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女生耽美 > 犁汉 > 第二百八十六章:会兵

第二百八十六章:会兵(1 / 1)

杨典睡懵了,当什将朱南告诉他们被包围的时候,他有点没反应过来。


但很快外面的煊沸越来越大,外面的敌人显然举起了火炬,在黑暗中各种啸叫。


杨典再不敢耽误,穿上衣甲,连忙带着扈兵们走到营帐外围。


到这里,他才知道围着他们的究竟是什么人。


透着火光他看到一些披头散发,衣甲也破破烂烂的武团部曲,估计是几次大战中被打散的溃兵,然后在野外游荡成团。


但这些没了心气的残兵败勇不是只敢狩猎小的聚落吗?自己这里百人军士,他们竟然有这个胆子来捋虎须?


黑暗中,杨典也看不清到底来了多少敌人,后面是不是还有埋伏,所以他也只高声呵斥:


“别不长眼,咱这里的刀都比你们人多。不想死的都散开,不然撞在乃公刀山,保叫你做个枉死鬼。”


杨典雄厚的声音让对面的狩团明显发生了骚动。有些在虎视眈眈后,见这些兵子不好惹,只能不甘的退入了黑暗。


但有些显然饿慌了,或者有其他依凭的,不说话,但就是围着杨典他们不散。


见这些游团还不死心,边上的什将朱南恶狠狠的问杨典:


“屯将,我看这些人是饿疯了,不杀一批,不见血是不会散的。”


杨典摇了摇头,对朱南道:


“不行,太冒险了。黑里头谁知道这些狗奴后面还有什么人?不能让弟兄们冒这个险。”


想了会,杨典对朱南道:


“这样,我一会将队伍分成五个队,每队值半个时辰。现在到天亮差不多也就两三个时辰的样子,我先带扈兵守第一轮。就这样吧。”


朱南点了点头,就去喊几个队将去了。


一夜无事。很显然,对面的游团也吃不准这些兵子到底是什么来路,又有多少刀,也没敢进攻。


十月二十五日,天刚佛晓。


杨典瞪着布满血丝的眼睛,来到了帐区外,这时候对面的虚实他才看清了。而这一看,他不禁倒吸一口气。


只见他们帐区外,密密麻麻的挤着人,此刻皆倒在地上酣睡。而昨夜的些许篝火这时候也化为鸟鸟,显得格外荒凉。


杨典咽了一下口水,这些游团怕不是得上千啊。到底哪来的这么多人?


就在杨典惊诧的时候,对面也醒了,显然也看到了他们昨夜围的兵子的真实人数,一时间都大胆的围了上来。


杨典也是个凶人,这会被逼到墙角,狠劲也上来了。他率先拔出刀,然后全屯开始排列阵型,准备对这些游团发动进攻。


就在两边剑拔弩张之际,突然从游团的后面传来一阵虚弱的声音:


“对面可是太平道的黄巾兵?”


杨典他们泰山军的军衣都是一身黑,但为了展示他们和黄巾军的关系,他们也都一直头抹黄巾,所以不怪乎对面看到他们会这么问。


杨典朗声道:


“我们是从河南来的泰山军,你们是什么人?”


谁知道这句话直接引起了巨大的骚乱,很显然对面发生了很大的争执,随即就在杨典看不明白中,这千人的游团立马就分成了三股。


刚刚还结成一片和泰山军对峙的游团因为杨典的一句话给弄分裂了。


然后杨典看见有一股,明显还有残破衣甲的游团率先出走。然后又一股上来对杨典道:


“泰山军威震大河上下,谁人不知。弟兄们饿得急了,也不知道是贵军。所以冲撞了,我们这就走。”


杨典想了想,让扈兵去拉一车军粮来。


扈兵推着军粮到了对峙的中间,然后就撤回了。


杨典高声回对面:


“这是我们泰山军赠与各位好汉的军粮。我泰山军以后就留在本地了,正在漳水两岸建立屯点,各位好汉要是信得过,想给家里人个安生日子都可以去。而且你们去多少,收多收。”


杨典给这些人军粮是这样打算的。他虽然是本地人,但泰山军大多数人都不是,如果初来此地就给当地人一种逞威的感觉,那不利于他们和本地人打好关系。所以杨典就想出了怀柔的办法。


