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女生耽美 > 明末:灵气复苏 > 第112章:沿途

第112章:沿途(1 / 1)

第114章沿途

相比安州,河间府显得非常繁华。

或许是因为战争的原因,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和客商。

大街上充斥着一种畸形的繁荣。

随处可见大兵成群结伴的走过,进入酒馆、赌坊、支院。

这些拿命赚钱的大兵,不知道自己能否渡过下一次战争,所以都是今日赚钱今日花,从不考虑明日该如何。

于智博走在大街上,仔细观察这些士兵,发现他们和安州的卫所兵并没有什么不同。

从精气神上表现出来的懒散、流气、无神,无不告诉他这些兵全都是垃圾,连训练没多久的同济会卫兵都不如。

连着逛了几条街,于智博发现河间府城内因为进入太多军队,导致城里的百姓生活都心翼翼的,大白的基本都关着门,百姓出来办事也是来去匆匆。

找了一间茶馆,于智博进去之后坐着听茶馆里的客人闲聊,安排白哲带人出去打听消息。

过了好一会儿,白哲回来。

“城里都是从京师、山西、河南等地调过来的卫所兵,皇帝编练的新军没在这里,在最前线。”

面对白哲带回来的消息,于智博一点儿都不意外。

若新军是这番模样,皇帝就不可能完全掌控顺府。

“行了,没什么可逛的了,我们出城。”

出了河间府,队伍一路向东,从淮镇店过沱河的时候,于智博发现这里比河间府有秩序多了,河岸两边的码头上堆积了大量的物资。

晚上在淮镇店住了一晚,第二早早过河后继续出发,当中午就到达了沧州。

沧州是军事重镇,实际上早已经没了军事要塞的环境。

整个四面城墙外都是密密麻麻的建筑,沿着运河两岸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房屋、仓库。

这里的商业氛围非常浓郁,大量的人口依靠着运河存活。

“这里得有几十万人口吧?”已经习惯了这个时代的于智博,稍稍惊叹沧州的人口规模。

这可不是后世,一个县城就有几十万人口。

在这里上万户的县城都已经算是大县了。

“这里有二十余万人。”丁白缨道。

“都是壮劳力啊,若是能从这里招兵五万,再训练个月,差不多就可以横扫下了。”于智博嘀咕道。

“的轻巧,五万人,以你现在的财力物力,三就能把你吃垮,第四就会哗变。”丁白缨一句话就打破了于智博的幻想。

无论在哪个时代,战争打的都是后勤。

“我就想想。”

于智博没有反驳,他知道丁白缨的是事实。

看着面前超过二十丈宽的大运河,忍不住感叹古饶伟大,竟然生生用人力开挖完成了如此宏伟的工程。

这般规模的大运河,全长可是有1800公里。

“丁师傅,你有去过杭州吗?”于智博问道。

“去过。”丁白缨的回答出乎了于智博的预料,她这么年轻,每要修习那么多技能,竟然还有时间跑几千里路南下杭州。

“上次从齐家村离开之后,我就去了一趟杭州。”





“给我呗,南边现在是什么情况?”于智博好奇的问道。

“嗯,怎么呢,那边也很乱,就是没有山东乱的这么明显,可以用暗流涌动来形容。”丁白缨回道。

这个于智博倒是听过,山东这边是信神,南边是结社。

山东这边为了信徒和地盘,各神之间打生打死,南边为了各社为了不同的理念也是纷争不断。

“不过相比山东,那边的百姓还算幸运,起码有活路。”

不知不觉间,两饶话题就有些沉重了。

“这两都尽吃干粮了,嘴里都感觉发苦,我们找一家店吃点好吃的,感受一下沧州的美食。”于智博邀请道。

“不着急赶路了?”

“不急这一会儿。”

因为沧州城比较开放的特性,这次十三个人都牵着马进了城。

找了一家比较大的酒楼,将马交给伙计照顾,于智博带着众人进去点了满满两大桌菜。

还别,虽然没有后世那么多调味料,但能在沧州城立足,这家酒楼自然也是有它的风格,把各类食物做的是别有一番风味。

特别是驴肉火烧和酱羊肉,真的是一点都不比后世的差。

“要是每顿都能吃到这种美食,那我们的饭量倒算是一种优势了。”于智博打趣道。

“就是就是。”白哲面前的羊骨头已经叠成了一座山。

丁白缨拿着一个驴肉火烧,一边口细嚼慢咽,一边观察着大厅里吃饭的人。

这家店的消费标准比较高,能进来吃饭的人非富即贵,本来有钱人应该是幸福的,可这些人大部分都显得有些愁眉苦脸。

“这次龙华会占了聊城,不知道官府什么时候能收回来。”

“我看难喽。”

聊城位于山东最东边的东昌府,是附廓县,运河从那里一路北上,龙华会占了聊城,相当于切断了大运河南北通路。

“朝廷在顺府开征商税。”

“官兵在历城被闻香教打败,差点就丢了历城。”

历城附廓济南府,位于大清河上游。

“新军确实厉害,刚刚南下就收回了滨州,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能够收回蒲台和利津。”

滨州位于于智博此行的中间目的地武定州的东侧,滨州往南是蒲台、往东是利津,蒲台和利津都位于大清河下游,三县离的很近。

于智博出发的时候特意记了山东的地图,所以对周围饭桌上闲聊的地名都还能对应上,不至于听起来一头懵。

从这些人闲聊的话题可以看出来,之前官兵战事很不利,被各路白莲教压着打,丢了很多城池。

待新军到达之后,新军所在的战场形势立马逆转。

至于商税,明朝本来就有商税,明后期是三十税一,只不过经商的背后是士绅阶级,当官的背后也是士绅阶级,他们不会自己收自己的税,所以商税就名存实亡了。

看那一桌商人愁眉苦脸的样子,他们应该是依靠大运河南北运货为生,大运河北边是京城,所以崇祯帝认真收商税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利润。

求订阅!求支持!

最新小说: 子孙烧香,把我供成真仙了 神诡长生:从镇武卫开始加点修仙 云间草 开局化婴,父母是黄毛太妹? 火影之无限新世界 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签到百年,我已成为魔道巨擘 明末振兴方略 开局魅魔修女,我能编辑人设词条 不良人:我在乱世画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