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女生耽美 > 犁汉 > 第四百九十一章:税赋

第四百九十一章:税赋(1 / 1)

夏日炎炎,人不堪受,卢毓三人所在的这支旅人走了一会也开始到林荫处休息。


这条官道是河北东西向的横道,是河朔连同青徐海岱之地的要道,所以道路一直得到了很好的维护。


就比如这会正给卢毓三人遮蔽凉荫的大柏木据说就是光武年间手植,距今已经有二百年了。


前人们种植的绿木不能让时人享受任何福利,却可以为代代后辈遮蔽凉荫。


愿意为后事计,能为后事计,也许这就是这个民族的传承吧。


坐在凉荫下,享受着清风徐徐,队伍里就有人开始闲聊起来。


而卢毓三人这时候却不说话,只是一边用水,一边听着这些旅人聊着天南海北。这些人走南闯北自然是有一番见识的,所以卢毓三人倒也听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其中最让卢毓注意的就是两个穿着得体的旅人所聊的,他们一个来自魏郡、一个来自中山。


那个魏郡人和那个中山人应该是有一定阅历和见识的,所以二人聊的话题也比较深。


其中魏郡人就讲了一个事,就是魏郡现在正在开展的收税改革,这项政务还只是在魏郡开展,所以那中山人就问了很多这方面的事。


如今的河北人,尤其是走南闯北者皆重视商旅队伍中的魏郡人。这并不只是因为魏郡人是王业安地,更因为这些人普遍都见识不凡。


这种变化是和只在魏郡辖内展开的宣教一事有关的。


泰山军一直很重视宣教事物,早在老泰山时期,就设置宣教吏,教泰山子弟读书认字。


而之后泰山军每每建设根据地,就会将识字,政策教育推行下去。


普遍的教育有,“耕者有其田”、“劳动过上好日子”等等口号,就是教育基层黔首们向善、向生产。


而识字这项上,泰山军也做的不错。一般会将稚童集合到一起学习认字。而成年人一般各有生活要奔波,就日常听宣教使宣讲。


春秋两季为农民们最忙的时候,这个时候普遍以生产耕作为优先。而一旦到了冬季,乡公所就会集体教黔首们识字。


只是这些宣教活动所需要的识字群体太多,以至于目前还只能在魏郡一带推广。等魏郡的识字率上来后,就能慢慢延展到周边郡县。


这种发展路径被张冲形象地称为摊大饼。


所以现在的魏郡就短暂地享受着这一政策的红利。


相比于其他郡县的行商们,来自魏郡的行商们常常能发惊人之语,他们对泰山军的政策更能理解也更认同。


所以,这会当这名魏郡行商开始讲当地推行的赋制改革,其他人渐渐不说话了,都用心听这人讲。


这些来自各乡社的行商们当然明白,此政既然会在魏郡推行,那以后就会推行到其他各地。而赋税又和所有人息息相关,他们又怎能不用心听呢?


只听此人当先就感叹了一句:


“咱们大王真的是圣人在世,此政一出,咱们这些小民就真的安心了。”


随后这名魏郡行商就细细为众人介绍了如今魏郡一带的变化。


和众人以为魏郡在行的是轻徭薄役不同,行商讲的魏郡黔首们却行的是重赋。


用那行商自己的话来说,过去汉室在河北的时候,他们里社的税赋是二十税一。但现在呢,泰山军来了后,他们是十税一。


这下子众人奇了,这税涨了,怎么那行商还说这是仁政呢?


但等魏郡行商自己讲完后,众人才恍然大悟。


只是这会,角落一边的刘德然在内心嘿然一笑,心里充满了对这些无知黔首们的优越感。


他当然知道为何泰山军要在魏郡行苛捐重税了。


你也不看看那泰山军在乡社做的一件件事,哪个不要人,哪个不要钱米?


那些愚昧的下民们觉得分上田就是好日子了?但却不看看,没有地方乡贤的保护,那些税吏不将你们这些下民吸血抽髓?


刘德然早就说了,过去为何汉室是三十税一?就是因为他们没办法控制乡社。这些地方上的乡贤们保护着乡里不被税吏们欺负。


如税吏如何收税?就是通过丈量田亩的方式。其中一个方法叫步丈法。


古代亩数就是按照步距来计算的。汉一亩就是长二十四步,宽十步。汉是按照三十税一的标准。


所以对于一个十亩地,税吏们就只需要用脚走八步,然后说这八步地里的粮食都是国家的。


但这种方式收税还是过于粗犷了,有些私田开发并不会按照这个亩制来开田,所以税吏们几乎没办法对这些私开发的田亩收上税。


所以就开始出现清量土地,编造图册的方式来核查田地。


但这事并不好做,因为地方豪强们会对抗这种行为。如光武定天下后,就实行全国土地的清量,但很快就遭受地方上的叛变。


最后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这事也算是刘德然所言乡贤对乡人们的庇护作用的佐证。


而且该说不说,这种编造图册的难度之大,并不是说说的。


费钱、费时、费力。


非得有一个精干的团队去执行下去。而以前汉室只能用地方上的乡吏们做这事,但这些人又普遍是来自于当地豪族和乡贤们,如何会用心推这事?


