很遗憾,关东的大女婿没给弄到酒。
越快过年了,爷爷越是念叨,上哪淘换两张酒票呢?
小半年没见老兄弟了,这么多年还没半年不走动的先例呢,所以更想再见面的时候给兄弟一个惊喜。
可是这年头烟酒都是紧俏货,农民最多发点生活必需品的票,烟酒的票几乎不发。
爷爷跑大算盘子那里好几次,想不用酒票,可以多花点钱,买两瓶酒。
但是遭到拒绝。
让爷爷很生气,感觉大算盘子这人眼里只有钱,一点人情味儿都没有。
这事让嫡长孙知道了。
当天晚上下了班回来,提着两瓶酒给了爷爷。
爷爷大惊失色,一把就把两瓶酒抱在怀里不撒手了。
这副样子让奶奶笑话了好几天。
说死老头这点出息,比座山雕见了联络图还可笑。
爷爷问大孙子:“这酒是哪来的?”
“还能哪来的,夏山供销社买的。”大孙子回答,“总不会是抢的吧!”
“你哪来的酒票?”
“你孙子买东西还用票吗?”大孙子笑着把脸凑到爷爷面前,“你看看我的脸。”
爷爷瞅了半天:“你脸怎么了?”
“我脸上贴着金贴呢,买东西不用票。”
所谓的金贴,不过就是跟孙业委现在成了好朋友而已。
孙业委现在叫他“梁叔”。
一开始叫着有点憋屈。
自己三十多的人了,叫十八岁的毛头小子为叔。
不过师父的威严在那里,师父跟梁叔兄弟相称,自己总不能称呼师父的兄弟为“小梁”吧?
那不欺师灭祖了。
孙延成见徒弟确实有点不服气梁兄弟。
就对徒弟说,你梁叔帮了你师父很大忙,是师父的贵人。
师父的贵人就是你的贵人,你得好好孝敬他。
可徒弟心里总是有点拐不过弯儿来,看到梁叔那张还没褪尽稚气的脸就憋屈。
后来孙延成跟徒弟承诺,只要你发自内心的,孝敬你梁叔就跟孝敬你师父一样,师父答应教给你一招绝学。
那就是走梅花桩的不传秘诀。
孙业委一下子兴奋了,比小狗闻到肉骨头还兴奋。
因为他一直在院子里埋着九根圆木,成梅花桩形。
他在上面练梅花桩步。
但总是走得不是很准,常常掉下来。
也经常受伤。
磕得一瘸一拐的。
现在师父答应他,只要学会这个秘诀,以后再走梅花桩,无论走得多快,绝对不会受伤。
师父的每句话那就是信誉的保证啊。
孙业委当然高兴坏了。
于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把梁叔当师父一样对待。
整天缠着梁叔,要求梁叔买点紧俏物资,或者,要不要自行车票?
缝纫机票要几张?
过了一段时间,孙延成发现徒弟真的是发自内心了。
于是就把秘诀传给了徒弟。
弄来十八块青砖,每两块并在一起,立着埋进地里三分之二,地表露出三分之一的高度。
共九个桩位,成梅花桩状。
让徒弟在上面飞快的走。
果然,走得再快,掉下来也不会受伤。
只要别被砖头绊倒就没事。
就是徒弟心灵有点受伤。
但既然已经习惯了对梁叔的恭敬,渐渐成了本能,肯定没有再收回来的想法。
所以现在梁叔只要有钱,想买什么,只要供销社有的,他都能买。
爷爷用疑惑的眼神打量孙子半天。
说实话小半年不见,大孙子成长得太快了。
老两口从关东回来,都能开着公社书记才能坐的车去接站。
厂里分煤都是分给领导的,他居然也有份!
车接车送,这是公社领导的待遇。
家里生起煤炉,也就肥田他们几个才能做到。
现在想买酒就能买到两瓶酒,比他这位老英雄面子都大得多。
这位老头已经开始打算明年还要去关东了。
这回一下子住两年试试?

最新小说: 绝世高手 叶倾城陆云 凡人,睡个觉就成神 逐梦的云 都市之极品神厨 三少爷要逆天改命 为什么高中不能有趣? 海贼草帽团最强仓库管理员 司少甜妻,宠定了 道长请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