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新山海录 > 第五十一章 定策 (下)

第五十一章 定策 (下)(2 / 2)

“红巾因为主力都在西线,汇集在东京汴梁,因此在山东行省的人马并不多。曹州和兖州,现在大约有红巾乱军五万人上下。其中,主要在兖州到汶上一线,不到四万人,其余的万余人马驻扎在其余各个州县,以曹州居多。不过,香教在这个区域传教时间很长,有很多地方百姓怕早就被红巾给洗脑了。只要红巾愿意,再招五万人马都有可能。”

“再来看朝廷的兵马。主要就是济南万户府和青州万户府两个上万户府。再加上济南西边的东昌府,北边的德州府和滨州府几个千户所,以及济南郡王的亲军千户,人数不到三万人。不过,朝廷军马在山东新败,士气不高,山东都督府都督重伤,无法履行职责,目前在山东行省平章政事陈博的协调下,勉强靠着泰山天险防御。”

“济南一线现在能守得住,主要还是因为红巾的主力要么是在东京汴梁,要么是在江淮。哼哼,这红巾也是打了两守一攻的主意。南边的江淮红巾现在对扬州一带围而不攻,北边的山东红巾也是停在兖州不动,只有西边的亳州红巾频繁调动。”

陈公公说完了山东的情形,就退回了一边。北斗司向来只负责搜集情报,却从来不拿主意,他在这方面分寸向来拿捏得很好。可以说,陈公公之所以能坐稳北斗司司主的位置,除了他自己是老怪物王太监的徒弟之外,也和他本人守规矩,懂分寸大有关系。至正皇帝非常欣赏他这一点。

谢伯温沉吟了一下道:“红军所占据的曹州和兖州,正是此次黄河改道的受灾之地。济南,青州等地虽受影响,但元气尚存,应有余力。曹州,兖州的青壮百姓,还是心系朝廷的,有不堪红巾肆虐逃离本乡的,也多去了济南,青州两地。如今两地多青壮,组建新军,当不成问题。何况,田无期的胶莱水师现在也有万人编制,且有大胜倭寇之威,令他协调出击,剿灭山东红军应当不在话下。”

李成山闻言,摇摇头道:“丞相大人。要是老夫没有记错。田无期的主要职责可是提督青州,胶州,莱州三州军务,防御倭寇。按理来讲,青州万户府还是受他辖制呢。如今青州万户府由地方暂代不说,还要胶莱的水师,呵呵,现在应该叫胶莱海军了,移师内陆,本就不妥。再说,就不怕倭寇再杀个回马枪?倒时候如果胶莱再乱,山东行省可真的没救了。”

谢伯温一听,脑袋顿时也有些头疼。一方面的确是朝廷的兵力捉襟见肘,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可东墙一拆,西墙能不能坚挺还两说,东边自己洞门大开,一旦有事,那可真是神仙难救了;另一方面他也有些诧异这个平日里一直昏昏沉沉,不喜言语的李成山今日里似乎是异常活跃,谢伯温不由心中有些警惕。

谢伯温想了半天,还是道:“两害相权取其轻。红巾之乱乃是腹心,当然远超倭寇的介藓之疾。不过老国公言之有理,倭寇还是不得不防,山东之地也要严防香教四处传播。这样,便令胶莱水师移师至青州,暂代青州万户府之责守御青州,兼行后勤兵事,一旦前线有需,还可以紧急支援。青州万户府进驻济南,并再招一个万户府,名头嘛,还是用兖州万户府的名头。如此,有三支满编万户府,新老搭配,只要把握好时机,定可一举剿灭曹州和兖州的红巾,收复山东失地。”

李成山点点头道:“然则何人为将?”

谢伯温道:“点将应当是枢密之责,只是枢密使远在大都,由此只能请陛下乾纲独断。”

至正皇帝点了点头,道:“事急从权,丞相若有合适的人选,不必避讳,直接举荐吧。”

谢伯温略一沉吟,还是道:“如此,臣就僭越一回。倒有几个人选,供陛下斟酌。”

“讲来。”

“金吾前卫指挥使澹台战明,出身泰山兵法祠,本身又是地破上的高手,曾任职于青州卫,老于行伍,经验十足,更兼对山东地形十分熟悉,是个上好人选;还有就是现任济南卫指挥使张元根,稳重可靠,谨慎小心,自身也是兵马娴熟,这次济南卫虽败,却能保全主力,全赖此人周旋,可见其功底;至于还有一位嘛,呵呵,臣倒有些犹豫,不知当讲不当讲。”

至正皇帝右手轻轻敲击着龙椅,漫不经心地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有什么不当讲的。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眼下多事之秋,丞相就不要诸多顾忌了。”

“是,陛下。既然如此,那臣就直言了,便是鲁王殿下。”

“鲁王?”此话一出,全场皆惊。便是至正皇帝眼皮也跳了一下,不自觉地看了谢伯温一眼。

其余几人则或是审视,或是疑惑地看着谢伯温。

谢伯温像是什么都没察觉到一般,自顾自地道:“鲁王年少有为,锐意进取,本身已经是地破修行者,又熟读兵法。山东一战既然是攻,自然需要选一位勇猛果敢,敢打敢冲之辈。鲁王,自然是上佳人选。 此外,鲁王既然封号为‘鲁’,鲁地正是曹州,兖州之地,收复鲁地由鲁王亲历而为,岂不是名正言顺?届时必定百姓同心,三军用命,曹州,兖州必定一战功成!”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