所以刘德然认为,汉室之税低,皆是乡贤之功。


但现在呢?合该你魏郡黔首们倒霉。因为过往保护他们的乡贤们都被他们自己打倒了。


就好像他现在坐着的这棵大柏树,因为二百年的成长,有点树根已经长出来,蔓延到了路基了。


这个时候呢,你不想着将那些树根砍了,却想着将这树全撅了。


等你们这些人高高兴兴的砍了树,最后却发现已经没有参天巨木给你们这些旅人遮风挡雨了。


何其愚蠢!


再加上,即便是刘德然对泰山军充满了厌恶,但他还是得承认人家确实比汉室要厉害多了。


过往地方钳制汉室触角的手段,对人家泰山军压根没用。


人家泰山军直接就从分田开始。


所有土地都归乡公所,然后由乡社吏来分。


这些人既被上所监督不敢滥权,又熟悉地方情况。所以泰山军毫不费力的就建立了地方上的户籍和田亩册表。


所以你家里有多少田,人家泰山军一清二楚,你如何能躲?


而且人家泰山军搞这么一摊事,需要的钱粮就更多。那这多余的钱粮哪里来?还是从你们这些细民身上吸?


他刘德然虽然没接触过地方的庶务,但他小师弟卢毓有啊。


用他小师弟的话说,在过去河北的吏民比是六十民养一军政吏,这种情况下上下都能接受。


但现在呢,你泰山军各种小吏人数不知道比汉室事情膨胀了多少倍。宣教是好,要吏不?互助是好,要吏不?劝农更好,但要不要吏?






你泰山军哪项政策不要这些最基层的小吏来做事,最后你这小吏的人数得要多少?


就刘德然自己看到的,幽州还算了,那里各项政策还没有落实多少。但冀州不同,这里被泰山军经营得和老地一样,各项政策轮番上。


过去一个乡社,也就是三老、啬夫、游徼等几个乡吏。其中三老还都不算编制,不领俸秩。


而现在,一个泰山军的乡公所,杂七杂八的人数加起来就是十几人,都是领俸秩的在编吏,这就是四五倍的膨胀。


所以此时刘德然嘿然一笑,鄙薄这些河北黔首:


“让你们这些人和泰山贼为虎作伥,苦日子在后头呢!”


但突然,那魏郡行商后面的话,却打了刘德然的脸,让他难看到了极点。


却见那行商,嘿嘿一笑,以一种鄙夷的口吻说下了这番话:


“咱们可不是那些五谷不分的贵人们,以为汉室给咱们三十税一就真的是这样了。先说咱们里社过去的佃户,这些人是不交税赋给汉室,但他们交田租给地头们呀。那些地头哪个不是催逼于下,恨不得将那些佃户的口粮都给夺走。但现在这些人却在咱们泰山军的帮助下拥有了土地,还只要交十之一,其他的不用再交。你说是不是大德政!”


一众行商嘿然点头,齐呼:


“大德政!”


魏郡行商大感痛快,再次摇摆着脑袋,说:


“咱们再提那些过去的自耕户,这些人总有自己的土地的了吧,能享受三十税一吧。但真的想得美!对,你田赋是只交三十税一,但你还有各种其他名目。什么算钱你要不要交,口钱你要不要交?然后再加上各种名目的摊派,你汉室不比那些地头拿的少。我父就是当年上面要咱家交平羌赋的时候,被逼死的。我就搞不懂,你西人遭乱和咱们北人有什么关系!凭什么让咱们卖儿卖女去养你们!”


说到这里,这行商还有点哽咽了。


说到底,过去的河北黎庶们太苦了,他们哪个没受过这灾?家里哪个人没被上面的苛政给逼死过亲人?


所以,一时间众行商皆愀然,唯有刘德然三人颇为尴尬。


那魏郡行商继续道:


“但自咱们泰山军来了之后,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来就给咱们分地,这就是直接予,然后就给咱们定了一个横线,不管后面如何,就收咱们十之一的税赋。以后什么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统统没有。而且要我说,现在乡公所的乡吏们比过去好多了,是真的对咱们客气,也办事!”