他们这些军粮都是从敖仓起出来的,这次为了去寻列人的黄巾部队,带了不少。所以用一车粟换一个宣传,不亏。


这朋友是怎么交出来的?就是出手阔绰,为人四海。


有这车粟开道,那伙游团明显热络了起来,甚至原先躲在后面的几个领头的也露着一口残牙,对杨典他们说些捧场话。


最后这些人赶忙推着粟车走了,至于杨典说的什么回漳水边去种地安家,这些领头的听了就忘了。


开玩笑,好不容易聚拢了这些人,要是去那劳什的屯点,那人不立马散了?他们没那么傻,不费一条命就拿一车粟,不亏。


但泰山军扎根邺城的消息,终落在所有人耳里。而这终究会传遍漳水沿岸的聚落,相信只要泰山军做出样子来,那人口重新回到屯点是早晚的事。


就这样,三拨人走了两拨,最后一拨人,从众排出一个带着黄巾头的粗壮汉子。他红着眼,蹬着杨典,颤巍巍道:


“你们真的是泰山军?”


杨典点了点头,然后他就见对面这个粗豪的汉子突然就哇哇大哭出来。


正在杨典纳闷之间,这汉子将自己来历说来了。


原来此人正是人公将军张梁的扈从将张谔。自从巨鹿城下,张梁战死,张谔就带着十几个扈兵逃出了军队,就在这漳水北岸浪荡。


原先,他是要去列人找张梁的弟子祭孙的,但因为卢植的河北汉军将之围了三重,他没办法入城,只能继续带着滚出来的游团浪荡。


经过大哭的发泄,张谔缓了过来,他对杨典说:


“带我去见你们的渠帅,我有要事禀告他。”


杨典为难的看着他,摇了摇头道:


“这恐怕不行,我也是有任务的。而且渠帅远在邺城,咱们没人手送你去那。”


这是杨典的回复,但他没说的是,我哪知道你是不是人公将军的扈兵啊,要是汉军死士,他将之送到渠帅那里,那不是完蛋了?






所以杨典直接拒绝了。


但这个张谔还是不死心,进一步紧逼道:


“你们是要去列人吧,那行,带上我,我要去见祭渠帅。”


见杨典还要否认决绝的样子,张谔直接威胁道:


“我有大事在身,你百般推诿,就不怕误了大事?到时候你百死莫赎。”


杨典暗骂一声麻烦,然后在要求张谔为他带队做向导后,也只能同意了。


就这样,张谔带着数百人的流团来就跟着杨典的先锋屯继续朝东开进。在路上,杨典也从张谔那里弄清楚了昨夜围他们的游团的来历。


自从河北乱战开始,这冀州就乱掉了,到处是活不下去的乞活游团。这魏郡北部的这一只本来都是附近活不下去的小游团报团取暖。


但后面随着巨鹿之战、列人之战几次大规模战事,不少汉军的逃兵和河北黄巾的逃兵都流落到这些游团中,并逐渐靠武力取得了指导权。


就像昨晚包围杨典的千人游团就可以分三类。当时率先跑掉的那股就是汉兵逃兵主导的。他们担心泰山军知道他们来历后,会歼灭他们,是以率先逃跑了。


而拿了杨典送的一车粟的那批是附近乡豪。他们和汉军的关系也不睦,因为他们有一批人就是从列人战场死里逃生出来的,知道汉军是如何不把他们命当命。


而最后一批就是张谔带的,他们多是穷苦或者亲太平道的。


听到这些,杨典还疑惑的问了下张谔:


“你们这些人,彼此都有怨,还能联合一起围我们?”


张谔悠悠说了句:


“还有什么过去的恩怨啊,能活着就已经要我们倾尽全力了。这次,不是我们实在没粮,也不会来寻你们这百人的晦气的。但没办法,人不吃饭,就会死。为了求活,谁还顾得了这些了。”


杨典点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毕竟他对这个自称人公将军扈从将的人还是有很大疑虑的。


单说一个,你作为人公将军的亲将,现在人公将军战死了,你还活着。这不就是逃兵吗?甚至严重点说,这就是弃主之辈。


对这种寡义廉耻之辈,他杨典没什么好谈的。


于是就在这种沉闷下,泰山军先锋屯大概走了十来里,来到一处土寨。


这土寨坐落在一片平坦的开阔地上,内里还有菜地。杨典一看这样子就知道这土寨肯定有来历。


你说为何?


