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 > 第六十七章:别选易经

第六十七章:别选易经(1 / 1)


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正文第六十七章:别选易经
最新网址:
徐守业接着说道:

“这位鄢御史是嘉靖二十年进士。”

“兵部族兄里的意思是,鄢御史走了小阁老的路子。”

“才拿到了来福建清军的差事。”

徐守业叹息一声。

他虽然是地方指挥使的儿子。

远在福建却也听过小阁老的名头。

徐守业曾听家父讲起。

一位被罢了官的知府。

被重新任用时想给自己某一个好位子。

拿来五千多两银子。

结果连严府的门都没进去。

徐守业也见过父亲的下属。

为了能出城设封。

出重银孝敬他家父。

稍微一想。

也知道这位鄢御史。

花了多少银子给自己某了个肥差。

等他到了福建。

还不使劲的压榨出银子给自己回本。

张洛还是平静的问道:

“贵府打算如何应付这位御史?”

徐守业了愣了一会。

这是他冒险从家父那里听来的秘密。

不太好对外说出。

但考虑到张洛有“通天”的本事。

徐守业还算打算全盘脱出。

他都是为了徐家啊。

徐守业说道:

“家父打算让兄长到福州府去一趟。”

“到福州府都司衙门看看情况。”

“朝廷的御史来到福建。”

“肯定会先到都司衙门。”

“但是两位兄长都有要职在身。”

“没有军务不能擅自离开泉州。”

现在是危机时刻。

徐指挥使不想直接把儿子派出去。

犯了朝廷法规给人留下把柄。

张洛转眼一想。

对着徐守业说道:

“少主,要解自家的灾难。”

“重点就少主你身上。”

徐守业疑惑的指向自己。

“在我身上?”

张洛说道:

“在下刚刚已经通顺了天机。”

“你是此次帮助徐府破难的关键人物。”

“当由你向父亲请命。”

“为家父分忧前往福州府。”

张洛又笑着说道:

“要是这事你能做好。”

“你徐家的荣华富贵。”

“还有你一直所想的事情。”

“都会在这次事件中有变数。”

徐守业猛了喘气起来。

自己所想的不就是夺了我哥的位置。

继承指挥使的大业吗?

这张洛果真神力深厚啊。

看出了自己最想得到的东西。

还给出了徐府解难的方法。

张洛也不能确定徐守业有夺位的想法。

让徐守业自告奋勇去福州。

是他想拿到这次清军的最新情报。

镇海卫和泉州卫比不了。

官场上没什么靠山。

无法拿出金银钱财打发御史。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得先了解清楚鄢懋卿的情况。

再做好最好的打算。

徐守业赶忙给张洛倒上美酒。

然后自己也一饮而尽。

拱手说道:

“多谢张大哥的美意。”

“若是这次大事能成。”

“徐守业定再请一次张大哥。”

说罢,徐守业从袖子里掏出一个钱袋子。

放到酒桌上,然后急忙下楼跑回徐府。

张洛打开钱袋。

里面足足有着十两大白银子。

张洛不经感慨,这位小少爷真是人傻钱多。

看着桌上的黄美酒。

张洛又给自己倒了几杯。

坐在椅子上好生品尝起来。

闽广地区的酒楼多以黄酒待客。

这酒比白酒度数低。

好下肚,没那么刺激。

等到徐守业结账走人一个时辰后。

胡照,张胜文和魏家兄弟。

四人开始缓缓醒过来。

胡照看着袖子里白纸名贴。

一脸担忧的对着张洛说道:

“张洛兄,这徐家小公子在县城里名声极差。”

“怕不是什么好朋友啊。”

张洛随意的说道:

“这人我知道他的秉性。”

“胡大哥请安心,张某心中自有打算。”

胡照叹了口气。

但他和张洛不过认识两天。

也没法深劝张洛去交什么样的朋友。

只好连叹了好几口气。

表示自己的不满。

然后搀扶着另外三人。

和张洛一块回到县学。

五人中除了张胜文住在县城里。

胡照和魏家兄弟都住在城外。

胡照更是住在名河岸边。

比张洛的镇海卫住的还远。

等到第五天学习结束后。

四个人都要到第二日一早再出发。

回县学的路上凉风嗖嗖。

几人被冷风吹的头脑渐渐清晰。

都是些文化人呆在一起。

回到宿舍反倒难以入眠了。

五人里除了张洛。

其他四人都是自小开始看书的。

胡照更是读了二十几年书了。

四书和朱子集注都已熟读。

五经方面胡照选修的是《易经》。

目前正是攻读此书的阶段。

都是读书人。

科举考试自然是最火热的话题。

胡照参加了四回童试。

又是五人中年纪最长的。

于是率先开口说道:

“张洛兄你还没定下五经选读吧?”

张洛笑着点头。

第一天上课的时候。

康教谕集中考察几人的功课。

张洛当时就说了自己五经没怎么看过。

还没选定本经。

胡照说道:

“我比大家年长几岁。”

“就自称长兄了。”

“我是选读易经的,我要劝你别选易经。”

“为什么?”

胡照叹气说道:

“酒席之上我看那徐公子一直叫你算卦。”

“算卦之术多出自易经。”

“故而才好言劝你。”

“兄长我好几次考试都载在了这易经上。”

科举的答题格式都是八股文。

考的是学生对四书五经的理解。

四书是所有人都要考的。

所以四书读书人都会去通读。

五经方面则是出五道题目。

你选读的是哪本就选择相应的题目。

五经都是考试前确定了。

不能上了考场再改。

胡照哀伤的说道:

“我们晋江县选读《易经》的人数不胜数。”

“泉州学堂的那位院长就是《易经》大家。”

“我年少时看《易经》页数少。”

“抄写,读起来都方便些。”

“到了现在真是悔不当初啊。”

几人通通没有出语。

在场的都是寒门出身。

知道为什么都选读《易经》。

《易经》的字数最少。

在这个时代不管是抄书还是去买书。

对于出门普通的书生来讲都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像胡照这般选择《易经》的平民子弟是很多的。

选读的人多了。

所以《易经》在考试中竞争格外激烈。

出的题目难度越来越高。

胡照的四书已经学的很通透了。

每回考试都在《易经》中丢了大分。

“那以胡大哥的见地。”

“选择哪本更是合适?”

胡照说道:

“该选《诗经》才是。”
最新网址: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转职,从小兵到万人敌 云落流霞映山天 五代十国往事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醉吟江山 熢火之下 北宋:我成了赵佶 幻想者名单之浩月当空 逍遥小军侯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