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都市言情 > 那年1981 > 132 吴厂长的好儿女

132 吴厂长的好儿女(1 / 1)




吴光荣进了医院也不是进了保险柜。
老张跟到了医院。
进医院就有理了?
老张比他大,都差点脑溢血了呢!
累死累活忙了一个月,人脑子差点累成狗脑子,不但一分钱没挣到,而且差点挣个脑溢血!
老张恼怒大了。
一开始吴光荣去找他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吴光荣说只要承包配料,每个月至少能挣三百块钱呢。
当然,老张这么大年纪了,又不是幼稚园的年龄,别人说什么他就听什么。
他也去跟木器厂原来的老工友打听过,虽然没有吴光荣说的那么夸张,但承包配料的收入确实极为惊人。
那个新来的工人梁进仓仅仅是个学徒,自从承包配料,第一个月发了二百多。
第二个月发了将近三百。
整个木器厂谁不让他羡慕得眼睛都成了小白兔啊!
再加上吴光荣是副厂长,承诺给老张背后支持。
并且为了打消老张的顾虑,都背后跟他签一个私人协议,完全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老张还挺感激吴副厂长呢。
感觉吴副厂长简直就是他的增福财神啊!
谁能想到增得都溢出来了,脑血!
吴副厂长本来就心衰气短,血压升高,被老张囔囔得也快要溢出来了,脑血。
权当先买个清静,让老婆拿了一百块钱给他。
老张拿到一个月的工资,立即就恢复了从前的劳动状况,下村给人打家具去了。
至于跟厂里签那合同……
这年头的人,对自己的信用和名声那是相当看重的。
一个人要是说话不算数,名声臭了,瞬间就会传遍十里八村。
那就再也没人敢跟你打交道了。
但是签合同就另当别论了。
因为现在的人跟公家没有契约精神。
前边那些年,好多政策都是朝令夕改,把老农民的契约精神给改没了。
尤其是供销社,让老百姓根本就不信契约。
今天说这东西可以收购,明天又不收了。
本来没说这东西要统购,但是突然来个统购,你自己就是养一只老母鸡都得拿供销社才能卖。
敢去别地方卖给你没收了。
供销社给的价格还不高,爱卖不卖,不卖回家掐死自己煮着吃去——只要你舍得吃。
老农民敢怒不敢言。
最离谱的是供销社让老农民入股。
只要你在供销社入了股,月月都有分红。
你想啊,供销社掌握着全部的生活资料,那是多挣钱的一个部门啊,突然跟你说只要你入股,就相当于供销社是你家开的。
挣了钱就分红给你。
股本还可以随时取。
老农民砸锅卖铁也去入股。
当月就拿到了分红,分了没几个月,就不大愿意分红了。
再后来,连股本都要不出来。
闹了一阵儿,股本才好容易退回来。
说好的分红呢?
也只有天知道了。
所以到现在,老农民跟老农民之间,那是一个唾沫一个钉,说话算话。
跟公家,反而毫无契约精神了,反正即使亏了,也是亏公家,又亏不到哪一个个人头上。
只要能赖过去,有的人反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呢。
当然老张从一开始没认为签了合同可以赖。
可是差点累死干一个月下来,发现不但没挣到钱,还要倒贴五六百,他就管不了那么多了,还是顾命要紧。
老张顾命去了,木器厂的车间里都要顾不过命来了。
没人给配料,怎么干?
随便去领材料吧,厂里又不允许。
只好到处找老张。
最后从下边村里一户人家把他找出来了。
那户老农民还死活拽着不让他走。
因为人家急着打家具娶儿媳妇,一天都耽搁不得。
好容易把老张拉到厂里,老张也不废话,挑明了说自己干不了这活儿。
至于那合同嘛,你们找吴光荣去。
因为这一切都有吴光荣承诺兜底。
说着老张拿出证据,他跟吴光荣签的私人合同。
展示完证据,老张又急匆匆给人打家具去了。
毕竟不能耽误俩年轻人入洞房不是。
厂里也不能拿老张怎么样。
因为是厂里的副厂长一手操作的,副厂长肯定能代表厂里,确实怨不到老张头上。
老张有证据在手,说走就走,配料那个岗位一下子空缺。
厂里只好先好把原先那个配料工给重新启用。
只能先将就用着,也不提承包那事了,勉为其难先别让车间停工。
看看等出去跑销售的梁进仓回来,他还能不能重新承包配料?
盼救星梁进仓返回的这几天,厂班子也没闲着,天天去公社医院“看望”吴光荣。
因为他的幕后操作,让厂里一个月就蒙受五百多块钱的损失,至少先把这个月的损失补上。
至于下个月的,那得月底结账以后再说。
一句话,老张那合同,厂里把责任都认定到吴光荣头上了。
如果吴光荣不服,去公社也好,去县里也好,都可以跟厂里打官司。
吴光荣血压一天比一天高。
头发都白了一大半。
他没有老张那么洒脱,说走就走。
他要走了,离开木器厂,也许合同那事就会不了了之。
可是,离开木器厂,全家人怎么生活?