这句话惹得众人一阵大笑,他们当然明白眼前这魏郡人的意思。


随着泰山军清理地方乡社吏,很是抓了一批祸害。最后剩下的和提拔上去的,都是有良心的。


这种良心是和过去那些虎狼吏相比的。以前那些地方小吏,又贪又不办事,简直就是蠹虫。


这时候,下面有人插话:


“还不是被泰山军收拾了,但我看啊,这种就长不了。我就没见过不吃腥的猫,也没见过不偷吃米的硕鼠。”


那魏郡行商听到这话后,学着老家的宣教吏的样子,把手往下一挥,掷地有声道:


“这话咱之前也问过,但后面咱乡里的宣教吏咋说的,人家说了,人收拾你一次,就能收拾你两次。谁敢偷,咱泰山军的刀子就敢砍人!就看你是偷得快还是咱们砍得快!”


这话说的下面一众人大声叫好。


他们这些人不怕日子过,就怕日子没盼头。而现在啊,这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但这个时候却有不和谐的声音冒出来了。却是再也无法容忍这些行商“愚蠢”的观念,刘德然直接站起来就嘲讽道:


“尔等为牛马,却觉得吃尔等牛马的人会怜惜你们!真是愚不可及。过去你们有地方宗族和乡贤撑腰,即便遇到颟顸税吏了,也能团结在一起抗税!但现在呢?你们被分成一户一户,人家泰山军现在抽你十之税一,但后面发现不够用了,人家要加税,你们能怎么办?再往后面说,即便上面不加税,但小吏要想欺诈蒙蔽、敲诈勒索、中饱私囊,尔等能如何?还不是再祈求乡贤们再回来?”


看到一众人被他说的哑口无言,刘德然自觉地赢了话头,随后就用一种痛心疾首的表情道:


“但乡贤们还能回来吗?回不来了!你们选的嘛,大智者!”


但刘德然很快就被那魏郡行商给回骂了过去。


他先是上下打量了一下刘德然的衣着,见其一副士子打扮,然后了然道:


“你个大头巾,你懂个啥!你这种人念念经也就算了,你懂咱们农人?还一副为咱们好的样子。你知道咱们魏郡地方上是怎么收粮税吗?”


也存了卖弄的意思,这行商转头就对众人道:


“那大头巾说的这些,人家泰山军的人不知道?所以人家一开始就绝了基层小吏上下其手的机会。人家泰山军一旦上面下来了收税的任务,就会有人下来到乡社里帮忙征收。有人称米,有人造册,还有人专门缴粮入仓。最后还要从下到上层层交令。”


“就拿咱那社来说吧。人家乡里的人到了社吏后,就会招全社大伙一起到场子上开会,讲为啥要收这个税,就是用来建水利,供军队的。有了水利有了军队,咱们才能越过越好,不会再被盗贼劫掠。所以这个米咱们该不该交?”


众人齐呼:


“该交!”


有众人鼓气,那魏郡行商再次支棱起来,直接指着刘德然:


“这些米交上去最后还是用在咱们头上,这米有啥不能交的?要是和汉室那样,给那些贪官污吏们吃得脑满肥肠,我一粒米都不交。但人家泰山军就不给这些人机会!你知道人家怎么收米的?”


这时候刘德然也好奇了,他默默在听。


“咱们那个社都是直接分配到户,就是一户出多少米算得清清楚楚,人家量好米后,直接就入粮库。这里面,社吏们压根就没机会参与。都沾不到边,那些小吏怎么贪?”


见刘德然又要说话,那人直接打断:


“就知道你这个大头巾不服气,你是不是要说,米入了库怎么就不能贪了?但这和咱们有什么关系?咱们交了定额就行了,人泰山军甚至连路上的耗羡都给咱们省掉了。就问这样你服不服?你汉室在的时候,能做到这个?”


刘德然一时气急,说不出话了,然后众行商们就笑得更畅快了。


但这个时候,一直不说话的郑益突然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


“人呐,千百年都一样,别把泰山军想得太厉害了。说啥就是啥的话,汉室会到这个地步?”


这下子众行商不服气了,正要与这人再辩。


却在这时,一股烟尘从后方升起,众人再没心思辩了,忙收拾东西就避过大道。


很快,一支步伐严整的军旅就从西面开了过来。


只看旗帜上写着“甘陵”二字,就知道这是一支泰山军的地方镇兵。


谁也不知道这支镇兵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最新小说: 南朝不殆录 我的女友是妖魔鬼怪 异世召唤:帝王崛起之路 御灵境主 神工开物! 重生了谁还当明星 警察故事2050 大小姐只想搞钱 从斗罗开始的自我奋斗 异世界收租:精灵太太真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