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女生耽美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239章:苏良新作《论三不足说》,王安石娘家人发飙!

第0239章:苏良新作《论三不足说》,王安石娘家人发飙!(1 / 1)



苏良向赵祯讲明拯救王安石之策后,便离开了禁中。


而此刻。


王安石的“三不足”说,已经传遍了整座汴京城。


书生士子们纷纷行动。


在这一刻,骂王安石就相当于替圣人传道,相当于正义的化身,是与天下士大夫官员为伍。


在一些反对市易法商贾的造势下,咒骂者如云。


曾经骂“苏良乱天下”那拨人依旧冲在最前面,将骂词改为了“王安石乱天下”。


这些人向来没有什么立场。


他们就是随大流,出风头,变脸比翻书都快。


与此同时。


王安石也收到了赵祯的手谕:禁足家中,不得外出。


如此做,自然是为了护王安石安全。


……


入夜。


刘记书铺,刘长耳在柜台上打着瞌睡。


刘长耳乃是皇城司探子的消息,并不被诸多人知晓,故而他还守着书铺,还售卖着民间小报。


这时,苏良大步走了进来,在他耳边高声道:“走水了!走水了!”


唰!


刘长耳瞬间清醒,当即就提起了一旁的茶壶。


不远处,两个伙计也急奔过来。


刘长耳一看是苏良,又看周围没有火情,不由得长呼一口气,道:“景明,你吓死我了!”


“来你这里蹭杯茶,顺便找你帮个忙。”苏良笑着说道。


随即,刘长耳将苏良请到了后厅茶室。


当下,刘长耳依旧会为苏良提供各种消息,苏良也会给他透露一些朝堂里非机密的趣闻。


与往昔的交往,并无差异。


二人分别坐下后,苏良将一张手稿放在桌子上。


“刘兄,今晚恐怕伱不能入睡了,麻烦您将此文章刻印或抄录数百份,越多越好,从明日开始将其传发到汴京街头,三日内,必须让汴京城识字的百姓尽皆知晓。”


刘长耳拿起苏良的手稿,定睛一看,不由得愣住了。


“景明……你……千万别想不开啊,变法司没了一个王安石还能运转,若没了你,就彻底瘫痪了,你这些话,会逼得百姓转而攻击你的!”


苏良这篇手稿,名为:《论三不足说》。


正是苏良力挺王安石之作,也是苏良拯救王安石的第一条策略。


苏良从怀里又拿出一个信封,递给刘长耳。


刘长耳看到信封上的封泥,不由得大吃一惊。


此乃皇城司与其通传信息的封泥记号,独一无二,根本不可能伪造。


他打开一看,瞬间傻住了,过了数息才清醒过来,然后不可思议地说道:“景明,你到底是用什么办法说服官家让你撰写刻印这类引火上身的文章的?太牛了!”


苏良微微一笑,道:“现在能刻印不?”


“能,能。我……我现在就吩咐下去!”刘长耳拿着苏良的手稿便朝着后院奔去。


……


翌日,清晨。


文彦博和夏竦皆上奏请求廷议王安石之事,以平朝堂官员与民间书生的愤怨之声。


但赵祯称,他已派皇城司彻查此事,待调查清楚后再议。


文彦博、夏竦等都有些懵。


王安石说出此话时,有多人见证,根本无须查。


夏竦再上奏疏,并弹劾台谏无人上谏,是为失职包庇,但却被赵祯直接压了下来。


这一刻,变法司众人依照苏良的要求都未发言。


而台谏无人发声,则是赵祯不让他们发声。


近午时。


苏良新作《论三不足说》,在汴京城的茶楼酒肆快速传播了起来。


苏良此文,力挺王安石,且对三不足说提供了诸多论据。


“天道远,人道迩,不可盲目信天而忘却人道,可修人事以应天,修政以救灾,却不可因灾而废正事。”


“太祖、太宗、先帝,数次修敕法令,若法恒定,子孙世世代代守之即可,何须屡屡改之,法须应时而立……”


“若行事皆合义理,又何须顾恤人言。商鞅道: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变法之期,凡富国富民之策,皆可行之……”


……


苏良这篇文,乃是站在变法的角度,诠释了王安石讲述此话的初衷。


这篇文不是让士大夫官员们看的,也不是让那些固执的书生士子看的,而是让汴京城的大多数百姓看的。


全宋变法,维护了他们的利益。


而王安石说出此话,更是为了巩固他们的利益。


不到半日,便有百姓开始为王安石说话了。


这就是苏良的目的。


将事情闹大,将百姓的声音放大。






将王安石说此话的初衷建立在全宋变法之上。


而后他再参与进去,尽可能减少此话造成的负面影响。


当然。


也有一些人看到这篇《论三不足说》时,则是甚为不满。


“狡辩,诡辩,苏良完全就是为了救下王安石而胡说八道!”