吴光荣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最小,所以给惯坏了。
自从去年打断胳膊,就再也不上班。
后来厂里也不给他发工资了。
因为摇车打断了胳膊,算工伤,可以在一定期限内照发工资。
但不意味着厂里要养你老。
不发工资了,吴新刚依然不想去厂里上班。
除了不愿看到郑淑叶、孙延成、梁进仓,以及跟他们走得近的那些人,他还愁上班了。
在家每天搂着香暖可人的黄秋艳多好。
黄秋艳到现在也是一直没上班。
正月里俩人完婚,更是可以名正言顺整天搂着了。
没白没黑。
就像用水胶给粘成连体人了一样。
甚至太阳高照的大白天,婆婆去叫儿子儿媳吃午饭,都亲眼目睹不可描述的一幕。
都是成家立业的人了,哦,都是成家的人了,也该立业了,可他这样一天天不事生产,以后有了孩子,拿什么养活老婆孩子?
难道让你的父母养一辈子?
绝大部分的老农民,只要给儿子娶了媳妇,都会跟这个儿子分家。
吴光荣也很想把儿子分出去。
可是想到自己只有这一个儿子,分出去容易,等到自己老了,再合起来就难了。
就一直犹豫着,也理解年轻人刚结婚,新婚燕尔如胶似漆,没心思生产劳动,过一阵儿就好了。
其次家里还有一个女儿。
两个大女儿早就出嫁走了。
三女儿二十一了,还没婆家。
她有个人人羡慕的好工作,干供销社。
工资不低,可是一分钱都拿不回来,谁知道都买了什么?
反正从来不在本供销社买衣服,都是坐车去县城百货大楼买。
雪花膏一大桶一大桶的买。
花钱大手大脚惯了,整天嫌工资太低。
还嫌干供销社这个工作太累,整天在柜台后边站着,就跟坐监狱罚站一样。
还太下贱,就是来个三岁孩子拿着一分钱要买一块糖,你也得伺候他。
别看三女儿整天抱怨工作又累又下贱,其实吴新丽已经是夏山公社闻名遐迩的“四位大娘”之一了。
其他那三位分别是国营饭店一位卖饭的,收购站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还有一位,是吴新丽的同事。
看来供销社是大娘辈出的部门啊。
所谓“大娘”,就是工作态度极为恶劣。
你在她手里买点东西,简直能让她的言语给顶死。
那个不耐烦,比你纠缠了她八天八夜还要让她烦躁。
比方你来到柜台前跟她说:“同志你把手电筒拿给我看看。”
她就烦躁坏了:“你要看两节的还是三节的,到底买不买,不想买的话就别看。”
“同志,我肯定是想买啊!”
“想买你还看什么?拿钱就是。”
顾客在她面前,简直比犯人都没人权。
当然,烦躁还算态度好的时候。
态度不好的时候,你叫她好多声,她都装作没听见。
可是顾客又有什么办法?
你嫌她态度不好,不买了,不买了你用什么?
只此一家,别没地方买去。
你要是敢跟她顶撞,她不卖给你了。
顾客被当做犯人一样训过来斥过去,也只能默默忍着。
但是背后骂她,臭名远扬是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现在吴光荣家里的俩孩子。
哪个都不省心。
这个家,全靠吴光荣一个人撑着。
别人羡慕他当了这么多年的木器厂厂长,都估摸着他攒了个荷包。
荷包肯定是有荷包,就是里面没多少钱。
这次娶儿媳妇,为了支撑厂长的门面,他几乎是倾囊而出。
不管是车子,手表,电视,缝纫机,什么都给儿媳妇买上了。
好容易儿媳妇娶进门,吴光荣觉得总算可以缓一口气了吧?
没想到更大的花销来了。
厂里盯着,非要让他把这个月的承包费给补上不可。
将近六百块钱啊,可不是小数目。
而且这仅仅是一个月的数目。
下个月呢?
吴光荣别说手里没多少钱了,就是有钱,他肯定也不会往外拿。
可是儿子吴新刚早已经烦了。
他要求爸爸拿出那个钱来,等厂里再来要的时候,给他摔在脸上。
看着儿子那颐指气使,不服不忿的样子,吴光荣只觉得一口老血堵在喉咙口。
你以为你家开着银行呢?
大把大把的钱摔在人家脸上,想想就很过瘾。
可你有钱吗?
吴光荣跟他的老婆商量,要不要等梁进仓回来,求求他?
梁进仓承包配料的时候,每个月能省出那么多的钱,老张差点累死,却没有他的一半。
说明这里边有窍门。
梁进仓是掌握这个窍门的。
当初吴光荣只顾着眼红梁进仓挣那么多钱,没想到这么多。
通过竞标断了梁进仓的财路,吴光荣还一度沾沾自喜。
现在想来,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
事到如今,没有别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求梁进仓,把配料这个岗位再让给他。
吴新刚一听他爸这话,当时就毛了:
“爸,你说什么?
把这个岗位再让给他?
再让他一个月发三百多块钱去?
你糊涂了吗?
咱家跟他有仇啊,断他财路就对了,凭什么再把这块儿利润让给他?
坚决不行。
我这几天琢磨着怎么对付他呢,你还要去求他,想都别想。”
吴光荣要不是病体难支,真想跳起来,掐住小畜生的脖子顶到墙上,掐掐掐,一直掐到小畜生俩眼珠子都瞪出来为止。
你不是喜欢瞪眼吗,就让你瞪个够!
自己的儿子跟梁进仓,同样是十八九岁的大青年,为什么做人的差距就这么大呢?
儿媳妇黄秋艳坐在旁边,眼里闪动着亮光,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最新小说: 绝世高手 叶倾城陆云 凡人,睡个觉就成神 逐梦的云 都市之极品神厨 三少爷要逆天改命 为什么高中不能有趣? 海贼草帽团最强仓库管理员 司少甜妻,宠定了 道长请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