这附近都被战火破坏成这样了,这寨子竟然还能安然无恙,这不正说明了问题?


杨典从张谔那了解到的也是这样,这家据说是一家姓冯的土豪,和邺城的冯家不出五服,所以河北汉兵都给一份体面,无人骚扰。


但这算落在杨典手上了,这种土豪正是他要打击的。


于是,杨典下令攻击,只两刻不到就杀进了寨子。这让边上观战的张谔有点咋舌。


这种传家的坞壁,虽小但坚。他们过往不是没打过,但也总是将之一围然后靠人命填,什么时候破的如此轻易的。


也正如此,张谔对泰山军的战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再次坚定了他的决心。


之后,泰山军先锋屯从这冯家寨里缴获了数十只羊,百只鸡,还有几百石粟。杨典也不亏自己人,忙让弟兄们杀羊宰鸡,弄一顿快活的午食。


张谔的那些游团也被杨典使唤来帮忙,在料理食物中,两队人关系亲近了不少。


炊烟鸟鸟,肉味混着粟饭味到底有多馋人,只让那些靠茎块草根果腹的乞活们幸福得直以为在天上。


很快,人人分得数今羊肉,两个鸡子。一大锅混着羊肉汤的粟饭传下去,众人用瓢吃个痛快,酣畅。


游团的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辈子值了。


一个时辰后,杨典带着队伍继续出发。而这一次,众人的士气饱腾,不少人还唱着本地的民谣野歌,顺着风,传得很远很远。


路上,他们又遇到了一个里社,但早已成了废墟,在路过里社中央的一处祠堂时,队伍内的人发现这祠堂还是一座祭祀黄天的祠堂。


于是,众人入了祠堂,拔了拔野草,稍微祭祀了下黄天,就继续出发了。


众人一走,几只野狐就从神岸中钻出,消失不见。


这次他们没走多久,后队的什将就奔向杨典,说原先那批游团又跟上来了,为首的就是之前的汉兵逃兵。


杨典望了望天色,让那什将继续警戒,然后他带着队伍继续往前赶,张谔告诉他,列人已经不远了,杨典不想在这里和那些残兵败勇浪费时间。


队伍继续走,很快后什就回报,说他们打了个反击,将那些人都撵走了。于是杨典就更加不管那些游团了。


尔后,杨典带队走到了一处溪河,这是漳水的一个小分支。像这类河流小溪在河北是星罗棋布。


汉时的河北还不全是平原,有很多低洼处。从太行山分下的水脉在低洼处汇聚就成了河流、湖泊。


而且河北边上还有黄河,黄河因为从源头向东流时经过黄土高坡带出大量泥沙。导致到了河北一带的平缓地区,水流下降,泥沙就沉积下来。这就导致下游河床高起,一旦黄河泛滥,就从两翼侧流,导致了黄河常常改道。


只东汉黄河就大改道一次,入海口从河北改道了山东。也正因为黄河时常泛滥,才为河北留下了丰厚的泥沙作为土壤,塑造了肥沃的河北。


杨典带人勘探了下水溪流,见才及膝,便决定队伍直接涉水过河。


可这人刚过一半,就从对岸杀来一波人,高喊:


“杀贼!”


杨典听到这声,以为还是之前那批妄为胆大的残兵游团,于是怒火中烧,拔出刀大骂:


“真当乃公泥捏的,今日不杀个血流成河,他们是不知道怕的。”


但就在他带人涉水要过的时候,边上的张谔突然奔到前面去,然后边走边喊:


“自己人,都是自己人。”


却是原来张谔眼神好,看到对面也缠着黄巾头,赶忙上来制止。


就这样,杨典的先锋屯终于联系上了列人的青州黄巾,一场火拼就这样消弥了。

最新小说: 异世界收租:精灵太太真狡猾! 灾后第六年,我靠发豆芽攒下农场 回到盛唐做武夫 神明非要逼我谈恋爱 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沧海无天,那我便是天 家父李承乾,距离造反剩三月 四合院:开局进入陶瓷厂 这个顶流他神经病! 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