“刘兄,咱们可速速上奏弹劾苏良,这乃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真以为自己是大宋第一宠臣,竟然敢来趟这趟浑水,为所欲为!”


“苏良意在裹挟民意,不可让其得逞,王安石犯下如此大错,官家不可能为了苏良而保他!”


……


一时间,苏良也被一众朝臣弹劾。


相对于搞掉王安石,很多臣子更愿意看到苏良下台或外放。


但苏良有官家撑腰,且句句有理有据,并不惧这种弹劾。


王安石通过家人看到苏良的文章后,不由得激动地两眼噙泪,喃喃道:“景明,吾知己也!”


官员弹劾,书生咒骂,对苏良并没有太大影响。


此刻,苏良正在市易务衙门看着泥瓦匠修墙、修门。


门外的罢市的商人、罢工的工人全都离开了。


不过,是被动离开。


工人们数日无事,都快急疯了。


曹佾命人告知这些工人,南郊市集急缺力工,日酬高于这些商人给出的两倍。


工人们一涌而去,瞬间跑了个精光。


这些底层的老百姓,很多并不懂变法,谁让他们吃饱饭,他们便跟谁,谁不让他们吃饱饭,他们便骂谁。


商人们缺少了工人,一下子没了底气。


而这时,开封府衙差以查商税为由,将商人们全都带到了开封府。


很多商人听到“查商税”,脸色都变了。


在王尧臣和苏良的维持下,修改过后的市易法仍正常运行,渐渐被许多商人接受。


苏良还在门前挂了一个信箱。


所有对市易务有意见的商人皆可呈递信书反映。


……


两日后。


民间的舆论渐渐发生了反转。


很多百姓看过苏良的《论三不足说》后,皆认为王安石乃是为了变法而言,非大过错,不应重罚。


令苏良意料之外的是。


汴京城还有十几位来自齐州的商人,这些商人身受王安石大恩。


在客栈中听到有人辱骂王安石,当即就动手了。


京东路民风彪悍,爱打也能打。


一顿拳脚下来,将那些嚼舌根的打得都站不起身来。


而后,齐州的商人们在静等开封府来拘的时候,还放了一句狠话。


“所有的齐州百姓都是王知州的娘家人,你们谁骂他就是骂我们,来一个我们就揍一个!”


紧接着,双方便都去开封府承认错误去了。


但这一架,直接将王安石的名气打出来了。


数名百姓因曾经的知州挨骂,不惜对辱骂者大打出手,且甘心受杖刑入狱。


这是对一名官员政绩最好的宣传。


这一架,也使得辱骂王安石的人没有那么猖獗了。


与此同时。


景明社的姑娘们也在暗中散布苏良为全宋变法而言的言论,引起了许多百姓的共鸣。


漂亮又善良的姑娘说话,总是更易令人信服。


论舆论战,还真没有几人能比得上苏良。


……


而此刻。


垂拱殿的奏疏已经堆了有半人多高。


一些官员也渐渐明白了圣意。


官家是欲将此事放一放,待愤懑之声减弱了一些,再众议此事。


枢密院内。


夏竦眯着眼睛,看向下方的几个忠心的枢臣。


“接着弹劾,先把王安石搞下去,他犯下如此大罪,岂是一篇文章能挽回的,王安石必须免职!”


在夏竦眼里,王安石就是攻击力稍弱一些的苏良。


且王安石曾弹劾过他,称他老迈无德。


夏竦心眼较小,非常记仇。


当年因石介骂他,他差点儿掘开石介的坟,而今抓住了王安石的把柄,他自然愿意踩上一脚。


五日后,清晨。


赵祯宣布,午后廷议“王安石三不足说”之事。


之所以拖延了五日,也是苏良安排好的。


因为就要今晨,京东路安抚使、知青州富弼,呈递上来了一份奏疏,其名为:《齐州升府札子》。


此札子细列了王安石、司马光二人在齐州的种种政绩,并认定当下齐州已有升府资格,建议将齐州升为济南府。







最新小说: 吞噬星空:肉身成圣 心愿归宿 我家娘子有秘密 重生的我选择与天后领证 斗魂:绝世无双! 从鲤鱼开始成为大龙神 美利坚人上人 我的祖父是秦始皇 我的书友龙傲天 诸天纪:我孙儿石昊有祭道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