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三百七十章 坚持与反对

第三百七十章 坚持与反对(2 / 2)

本身扩军的压力,也是相当的大。而且作为去年日军扫荡的重点地区,晋察冀军区在去年日军持续近一年的疯狂大扫荡之中,也损失了大量的人口。原本就不富裕的人口数量,现在显得更加紧张。

而其新解放又都不是人口密集的地区,甚至人口总数相加比不上一个原来的冀中军区的两个县。再加上自身所需扩编部队,同样所需的新兵数量。这么一来中央的这个要求,带来的负担可就相当的重。作为军政主官,他们不能不考虑各自根据地的承受能力。

但不管怎么说,为难归为难,几位老帅还是都很大肚。对于中央的要求,也没有打折扣的都承诺下来。保证十月份之前,为抗联动员十万名新兵。这也算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吧。都承了东北方面这么大的情,而且以后还要继续承下去,自己总归还得有点表态。

而且按照中央原本得意思,挺进军在完成此次会战后,除了营以上干部调回原根据地之外,所有的部队全部移交给抗联。但人家主动提出这些部队只完璧归赵,自己则只要新兵。将骨干在武装齐全之后,又都给送了回来也算是相当够意思了。几位老帅为难归为难,最终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不过杨震也没有白要他们的新兵,答应将此次会战之中在东北缴获的日军所有武器,全部交给华北部队。其中的火炮,全部由东北军区配齐挽马之后再行移交。同时由东北军区几大马场,为几大战略区各提供两千匹合格的战马。为各大战略区组建或是扩编骑兵,做好相应的准备。

在将主要问题研究完毕之后,杨震最后两个议题,第一个在各个根据地内,再想办法动员一批高中文化基础的学生,去苏联留学的建议,没有任何障碍的通过。甚至杨震提出的,能派出多少就派多少的要求,都障碍的通过。但是他第二个议题,却是遭到了全体与会人员的坚决反对。

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将,对杨震要各大战略区,统一抽调一批有文化的干部,去苏联学习海军,抽调一批部队到苏联接替不断抽调海军上岸参加陆战,海军兵力已经不敷使用的苏联海军,担任水兵执勤的思路。都表示了激烈的反对,甚至是相当的不理解。

几位老帅都认为在眼下根据地已经扩大,华北的形势已经得到改变,部队急需要扩编。到处都需要军事干部,更需要补充兵员的情况之下。抽调一批干部和部队,去苏联搞什么海军,非但没有任何的作用,还变相的削弱了自己的实力。

中日之间战争是以陆战为主,海战那是太平洋上的事情。全军各大战略区,包括靠海的新四军一部,以及山东军区的几个二级军区在内,全军上下没有一艘军舰,甚至连一个造船基地都没有。

行,就算退一万步,美国人会给几艘军舰。但日本人的海军实力居全世界前三位,就算搞来几艘军舰,与实力强大的日本海军一对比,也是蚂蚁撼大树。这不是眼光的问题,是眼下的现实不允许。

而且眼下美国人又正在与日本人在太平洋战场上,不断的进行着海空大战。在打一战败一仗的情况之下,也不可能给你太多的军舰。但就算美国人答应给军舰,你怎么开回来?要知道整个中国沿海,都在日本海军的封锁范围内。

美国人即便答应援助军舰,他怎么给你送过来?全军各大战略区华北到华中,就算将华南的东江抗日中纵队都算上,除了几个小鱼港之外,也没有任何一个可供军舰停泊的港口,你军舰就算真的搞回来,可你往哪里放?就停泊在海上,用不了几天日本海军就会将它们全部送入海底。

最关键的是眼下各大战略区,都缺乏可以维持舰队运转的体系,都没有一个熟悉海军的工程技术人员。一旦出现什么战损,连维修的地方都没有。现在的那个大战略区,都无实力支撑一支舰队,哪怕是最小规模的舰队。你就是学成归来,搞来了几艘军舰,也无用武之地。

现在战争时期都用不上的东西,你学那玩意有什么用?这些东西等到抗战胜利了,或是等到也许不远的未来在去考虑才行。至于现在应该集中精力解决陆地上的问题,而不是好高骛远的去考虑海上的问题。

这些老帅除了副总指挥与一二九师、太行军区那位黄埔毕业的代师长和司令员之外,基本上都曾经在国外留学过,其中不乏去法德两国的人。虽说学的都是陆战,但是对海军也有一定的了解。毕竟近代中国遭遇的入侵,都是从海上来的。

他们都很清楚,维持一支海军需要什么。更知道海军是一个系统的东西,不仅仅是有几艘军舰就完事了的。它需要强大的修造船能力,系统的机械工程研究以及制造能力,以及庞大的基地群。对国家整个工业基础发达与否的依赖,更是超过了任何的军兵种。

维持一支海军庞大的费用,对国力的需求也是异常的庞大。海军出动一次,不算其他方面,仅仅维持必要的燃料需要,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这笔钱,包括东北在内那个战略区现在都根本承担不起。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